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后,我們辦一個書局吧
  “好詞!”

  羅貫中深深贊嘆。

  自然而然的詞句,在渲染歷史興衰、蒼涼悲壯的意境時,又營造了沉浮在我,淡泊寧靜的曠達情懷。

  無論用詞,還是詠古,亦或是抒情,境界,這首《臨江仙》都極為出彩。

  更讓羅貫中驚喜莫名的是,這首詞調,竟與《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內容是如此的契合,平添了幾分感懷與豪情!

  朱允炆深深凝視著眼下的《臨江仙》,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

  自己一直都在改變大明,不知道幾十年后,還會不會有楊廷和與楊慎。

  就算是有這兩位人物,恐怕楊慎也不會被打屁股,一路發配到云南吧。

  若是沒有云南的沉淀,楊慎就沒辦法作出《廿一史彈詞》,這首對秦漢所思的《臨江仙》,很可能便不會出現在歷史中。

  這個險,朱允炆不敢冒。

  剽竊就剽竊吧,反正沒人可以識破。讓他們翻遍群書,也找不出證據來……

  只不過,朱允炆還不夠無恥,沒有寫上自己的名字,思慮再三,添上了“楊慎”二字,道:“此詞,乃是一位名為楊慎的才子所作,非是朕所書,日后刊印用墨,不可錯漏名字。”

  解縉博覽群書,自詡才情一絕,看了看楊慎的名字,眉頭緊鎖,道:“皇上,能作出如此詞調之人,必然不凡,為何不見文章于世?”

  楊慎?

  陌生至極的名字,別說漢唐宋元不曾見其文章,就是洪武時期,也沒聽聞過這一號人物。

  “天下才情之輩蕓蕓,未必都見于文章,或傳于鄉野,或遠于江海,不足為怪。”朱允炆擱下毛筆,對解縉說完,便轉向羅貫中,問道:“羅先生,你可滿意?”

  羅貫中肅然道:“皇上,此詞書于《三國志通俗演義》,可謂相得益彰,小民感激不盡。”

  朱允炆點了點頭,道:“羅先生,雖然這《三國志通俗演義》文稿出眾,但朕希望先生多留京師一段時日,將此書回目稍作整理,增刪瑣事,改訂文辭,而后鋪賣于天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羅貫中熱淚盈眶,道:“小民愿意!”

  朱允炆點了點頭,將《三國志通俗演義》交給經廠掌司,吩咐道:“此稿不可出任何意外,先出十部藍印本,交付羅先生與掌司作校對之用。”

  “遵旨。”

  掌司答應,拿走了《三國志通俗演義》文稿。

  古代,人們稱雕版或活字版印刷的圖書為“版本”,因版印書多用墨,故而也被稱之為“墨本”。

  在明代初期,出現了朱印本與藍印本,但這兩類印本,并不是用作批量印刷與發賣,而只是用于校對,以改模板。

  只有在定版之后,才會用墨,批量印刷。

  這就是“藍本”的最初意思,后來演變,成為了原始參照物的代名詞。

  為了照顧羅貫中,朱允炆命經廠騰出一間書房,并命太醫院的人給羅貫中檢查了一番,依太醫院囑托,安排尚膳監專人負責羅貫中飲食。

  朱允炆臨走之前,對經廠之人囑托道:“但凡羅先生所求,可先行而后報,不可遷延,不可怠慢。”

  如此厚待,不僅震驚了羅貫中,便是經廠之人、徐妙錦、徐輝祖、解縉也驚訝不已。

  先行而后報,這幾乎就等同于尚方寶劍的先斬后奏之權啊。

  從未見皇上如此對待過任何臣子。

  解縉在朱允炆走后,湊到了羅貫中身旁,恭謹地施禮道:“敢問先生與皇上,是如何結識?”

  羅貫中知眼前之人是解縉,鼎鼎有名的大才子,又是內閣閣臣,連忙回禮,道:“說來慚愧,小民與皇上,并不相識。”

  解縉無法理解這一切,你都不認識皇上,皇上能對你如此尊敬、客氣?

  既然人不說話,只能指望物說話了。

  解縉沒有去內閣,直接去找了掌司,就在其一旁翻看《三國志通俗演義》,一看之下,竟無法釋手……

  太投入的解縉,都沒注意到身旁還站著徐輝祖。

  徐輝祖文武雙全,將帥之才,素日里除了舞槍弄棍,鍛煉下身體外,也會看看書,不過多是兵書,對于這種通俗小說并不在意。

  但瞄了幾眼之后,徐輝祖便動彈不住了。

  徐妙錦看了幾眼,對于書中內容并不太感興趣,打打殺殺,有什么好看的?想拉著徐輝祖回家,可拉不動,郁悶的徐妙錦,只好自己出宮。

  坤寧宮。

  馬恩慧正盤算著賬務,見朱允炆一臉笑意而來,起身施禮道:“恭喜皇上,國子監革新在望,我大明來年必是人才濟濟。”

  “哈哈,皇后,朕高興可不是因為國子監,而是因為一人。”朱允炆將馬恩慧扶了起來,含笑道:“一個寫書的老人。”

  馬恩慧莞爾道:“不過一寫書老人,皇上還不至如此開懷吧?”

  “不同,大不同!”

  朱允炆笑著,看向雙喜,道:“召二王入宮。”

  “二王?”

  馬恩慧眼神陡然亮了起來。

  如今朱植、朱耿皆是商人,此時喚入宮中,必不是為了醫用紗布與新式爐子的事。

  “皇上,可是又有什么營生?”

  馬恩慧期待地問道。

  朱允炆點頭道:“是啊,皇后,我們辦一個書局吧。”

  “書,書局?”

  馬恩慧有些猶豫了。

  書局的書,能賣出去多少書去,又能取多少利?

  朱允炆自信地說道:“皇后,書局將來之利,不低醫用紗布。運作的好,便是滾滾利來。屆時,后宮花銷,將再不是問題。”

  “當真?”

  馬恩慧欣喜起來,走到朱允炆一旁,輕柔地說道:“皇上,若是有利,為何還要找二王,后宮差人辦了,不也可行。畢竟,一座書局而已。”

  朱允炆側過頭,看了一眼小氣的馬恩慧,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肩膀,馬恩慧走至朱允炆身后,輕輕揉捏起來。

  “皇后,這可不是一座書局那么簡單的事,朕要印很多書。”

  朱允炆享受著,說道。

  馬恩慧好奇地問道:“皇上,是什么書能驚動皇上?又要墨印幾車?容臣妾猜猜,十車?二十車?不能再多了吧?”

  朱允炆抬起手,伸出了三根手指,道:“這些。”

  “三車?”

  馬恩慧停下了動作,郁悶地說道:“僅三車,何須皇上召二王?不夠寒酸。”

  朱允炆哈哈一笑,道:“皇后,三車可不對,再猜。”

  馬恩慧微微蹙眉,捶了捶朱允炆的肩膀,道:“皇上,縱是三十車,不過三千書而已,尚不及國子監一年所用,雖有利可尋,也難過千兩,還不若增買一些織造車。”

  三十車?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

  這個時代的人,都太保守了,缺乏想象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