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510章 厲兵秣馬?(下)
  同一時間,距離遼東千里之遙的宣府鎮氣氛同樣冷凝。

  放眼放去,本應漆黑一片,萬籟俱寂的府城卻是燈火通明,寬闊的街道上盡是手持火把,來回梭巡的士卒們,驚疑不定的目光中夾雜著一抹慌亂。

  宣府城頭,一身甲胄的宣大總兵楊肇基努力睜大著眼睛,于身旁將校的簇擁下,居高臨下的打量著數里之外,藏匿于黑夜之中的軍陣。

  因為心中情緒過于激動,楊肇基的面色通紅,脖頸處更是青筋暴露,魁梧的身軀也在微微顫抖著。

  天子果然有先見之明,這些蒙古韃子完全就是"喂不熟的狼",尤其是那"蒙古大汗",前腳剛派使者與他們交涉,后腳便領兵越過了長城,出現于宣府城外?簡直無恥至極!

  雖然依著軍中"夜不收"傳來的消息來看,林丹汗及其麾下大軍并未刻意"劫掠"沿途路過的村寨,但縱然是訓練有素的官兵,也無法保證"秋毫無犯",遑論是這些毫無廉恥之心的蒙古韃子?

  "消息傳回京師了嗎?"少許的沉默過后,楊肇基有些粗粒的聲音于城頭上響起,也將諸多將士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因為昔日"通敵案"的緣故,作為"九邊重鎮",固守京師門戶的宣府鎮至今沒有"封疆大吏"坐鎮。

  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楊肇基莫大的話語權,使其意志能夠得以順利執行。

  "大人放心,此事已是安排妥當。"

  聞聲,一名年紀約在四十上下的武將便是不假思索的說道,其沉穩有力的聲音也是將城頭不安的情緒沖散了不少。

  盡管這蒙古大汗來勢洶洶,其行軍速度也是快的嚇人,但得益于身旁宣大總兵的布置,使得城外的蒙古大汗領兵出現于長城之前,宣府鎮便是提前收到了消息,并得以有充分的時間將京師及大同鎮示警。

  大同鎮距離宣府鎮不過三百余里,素有"九邊重鎮之首"的美譽,更有"塞王"親自坐鎮,與眾人身后的宣府互成掎角之勢,牢牢護持著京師。

  稍有些風吹草動,便可遙相呼應,依為屏障。

  "唔,那就好。"

  聞聲,楊肇基便是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臉上也沒有太多的表情,仍是在仔細觀瞧著于黑夜中不時傳來些許喧囂聲的蒙古軍陣。

  盡管夜色已深,光線也有些昏暗,但憑借著多年的經驗及此前軍中崗哨的奏報,楊肇基仍是能夠大致估算出城外蒙古大軍的人數,至少也在五萬之上。

  在不考慮婦孺孩童及老幼病殘的情況之下,五萬青壯對于林丹汗親自統率的察哈爾部而言,幾乎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而林丹汗付出如此之多的代價,真的只是為了"互市"嗎?

  想到這里,心中存疑的楊肇基便是將目光投向不遠處一位樣貌與漢人有些許迥異的武將,朗聲問道:"那魯,你確定林丹汗是為了互市而來嗎?"

  "回大人,"見眾人的目光向自己望來,被稱為"那魯"的武將便是主動上前一步,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話說道:"卑職并未親眼見到蒙古大汗,但其軍中的宰桑卻是聲稱為互市而來,并非有意犯我大明邊疆。"

  昔日北元皇室"北狩"草原的時候,并非所有蒙古人都隨其一同逃回了草原,仍有不少普通蒙古百姓留在了中原。

  經過了兩百余年的更迭,這些蒙古百姓早已成為大明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更有不少人于軍中擔任要職。

  尤其是這宣府鎮及大同鎮,本就毗鄰草原,故而世代居住于此,并且投身行伍的蒙古人很是不少。

  而眼下這名被稱為"那魯"的武將便是其中一分子。

  今日早些時候,蒙古大汗突然領兵越過長城,抵達宣府之外。

  秉持著"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原則,宣大總兵楊肇基便命令"那魯"出城與蒙古大汗交涉。

  "宰桑.."

  待到"那魯"將話說完之后,楊肇基的眉毛便是一挑,臉上也是涌現了一抹若有所思的神色。

  他久在邊鎮任職,對于蒙古事務也多少有些了解,知曉這所謂的"宰桑"便是類似于他們大明的丞相,于族中的身份和地位僅此于蒙古大汗,其話語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林丹汗如此大動干戈,不惜行兵數萬,真的是單單為了"互市"而來嗎?亦或者是在虛張聲勢,為了給建州女真爭取時間?

  剛剛于京師回來的楊肇基可是知曉,遠在千里之外的建州女真近些時日可是蠢蠢欲動,很有可能借道蒙古,扣邊犯境。

  而恰恰林丹汗所統率的察哈爾部就駐扎在宣府和大同之間,眼下林丹汗又是突然出現在宣府城外。

  誰也不敢保證,這其中是不是存在著某種不為人知的陰謀。

  "事關重大,一切交由天子乾綱獨斷。"

  "我等需要各司其職,謹防有異變突生。"

  又是沉吟片刻,心情沉重的楊肇基便是搖了搖頭,不在思索城外林丹汗的用意,轉而朝著身旁一眾將校吩咐道。

  不管這林丹汗用意何為,他整軍備戰,做好萬全準備總是出不了差錯。

  一念至此,楊肇基便是緩緩側過了身子,眼神深邃的望向京師所在的方向,心中滿是感慨。

  難道說市井中關于天子有"未撲先知"的本事并非空穴來風?不然怎會突然自京營中籌措一萬人馬,分別調撥至宣府鎮及大同鎮。

  可千萬別小瞧這一萬人馬,盡管都是些從未經歷過沙場廝殺的"新兵",但其吃穿用度皆是遠勝諸軍,又是由京營總督秦良玉及一眾軍中宿將親自訓練了一年有余,其戰力不可小覷。

  尤其是在最為注重"軍紀"的守城當中,軍紀森嚴,令行禁止的京營士卒必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將主放心。"

  見楊肇基好似沒有多余的事要吩咐了,圍在一團的將校們便是三三兩兩的散去,腳步很是急促。

  盡管城外的蒙古大汗并未有攻城的跡象,但提前整飭兵馬,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畢竟,城外的林丹汗如此興師動眾,如若僅僅是為了"互市"而來,未免有些太過于厲兵秣馬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