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北策,抄家賺錢
  西域是一塊寶地,絕不是什么負擔,治理與經營的好,絕對可以成為西北最強的屏障,向北威懾瓦剌,向西威懾中亞諸國,南面可以確保烏斯藏(西藏)不出現問題。

  至于葡萄是別想了,那么遙遠,到了京師也就成葡萄干了,日后倒是可以釀制葡萄酒……

  朱允炆的目光已經超出了收回西域,轉到治理西域方面,這多少讓解縉、徐輝祖等人哭笑不得,畢竟帖木兒很強,他若東征,怕會帶數十萬大軍,這戰斗還沒打,你已經開始著手勝利之后的事了,是不是太不尊重帖木兒了?

  朱棣并不覺得朱允炆如此不妥,他是皇上,治理天下才是本分,自己是將,帖木兒是自己的菜,不需要朱允炆總伸筷子,這樣彼此都舒坦。

  中秋夜議西北,讓朱允炆逐漸清晰了統治西域的路線,剩下的就是敲定軍事、民生、衛所、后勤等方面的細節。

  有鑒于征伐安南超前準備的優勢,考慮到最大限度減少民力征調,最大程度保障軍隊行進速度,最大支援神機炮與武備,朱允炆決定自今年九月份起,于河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設置大型糧倉。

  考慮到這部分糧倉位置偏遠,為降低朝廷運糧成本,夏元吉提議將北平、遼東邊商取消三分之二,轉入西北,這些地方糧食供應可通過水師以海路來供應,同時鼓勵西北等地方收糧儲糧,吸引周圍糧商前往西北,比如川蜀糧商、關中糧商等。

  至于京軍兵力的調動,自然不可能提前一年兩年,但神機炮、虎蹲炮、火銃與火藥完全可以提前運往西北。

  朱棣知道這次戰斗非同小可,帖木兒縱橫數十年,滅國數十,極富軍事才能,為保萬無一失,獅子大開口:“神機炮的數量應不低于六百門,虎蹲炮數量兩千門,地雷,手榴彈需要萬余,火銃至少配備一萬把。火藥、火藥彈、炮石等準備充分,另需打造五百八牛弩、二百床弩……”

  夏元吉臉色越來越難看,八牛弩與床弩這些玩意威力巨大,通常都是用來攻城直接鑿在城墻上,將士順著這些大木頭爬城用的,朱棣竟然想要拿出來打騎兵……

  這玩意造價可不低,好的八牛弩沒個八兩銀子很難打出來,比鐵疙瘩的火銃還貴。

  朱允炆沒有猶豫,全部都答應了下來,保證道:“朕會下令二炮局、兵仗局全力以赴,爭取在一年內將你所需物資送至西北。日后你與徐輝祖負責西北戰略,留意情報,做好準備吧。”

  朱棣連連點頭,心頭很是舒坦。

  至少從現在看來,朱允炆不打算將自己藏起來,自己依舊有用武之地,為這大明!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戶部怕是最辛苦的了,西北如何設置糧倉,需要你多多用心。”

  夏元吉凝重地答應下來。

  打帖木兒與謀求西域不同于征安南,京師向南有許多產糧區,廣州更有不少糧食,營造糧倉與儲備糧食難度并不大,但西北就完全不一樣了,山西人口大省,糧食也就夠自己吃的,多也多不到哪里去,陜西還好,關中平原至少算個糧倉,但問題是那里耕作了千余年,土地退化的有些厲害,就是不知道能抽出多少糧食來……

  好在南面川蜀有一大片良田,連年又是豐收,應該可以籌措不少糧食。而剩下的不足部分,就需要通過各地糧食進行調控,這是一項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不是隨手指下地圖就能確定下來的。

  徐輝祖有些不甘心,請求道:“皇上,臣雖掌管五軍都督府,然全賴父親福澤,沒有軍功在身,實在是難以服眾。此番西北之戰,朝廷將會收回西域,如此變局,如此戰爭定會留名千古,彪炳史冊,臣想奔赴前線……”

  朱允炆深深看著徐輝祖,此人是有本事的,這一點可以確定,但他的本事到底有多大,歷史沒有給他這個舞臺,現在要圖謀西域,是時候給徐輝祖一個機會了。

  “你可以去西域,但具體擔任什么職務,需要四叔說了算。”

  朱允炆笑著說。

  徐輝祖看向朱棣,哈哈大笑:“終于輪到我了,燕王,給我個先鋒如何?”

  朱棣連連搖頭,魏國公怎么能當先鋒,萬一有個閃失,對士氣影響太大了,還是留在中軍或后軍吧。

  明月,在徐輝祖纏著朱棣要先鋒的歡笑聲中逐漸西移。

  八月十六日。

  大明皇帝、皇后北巡開始,京師的動靜很大。

  畢竟是朱允炆登基以來第一次正規意義上的巡視地方,禮部不敢怠慢,依據帝王鹵簿制度,設置了一千六百人的隨行隊伍。

  在朱允炆看來這排場實在是有些浪費,但在禮部看來,這已經是帝王最低的出行級別配置了,若按照最高級別的禮制,光是儀仗隊就不下三千人,再加上隨行的官員、護衛,沒個五六千人都不好意思出門。

  “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鹵簿本身,可以說是一種冊子,上面記錄的是帝王出行等級,隨行官員名字、護衛數量、儀仗人員、各類禮儀器物等。

  大明鹵簿制與大唐鹵簿制相比,除了攜帶的器物有些差別外,基本上沒什么區別,都是儀仗扈從,前擁后簇,車乘相銜,旌旗招展……

  無數人目送天子車架,卻沒有幾個人知道車架里沒有朱允炆,只有皇后、賢妃,但無論如何,一群人出京,隨后經水師船隊轉運,于中午時抵達揚州。

  揚州官員受召,齊刷刷地等候在碼頭外。

  船只靠岸,朱允炆沒有走出來,內閣大臣郁新出船宣讀圣旨:“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丁初晨、同知王材、左允,批驗所孫德、劉春等三十六名官員,與地方士紳合謀操控鹽價,著令拿下問詢。士紳劉詹,賄賂官員,安插心腹,謀殺他人,需嚴懲不貸……”

  揚州知府龐駢等一干官員聽得直打哆嗦,其他朝代的皇上巡視都是來觀光旅游,玩玩而已,可朱允炆這巡游直接是拿人辦案啊。

  圣旨讀完,郁新掃視了下人群,看到了遠處高坡上的朱允炆、解縉等人,不由有些郁悶,感情這群人在外面玩,自己只能在這儀仗隊里站崗……

  一口氣處罰三十六名官員,多數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內官員,這讓圍觀的百姓歡呼不已,因為圣旨里有一句話“鹽價高如猛虎,大明子民焉能與虎伴生?”

  皇上公開說要解決高鹽價問題,自然讓揚州百姓興奮。

  處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只不過是小菜,改革鹽政才是真正的大盤菜。

  朱允炆坐鎮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與內閣大臣、戶部大臣等商議之后,確定了革新鹽政的方略與辦法,中央錢莊正式進入鹽政領域,相應弊病也被一一化解。

  至于揚州府衙內部的貪污與腐敗,朱允炆也沒有放過,按照劉詹提供的賬冊,包括安全局的審訊,揪出來十八位腐敗官吏,一律抄沒家產,發配北平種地。

  讓人想不到的是,僅僅是這一輪抄沒,就給朝廷創收二百五十九萬兩之多,如此數目簡直讓人瞠目結舌,也讓所有人意識到了鹽政中可能存在的蛀蟲有多少。

  鹽政貪腐,就沒幾個窮的。

  朱允炆看著一箱箱的白銀,一車車的銅錢,一疊疊的寶鈔,多少有些無語,昨天晚上夏元吉還在肉疼軍費的問題,現在也不肉疼了,拿起銀錠就往嘴里送,一臉笑呵呵地哪里有半點尚書的風度。

  夏元吉不在乎朱允炆的鄙視,用一句話為自己開脫:“只有幾十萬將士能吃得飽,穿得暖,打得贏,臣丟點臉面算什么。”

  被噎住的朱允炆發了火,拿走了五十九萬兩銀子,剩下的二百萬兩歸入戶部。

  夏元吉爭不過朱允炆,只好委屈巴巴地讓人先把二百萬兩錢鈔先存入揚州的中央錢莊,免得被朱允炆再打劫去。

  朱允炆很是感慨:“你們說,兩淮鹽政貪官就有兩百多萬兩,那兩浙鹽政會不會更多一點……”

  夏元吉打了個哆嗦,解縉與郁新等人深吸了一口氣,這朱允炆是抄家抄上癮了啊。

  朱允炆確實有點上癮,不知道明末那么多貪官,富商,家里那么多錢,為啥聰明的崇禎就不知道抄幾戶,真要抄沒十幾二十個貪污、富商家產,比收幾個省的財政都多,何至于加什么三餉,也不需要便宜什么李自成了……

  “天下鹽政,都需嚴查,一查到底,無論到誰,絕不姑息。”

  朱允炆治理驗證貪腐的決心很是堅決,為了銀子,不,為了正義,為了廉潔,為了百姓,你們貪了多少吐出來多少,該搬家的搬家,該搬腦袋的搬腦袋。

  郁新接管了揚州府衙,專門處理冤案錯案,衙門大門晝夜不關,廣告百姓:

  民有冤情,擊鼓鳴遠。

  帝王親臨,黑白兩斷。

  百姓聽聞,蜂擁而至,數十個冤案堆疊,其他人都是圍觀吃瓜的群眾……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