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 第三百二十二章 研發加速,開放式超導電機!
  瓦爾-克羅寧的想法,代表了絕大部分反重力實驗團隊的想法。

  基于湮滅物理學理論、疊加力場邊緣效應以及強磁場對邊緣效應的影響等發現,他們都認為建造疊加力場的深入研究,肯定能有一些新的實驗發現。

  新的實驗發現可能代表了新的物理現象。

  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只不過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

  很多團隊都期待大型疊加力場設備能夠有新的發現,但他們短時間并不想拿出經費參與到實驗中,主要因為其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另外,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研究團隊,也不足以讓他們下定決心參與其中。

  如果換做是王浩的團隊牽頭,好多團隊肯定會義無反顧的加入。

  這就是影響力的區別。

  在所有人看來,王浩牽扯做研究就一定能夠有成果,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或者說原來菲利普的團隊就不確定了,瓦爾-克羅寧就更不用說,一個新上來的負責人,即便是在超導技術應用上有成果,但反重力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他想要站穩腳跟都還需要成果,更不用說想獲得其他團隊認可了。

  要知道,反重力是國際最終重大的物理研究,每個團隊的負責人,都可以說是頂尖的物理學家。

  瓦爾-克羅寧,放在普通人眼里的確是優秀的科學家,但放在反重力研究領域中,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其實就像是核聚變托卡馬克裝置的研究,很多人都認可托卡馬克裝置的研究,認為可以推進可控核聚變技術發展,但因為有投入大量的經費,再加上困難重重、又充滿了不確定性,有些直接相關的機構會投入,有些則就只是看看了。

  現在國際各個反重力團隊,更看中擺在眼前的研究和技術。

  看中的研究就是疊加力場邊緣效應,王浩組織召開過反重力會議,有好多團隊加入其中,參與了疊加力場的研究。

  他們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數據共享網站,上面有各個團隊上傳的數據,根據數據做分析,也有了很多的成果。

  有一些團隊則制造了強磁場,來研究強磁場對于疊加力場邊緣的影響,同樣也有好幾個實驗成果登上了頂級期刊,并被好多媒體報道出來。

  其中琺國實驗團隊的新發現最驚人,他們發現液態金屬通過疊加立場邊緣,會放大磁化效應,也就是同樣的金屬,高溫液化再通過疊加力場邊緣,表面散發的磁場升高了。

  這個發現被《自然》雜志報道,引起了國際物理界的關注,也被認為是‘強湮滅力’研究的重大發現。

  琺國實驗團隊的新發現也說明,在湮滅力領域的研究上,不止有‘制造高強度疊加力場設備’一條路,其他的研究也可能有新發現,甚至其意義可能比制造高強度疊加力場的發現更加重大。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消耗大量經費,去從事‘不一定有成果’的實驗呢?

  現階段消化種花家公開的反重力技術也是很重要的。

  這個方向受到了世界各個國家的重視,好多國家都投入大量的經費,去研究超導電池技術,研究橫向反重力技術,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制造出反重力飛行器。

  種花家曝光出來的飛碟性能,給國際帶來的震撼實在太大了。

  飛行器能在四萬米高空飛行,而且還能攜帶大量的導彈,就是一座實實在在的空中堡壘。

  要考慮一點……

  現在的反重力飛行器也只是剛剛投入到研究測試,后續肯定會更加的完善,技術也會更加成熟,到時候會展現出什么樣的性能,感覺都已經超出想象。

  好多團隊也根據種花家的反重力飛行器曝光出來的畫面做分析,來確定未來的研究方向。

  在技術應用領域,優秀人士還是有很多的。

  酚蘭有個技術人員就指出,“現在種花家的飛碟有很多設計還不完善。”

  “比如,動力系統。”

  “他們的飛碟采用的是電力推進器,這也會讓飛行高度受到限制。”

  “實際上,很容易想到更完善的方案,比如,使用超導電動機驅動風扇,讓飛行器下方噴射出氮氣。”

  “飛碟使用的冷卻劑,很可能是氮氣,而飛碟運轉過程中,液氮是需要不斷流動的,就會有好多氮氣噴發出來。”

  “如果能夠完善設計,用電機驅動噴發氮氣來作為動力補充,飛碟所能上升的高度就會大大增加,也許能超過一百公里直接進入太空中。”

  這個設計和王浩的想法是一樣的。

  如果能用超導電動機帶動風扇高速旋轉,并讓液氮從下方噴發出來,只要掌握好流動平衡,就足以支持飛行器懸浮。

  這種推進方式和‘火箭’很類似,和電力推進器是完全不同的。

  電力推進器是依靠扇葉旋轉來推動空氣并提供動力,也正因為如此,電力推進器的設計才會限制反重力飛行器的高度。

  當上升的高度越高,空氣就會變得越來越稀薄,電力推進器所制造的推力就會越來越小。

  兩者達到一個平衡,就是飛行器的最大高度了。

  這也是傳統飛機的飛行高度受限的原因。

  如果能用排出的氮氣作為動力,并使用過超導電動機高效排出,只要氮氣充足就能持續不斷的制造動力,理論上飛行器就不會再受到上升高度限制。

  當然了。

  其中還是有很多問題的,比如說,飛行器能裝載的冷卻劑數量是有限的,液氮作為冷卻劑也不是快速消耗,還是要考慮一個平衡問題。

  這個設計也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動力手段而已。

  王浩在這方面也有同樣的想法,但想要實現還是要面對三個重大問題,一個就是更高功率的超導電池。

  一個是超導電動機。

  最后則是是使用的平衡和穩定性問題。

  因為氮氣高速排出也只是輔助動力手段,主動力依舊是‘基本無消耗’的電力推進器,就必須要對兩個動力進行平衡,而‘火箭式’推進最難把握的就是穩定性。

  超導電池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根據新設計再添加儲能線圈、完善電力控制系統就可以。

  氮氣排出推動的穩定性問題,還需要持續不斷的實驗來研究。

  超導電動機,也到了解決的時候。

  哪怕是常規的電力推進器,也肯定用超導電動機驅動效率才更高。

  王浩找了個空閑時間,就直接安排去了首都大學,并找到了機械動力實驗室的竇延教授。

  現在的王浩可是不同尋常,就只是為了技術問題過來一趟,對于任何機構都是重大的事情。

  首都大學臨時做出安排,副校長張希勤等在門口帶隊來迎接。

  王浩下了車以后和眾人寒暄一番,才在張希勤和竇延的陪同下,去了機械動力實驗室,一路上也直接說明了來意。

  竇延提前就知道消息,他是有些受寵若驚的,沒有想到自己帶隊做的研究,竟然會被王浩所看中。

  “王院士,我們確實在超導電機的研究上有突破和創新。”

  竇延先是肯定了一下自己的研究,隨后有些尷尬的說道,“但技術還遠遠稱不上成熟,我們制造的樣機不能長時間使用。”

  “另外,我有些不明白,為什么你會找到我們。”

  他說著解釋道,“在超導電機的研究上,國際上有很多,甚至有好幾種設計還申請了專利,這只是一項技術應用而已。”

  超導電機,說白了也沒什么技術難度,可研就是常規的電機原理,再使用超導材料制造出來,只不過因為要維持超導性能,就必須要添加冷卻系統。

  王浩解釋道,“竇教授,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不只是你們的電機不能長時間使用,科學院、西工大以及一些大企業,都有類似的研究,他們研究出的電機也同樣不能長時間使用。”

  “國際上好多注冊專利的超導電機設計,制造出的電機也同樣會遇到這個問題。”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穩定平衡問題,長時間使用以后,冷卻系統就可能出現故障,再加上高磁環境影響……”

  王浩耐心的說起了專業問題。

  竇延不斷聽著點頭,他專業做這方面研究,自然清楚超導電機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他發現王浩說的非常專業,了解的并不比自己差多少。

  王浩說完,才道,“我找過來,就是因為你們的開放式新設計。”

  竇延聽的一愣,旋即有些驚訝道,“那個設計想要實現很難吧?我們也只是做出了設計,寫了報告而已。”

  王浩笑道,“我就是看了那份報告,才確定過來看看呢,你們的開放式設計確實很難實現,但恰好和我在做的研究有關,也許可以結合在一起。”

  他并沒有做更多的解釋。

  張希勤和竇延對視一眼,都已經明白過來。

  現在國際上最重大的話題就是反重力飛行器,飛行器的研究并沒有公開相關人員,但很可能就和王浩有直接關系,因為反重力的研究就是王浩負責的。

  那么王浩所說的研究,很可能就是反重力飛行器。

  “如果把開放式電機設計,放在反重力飛行器上,也就是把冷卻體系,和反重力的冷卻體系放在一起……”

  竇延思考著都有點激動了。

  他沒有想到自己的研究有一天,能夠應用如此高端的科技上。

  這個事情夠他談上一輩子了!

  當然,短時間因為牽扯到保密問題,肯定不能隨便透露出去,可單單是想一想都足夠讓他激動了。

  等到了機械動力實驗室以后,竇延很干脆的拿出了詳細的設計方案,他們提交上的設計報告只是簡略版,還有一些信息并沒有特別寫上去。

  竇延拿出了設計方案以后,詳細的給王浩做講解。

  他講解著還嘆氣的道,“這個開放式設計確實很不錯,但想要實現難度實在太大了。”

  “雖然我們無法制造出樣機,也無法實驗,但只要想一下就知道,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題。”

  王浩跟著點頭。

  其中的問題有不少,冷卻系統控制是繞不過去的,還包括功率控制,尤其是高速旋轉以后,想要控制功率傳輸并不容易。

  其實就和SMES技術儲能線圈的失超保護問題類似,超導線圈高速旋轉運作的時候,控制系統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王浩和竇延談了很多專業性問題,最后則是帶走了所有的設計方案。

  這對竇延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他的超導電機設計方案被啟用,上級部門也會給一定的獎勵,成果被確定記錄下來,后續再申請項目都會容易很多。

  ……

  王浩帶開放式電機的設計方案,回到了西海的反重力飛行器實驗基地,隨后就找了十幾個電力專家,一起討論起這份開放式電機的方案。

  他們的研究組陣容,可要比竇延的團隊強太多了。

  其中每一個參與的人員最低都是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級別,而不像是竇延的團隊,還有一些是學生。

  這一大群專業人士,一起討論一個設計方案,很快就找出了方案的問題,并且論證怎么樣去修改、完善。

  但是有些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王浩就讓每個人拿出方案,一起去討論一起想辦法,針對整體的設計以及每一個問題,都詳細的進行論證。

  本來只有三十幾頁的設計方案,從第一頁開始就被修改添加,后來慢慢的就變成了五十頁、一百頁。

  這樣的討論持續了一個星期,設計方案也變成了一大疊。

  王浩敲定了最終的方案,就馬上的分配起工作,讓其他人針對每個部件,重新進行整理并提交上來。

  之后就是找合作工廠制造了。

  雖然只是制造一個超導電機樣機,但每一個部件分配下來,也需要二十七家工廠,最難制造的部件,還是最重要的線圈,需要半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在所有工作都完成以后,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