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一十三章 馬場的問題
  這一日,武英殿有些熱鬧。

  兵部鐵鉉、劉儁、楊榮,中軍都督府徐輝祖、宋晟,燕王朱棣,內閣解縉等三人也到了。

  朱允炆入殿,眾人行禮。

  徐輝祖將手中卷著的輿圖交給內侍,內侍展開,抬到了朱允炆面前。

  朱允炆看著輿圖上圈點的位置,問道:“這就是你們商議許久,拿出來的馬場方略?”

  徐輝祖點了點頭,介紹一番:“洪武三十年,太祖曾命五軍都督府選擇馬場,最終于山西、北平、陜西、甘肅、遼東五地設置太仆寺。然據太仆寺文書來看,僅僅三年,北平與山西馬場已出現萎縮,尤其是北平馬場,良馬與馬種不足,加上管理不善,導致馬場三年來只得馬不到五百,良馬尚不到一百。”

  “故此,臣等與兵部、燕王、內閣大臣商議后,認為可取締北平馬場,轉為騎兵訓練場。主要馬場可選擇在陜西、甘肅兩地,尤其是這里!”

  朱允炆見徐輝祖上前,指著大明輿圖的西北方向,看到了兩個字:

  山丹。

  徐輝祖繼續說道:“皇上,山丹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跨越甘肅與青海兩地,這里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理想的馬匹繁衍之地,早在西漢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就曾在這里設置了山丹軍馬場。”

  朱允炆起身,看著輿圖上的山丹位置,眼神中有些渴望。

  解縉走出,含笑道:“驃騎將軍霍去病,我倒是想了起來。當年漢武帝時西征匈奴各部,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漢陽大草灘,直殺到祁連山西部,擊敗匈奴,而當時撤退的匈奴人留下了一句話。”

  朱允炆看著停頓下來,有點賣關子的解縉,問了句:“什么話?”

  解縉喊道:“當時匈奴族凄然不已,悲呼: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由此可見,此處乃是六畜繁盛之地。”

  朱允炆贊賞解縉的才學與底蘊,也悲嘆漢之后的命運,盛唐轉衰之后,失去了對西北的控制,宋代更慘,別說西北了,就連北面的燕云十六州都不在手里。

  當年匈奴人的悲傷,何嘗不是華夏文明的悲傷?

  好在,朱元璋時期的將星閃耀,用生命開辟出了疆土,給朱允炆與大明留下了珍貴的一筆財富。

  山丹軍馬場,將會成為大明的戰馬馴養之地。

  至于安全,應該不成問題。

  在洪武二十四年,山丹設置了衛,領左、右、中、前、后五所,且山丹距離甘肅鎮(當時不是甘肅省,軍事重鎮)的陜西行都指揮使司很近,左邊是甘州五衛,右邊是永昌衛。至于北面,有秦、漢、明初長城為依托,對付北面的瓦剌、韃靼問題并不大。

  至于西面,更不需要考慮,嘉峪關的存在,足以擋住西面之敵。

  需要說下的是,宋元時期,嘉峪地區有關無城,真正的嘉峪關城始建于洪武五年,負責修筑的是宋國公馮勝。其修筑的歷史可比山海關更早,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雄關”。

  環顧西北地區,山丹所處的位置是極好的,范圍足夠大,又是歷史悠久的馬場,還不怕被人打草谷,可謂是絕佳的選擇。

  “你們都認為應該選在山丹來設置馬場?”

  朱允炆詢問。

  朱棣、鐵鉉等人連連點頭。

  朱允炆審視再三,確定沒有比山丹更合適的選擇了,有些地方也不錯,但范圍有限。像是北平的馬場,物資供應倒是好的很,但方圓就那么十幾里,擴大也不合適,北平未來是要作為帝都的,人口與城池的范圍,都要進一步擴大,馬場只能向北移了。

  當然,內閣、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捯飭了那么久,自然也不是只選出了一個山丹,還有二十幾個區域,甘泉、臨川、武威、宗水等地。

  經過商議,朱允炆決定按照兵部提議,設置甘肅山丹苑馬寺,以山丹為核心,同時設甘泉監、祁連監、臨川監、武威監、宗水監、安謐監六個監,而在每個監之下,設四個苑。

  甘肅山丹苑馬寺定位有些高,按照朱允炆的預想,要在三年之內,達到兩萬匹的規格。

  這里的兩萬匹,只是馬場的戰馬數量,而在這個數量基礎上,每年孕養的戰馬,也不過只有兩千到兩千五百匹,換言之,想要依靠甘肅山丹苑馬寺打造一支兩萬多的戰馬群,需要十年之久。

  可見馬匹的數量一直無法大量補充,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好在大明馬場也不是只有這些,在貴州、東北、山西與陜西等地,還是有些馬場支撐著。

  即便如此,大明的戰馬數量依舊難以快速增長,幾年內是別想看到多少產出了。

  “將去年晉商送來的戰馬,朵顏衛送來的戰馬,送到甘肅山丹苑馬寺吧。”

  朱允炆有些無奈。

  鐵鉉、徐輝祖雖然很是不舍得,但也只能忍痛割肉,原因無他,優良的馬種太少。

  培養馬場,必須有足夠出色的馬種。

  馬這類東西,是很講究血統與基因的。如果沒有好的馬種,一代強,二代弱,三代估計就成騾子了,到時候養出個寂寞,誰受得了?

  可讓人不得不低頭的是,大明還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馬種,像是韃靼野馬、大宛馬、蒙古馬,阿拉伯馬等,就沒一個是大明的,至于汗血寶馬,那也是西方的產物,在絲綢之路尚未打開的時代,是沒幾個人能牽著這些馬到大明的。

  至于打開絲綢之路,現在也不合適。西面的亦力把里現在很亂,帖木兒帝國又野心勃勃,想派個人談判個和平通商都不可能。

  朱允炆看向宋晟,道:“馬場對大明有多重要,無需朕多說。朕希望你重回甘肅,統管陜西行都指揮使司。”

  宋晟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臣定不辱命。”

  朱允炆上前,親自攙起宋晟,嚴肅地說:“你曾鎮守涼州,威懾韃靼與瓦剌,現在朕將陜西行都指揮使司交給你是放心的,待春暖花開時,朕給你送行。”

  宋晟謝恩。

  朱棣、徐輝祖、鐵鉉等人有些羨慕,誰都清楚馬場容易出功勞的,再者,北面就是韃靼和瓦剌,說不得還可以出門殺幾個人,領點功勞。

  待在京師,實在是無功勞可取啊。

  朱允炆微微點頭,很大方地表態:“回去之后,擬定一份文書,需要多少錢糧,從何處調人,調戰馬幾何,盡早呈送上來。甘肅山丹苑馬寺卿人選,你自己來挑。”

  宋晟心頭感覺十分舒坦,跟著這樣的皇上辦事,不做出點政績來都對不起他。

  養馬場選定后,朱允炆將目光投向了朝-鮮,道:“前段時間遼東傳來消息,朝-鮮內部可能有變。朕揣測,李芳果很可能會就此失去王位,李芳遠將戰勝李芳干成為新的朝-鮮國王。李芳遠怕是個精明人,他一定會派人出使大明,朕認為這是一個交易戰馬的好機會。”

  鐵鉉微皺眉頭,大明對于朝-鮮的消息知道的不多,但基本的勢力格局還是清楚的,李芳干明顯占據優勢,松京就在他的勢力邊緣上,那李芳遠的勢力范圍卻有些遠,想要贏下李芳干怕是不容易。

  但看朱允炆的神態,似是十分篤定,又不敢出言直接反駁,于是鐵鉉說道:“皇上,朝-鮮誰作國王,都會遣使臣來大明請封。若在請封時議馬策,多少有些不妥,存在交換之嫌疑。臣以為,可在冊封之后,再議馬策。”

  朱允炆想了想也是,事情雖然是分開辦的,但如果事前說,多少有點威脅、交換條件的意味,道:“是朕考慮不周了,那就做好接待準備吧,南洋諸國與琉球使臣都在路途之上,務必好好接應與招待。”

  “臣等遵旨。”

  解縉等人答應。

  “可還有事?”朱允炆問,見兵部侍郎劉儁欲言又止,便問道:“劉侍郎,可是鐵尚書封了你的口,欺負了你,不敢說話了嗎?”

  眾人看向劉儁,不禁有些笑意。

  劉儁連忙否認,道:“臣只是在想,眼下瓦剌內部斗爭的厲害,我們是否可以借此機會交易一批戰馬。朝廷前策之下,商人北出多取珠寶、皮毛之貨,鮮有戰馬,若是命商人以收購戰馬為主,馬場戰馬豈不齊備?”

  朱允炆坐了下來,平靜地說:“誰來給他解惑。”

  鐵鉉一施禮,對劉儁解釋:“朝廷準商人出關,最關鍵的是索其情報,知瓦剌與韃靼虛實。這一點無論哈什哈,還是馬哈木,亦或是阿魯臺等人,都心知肚明。但他們沒有對商人動手,是因為他們需要商人送來物資與補充。”

  “若商人突然轉性所求戰馬,就意味著事情發生了變化,商人不只是大明的探子,還可能會成為大明的騎兵,成為大明攻擊自己的力量。他們自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再者,眼下馬哈木與哈什哈內斗,正是戰馬缺乏的時候,此時商人大肆采購戰馬,誰會交易?不僅不會交易,怕還會在商人歸途中搶掠戰馬。”

  劉儁皺眉道:“如此說來,我們想從瓦剌與韃靼手中得到戰馬就不可能了?”

  鐵鉉、解縉等人哈哈大笑起來,劉儁更疑惑了。

  郁新看了一眼劉儁,解了他的疑惑:“當然可以,他們會把送戰馬送到大明來。”

  “送?”

  劉儁有些驚訝,且懷疑。

  解縉看了一眼鐵鉉,那意思是,你這個侍郎咋就看不穿三步棋之后的事,走出一步,自信地說:“瓦剌內部分裂,斗爭迭起,然而馬哈木并不是好對付的,加上其是買的里八剌的女婿,有些瓦剌部落跟著他一起反抗哈什哈。”

  “兩人想要分出勝負,并不容易,更大的可能是一方遭遇損失,繼而請求支援。向韃靼請求支援,韃靼怕是不會給他們,但如果他們低頭向大明請求支援,呵呵,那他們就需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戰馬。”

  PS:

  后天生日,今天有空去聚餐喝酒去了,哈哈,就一章,后面我繼續努力,感謝大家支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