樂樂文學網 > 啊!海軍! > 第159章 第一波攻擊
  決定一雪前恥的鐵血公海艦隊和準備同歸于盡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毫無花俏的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出口處撞在一起。

  5月12日上午10時許,如同上次“北海海戰”一樣,雙方的雷達幾乎同時發現了對方的偵察機。

  只是這次,皇家海軍航空兵并沒讓ar-196跑掉,兩架前出的“海火”式艦載戰斗機憑借每小時539公里的時速在ar-196對皇家海軍艦隊精確定位前就打掉了他。

  不過,這完全沒有影響呂特晏斯放出第一波攻擊機群的時間。實際上,只要把斯卡帕灣和皇家海軍的偵察機簡單的連成一條直線,皇家海軍的艦隊就一定會在這條線的某個點上。

  呂特晏斯之所以能夠篤定這一點,和皇家海軍的戰列艦有關。面對兵強馬壯的鐵血國大洋艦隊,為了保持噸位和數量的優勢,本土艦隊不到不帶上航速只有23節的“納爾遜”級戰列艦,這也就拖累了整個艦隊的航速,讓他們只能以直線沖向斯卡格拉克海峽的方向攔截鐵血國艦隊。

  10時30分左右,96架bf-109t戰斗機、48架ju-87c俯沖轟炸機和36架fi-167魚雷轟炸機組成的攻擊機群在本土艦隊上空完成編隊,浩浩蕩蕩地朝著艦隊的西面飛去。

  相較于兩年前,除了fi-167魚雷轟炸機之外,鐵血國海軍航空兵的裝備沒有任何進步。為5艘航母配齊艦載機已經是雷德爾在小胡子面前游說了將近一年才得到的成果,實際上,他們一度動了向東煌購買“海鷹”式戰斗機的念頭。

  而幾乎同時,皇家海軍的5艘航母上,78架“海火”式戰斗機和68架“梭魚”式轟炸機也已經開始陸續起飛,并在10時40分左右完成編隊,朝著“海象”式偵察機被擊落的方向飛去。

  皇家海軍的攻擊機群剛剛飛出去不到20公里,就發生了意外,一架“梭魚”式轟炸機毫無征兆地從3000米的空中一頭扎入了大海,任憑中隊長在無線電中怎么呼喚,飛行員也沒有回應。

  接下來5分鐘內,又有三架“梭魚”式轟炸機失控墜海,飛行員同樣沒能對呼叫作出任何應答。四起莫名其妙的事故為皇家海軍攻擊機群的出擊蒙上了一層陰影。

  10時45分左右,鐵血國攻擊機群出現在了“納爾遜”號的雷達熒光屏上。隨即,查爾斯·福布斯爵士立即命令攻擊機群中分出一半戰斗機對鐵血國攻擊機群進行阻滯。后續起飛的70多架防空戰斗機也在雷達的引導下撲向鐵血國攻擊機群。

  bf-109和“噴火”式這兩個不列顛空戰中的老冤家在化身為艦載機后,再次在大西洋上空纏斗在了一起。如同在不列顛空戰中一樣,bf-109t垂直機動性能更好,而“海火”則在水平機動性能方面占據優勢。

  但是,由于要照顧“梭魚”僅僅的4700米最大升限,皇家國攻擊機群的飛行高度只有3000米而已。這就讓6000米左右飛行的bf-109t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再加上數量和火力方面的優勢,在增援的“海火”趕到時,奉命遲滯鐵血國攻擊機群的36架“海火”已經被擊落了14架,而他們僅僅擊落了2架bf-109、3架ju-87c和1架fi-167。

  好在增援的“海火”立即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他們從8000米的高空俯沖而下,趁著護航的bf-109t還沒反應過來,在鐵血國攻擊機群中肆意屠殺。

  鐵血國攻擊機的機槍手在后座操縱著自衛機槍面對來去如風的敵機猛烈掃射,但是顯然效果欠佳,不到5分鐘的世界,已經有超過兩位數的

  該型飛機是預定裝備于齊柏林伯爵級航母上的艦載機。

  從1936年齊柏林伯爵級的建造開始后,除了最受期望的“艦載型”ju-87外,謹慎的德國人還保留了備份方案:帝國航空部要求阿拉多(arado)和菲斯勒(fieseler)兩家公司研發艦載轟炸機。為了給兩家公司吃個定心丸畢竟沒人會對大概率下馬的競標感興趣,帝國航空部承諾只要這個“備胎”具備偵查/校射/轟炸等多重用途,并且具備比斯圖卡更好的艦上起降能力,那么即便艦載型斯圖卡進展順利,該備份型號也會投產。得到帝國航空部的保證后,阿拉多和菲斯勒兩家公司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ar-195和fi-167。

  1936年11月15日fi-167的設計開始,設計師是萊因霍爾德·梅維斯(reinholdmewes)和他的副手維克多·莫格施(viktormaugsch)。fi-167是一款雙翼全金屬結構布制蒙皮艦載機,空重2800kg,最大起飛重量4800kg,翼展,長,高,發動機為一臺戴姆勒-奔馳db601b型液冷式倒v12發動機,每個1100馬力,成員2人。該機采用了固定前緣縫翼和后緣襟翼。起落架腳柱的位置處于機體重心的前方,配合強力油剎,可以實現短距離制動。該機具有卓越的低速性能。此外考慮到海上飛行的需求,對于緊急降落在海上的fi167可以拋棄其起落架,下翼的密封艙將幫助飛機保持漂浮至少足夠長的時間(4天),同時機上還配備了簡易皮劃艇以供兩人的機組人員撤離。

  fi-167的性能十分優異。1938年夏對ar-195與fi-167進行的測試中,fi-167在攜帶250kg配重的情況下還能在78km/h的時速下控制飛機。在23km/h的逆風下,可以在50m內起飛,降落距離約29m,最短降落距離僅僅只有15m。結果可想而知,fi-167在競標中大獲全勝。

  該機型共生產了三架用于測試的原型機:d-ocml(v1)d-ofwp(v2)和d-ojbz(v3),還生產了12架(部分資料稱11架)fi167a-0預生產型,相比原型僅進行了少許改動。由于齊柏林伯爵號預計不會在1940年底之前完工,因此fi-167只有較低的建造優先級。當齊柏林伯爵的建造在1940年停止時,fi-167的生產隨即被取消。等到1942年重啟對齊柏林伯爵的舾裝后,fi-167被帝國航空部認為過于落后,因此放棄了上艦的打算。已生產出的9架(一說11架)于1940年被送到荷蘭的167實驗中隊(erprobungsgruppe167)進行測試,1943年它們被重新送回德國并于1944年9月賣給了克羅地亞。1944年10月10日,錫薩克空域附近,一架執行運輸任務的克羅地亞獨立國空軍的fi-167被英國皇家空軍第213中隊的5架p-51戰斗機圍攻。fi-167的飛行員在被擊落之前成功的擊落了一架p-51戰斗機。這可能是這場戰爭中雙翼機最后一次擊落敵軍的記錄。剩余的飛機(三架)被送到捷克斯洛伐克的的德國航空飛機試驗協會(deutscheversuchsanstaltfürluftfahrt)用于做為起落架構型試驗。戰后一些幸存的fi-167被南斯拉夫空軍接管。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