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末年:朕崇禎皇帝朱由檢 > 第389章 以夷制夷
  大清遠不如大明。

  唐古忒、廓爾喀,均隸屬我屏藩,自來一視同仁,毫無偏袒?

  ……朝撫馭外夷,至大至公。遇有兩國爭競,總以事理為斷,固不袒護唐古忒,亦不偏助廓爾喀。

  該國久隸臣藩,必能深明大義也。

  看到沒有,明朝雖然清朝大,但是控制比他強。

  邊外的少數民族都不是中國的子民,那清朝張家口外的地方豈不成了外國?

  《光緒朝實錄》110卷

  光緒皇帝曾諭:又諭,祥亨等奏,遵籌邊防一摺。張

  家口為邊疆要隘,極應先事籌防,祥亨等現擬于精銳營洋槍隊外,由滿蒙官兵內,揀選精壯四百名,作為馬隊?

  于額設官兵一體訓練?以備緩急?

  1843年,清軍在大肆襲擊驅趕遷徙到青海貴德、循化縣區域游牧的藏族野番,挑唆循化地區各族互相殺伐,陜西總督富呢楊阿為了省事,打算實行以夷制夷之策。

  并稱青海曲麻萊縣駐牧的熟番尼牙木錯族已經同意替大清守好邊境,協助征剿野番(此地在清軍看來就算到邊境)

  但是在軍機處看來,這些自帶番兵替大清為藩籬的青海熟番部落都非常狡猾貪婪,其言不可信。

  其兵更不可用,他們想替大清剿邊外“野番”肯定是另有企圖,所以既不要拒絕好意,也不可依靠他們,陜甘地方最好能親自出兵守邊。

  對于西寧周邊縣區以外的藏民野番,得全力進剿驅逐固邊(有興趣的可以查查這些縣區在青海什么位置)

  那么按有些人的理論,青海百分之八十的疆土都不屬于大清了,而這些地方生活藏番同胞別說是大清的編戶齊民了。

  甚至都屬于邊外野人范疇,是可以被大清邊境的熟番以夷制夷,大肆屠戮領賞的對象。

  《道光朝實錄》393卷

  諭軍機大臣等,本日據富呢揚阿奏,官兵分勦番賊,連獲勝仗,已明降諭旨,分別保奏議卹矣?

  又片奏,玉舒拉布寺百長喇嘛,尼牙木錯族百長化拉等,派兵在邊境防守,協同勦捕,又有德勒克族番則巴錯洛,愿帶屬番,協同防捕自效等語?

  番族等聞野番竄至,自行防范,應準其協同勦捕,至則巴錯洛,久在曲瑪瘴地方潛住,今聞大兵勦捕賊番,自帶番兵,懇請效力?

  該督請即令該番追勦,以夷制夷,所奏不為無見,惟番性反覆靡常,饑附飽颺,是其慣技,將來或因勦捕立功,別有懇求,亦未可定?

  該督惟當斟酌情形,固不可遽行拒絕,尤不可因借資番力,俾該番藉口邀恩,現在野番逃赴瑪沁雪山?

  道路險遠,糧運維艱,我兵斷不值窮追深入?該督仍當遵照節次所降諭旨,但令賊番畏懾兵威,便可酌量撤兵,以節軍餉而輯邊圉?

  無論是大明還是大清,這些西北及東北少數民族的番民和夷地都是中國的子民,中國的疆土,這是不容否定的歷史事實。

  “以夷制夷”是明清統一邊疆各族的手段和方式,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番地番民不屬于中國這一謬論。

  萬歷二十八年喻西番告示

  欽差巡撫陜西監察御史徐諭番文:

  夫今番人即大明赤子,西番的疆土,都是大明皇帝的疆土;西番的人,都是大明皇帝的人。

  西番以茶為命,得生失死。大明皇帝以夷御夷,納爾內附,藉為外藩,許爾以茶易馬,以全生命。

  爾番每年合當差發,依期納馬,即給爾茶篦,又加爾賞勞。

  要爾感恩圖報,併力拒虜。近年虜數為患,荼毒番漢。

  今歲又以劉哱逆賊勾虜為援,虜益乘機跳梁。聞爾番不得寧居,故中馬稍遲。我大明皇帝看那劉、哱,就如釜中游魚一般,遣將調兵,何難剿滅?

  便是虜數入搶掠,亦數被斬殺,堂堂天朝,威德廣遠,豈因此少損?

  爾番無知,或被虜哄誘,送他添巴,投他部落。虜性豺狼,貪縱無厭,奪爾人口,邀爾頭畜,毀爾居室,從虜的,其害如此;中國以茶篦活爾,立國師、禪師及眾番僧,以統領爾,又能保護爾從中國的,其利如此。

  是向背利害,較若黑白。今后各族頭目,傳諭番人,務要一心頂戴大明皇帝。

  日下速將牧養好馬,遵照額例來納。本院已申諭將官,凡遇番人馬到,相驗毛齒肥瘦,時值估價給茶,不拘故常,致令虧損。

  又有遠番,族名未入冊籍,新愿中馬者,不必借名熟番,但有蓄養壯大馬匹,各具番狀投遞驗中,查中多寡,與熟番一體給賞,仍立為族分,永遠納馬。

  將官所委員役,如有向爾等需索常例,克減茶篦,阻抑凌虐者,許于賞番之日,寫具番文告理,定行究遣。至如爾等防虜,須于相近各族,同心協謀,修筑堡寨,整木朔兵馬,哨探聲息。

  如有虜警,一面聚集眾番,拒堵截殺,一面飛報中國,將官策兵救護。如虜入犯中國,調遣番族人馬,爾等即赴應援。但獲一功,照例重賞,番漢合兵御虜,虜酋豈能駐牧?且絕他后來深入之念,此是大明皇帝保惠番人,以為藩籬本意。

  本院奉命巡視茶馬,撫調番夷,故特宣布圣恩,申明約束,爾須去害就利,歸漢拒虜,歲歲納馬易茶,長享安樂,子子孫孫,世受國恩無量。

  如背漢投虜,或生事內地,大明皇帝革了茶篦,絕了爾等生命,自貽殃咎,追悔無及。凡茲番族,一體遵守。萬歷二十八年八月初六日。

  明朝的軍隊秉持著維護國家一統的崇高信念,出兵數萬,打算一舉撲滅努爾哈赤這股滿獨勢力,實現一統建州的壯舉之時,努爾哈赤非但不悔過投降努爾哈赤在明朝遼東裂土稱王不僅是漢族的悲痛歷史,更是東北少數民族的血淚史。

  勇敢的漢族同胞英勇不屈的反抗后金壓迫,但是依舊難逃皇太極的九年三征,殺他們搶他們,把他們貶為奴隸,灌輸民族仇恨,逼迫他們去搶無辜的漢族百姓,還把他們流放到沙漠和沼澤。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