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百二十七章 最后的皇明祖訓(二更)
  大明京師,大本堂。

  楚王朱楨、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遼王朱植等一干藩王紛沓而至,皆是書生打扮。

  朱椿見大本堂中藏書頗豐,歡喜不已,招著手讓御用監少監王鉞過來,低聲說:“聽聞大本堂中藏有《鵝群帖》,找出來讓我們開開眼。”

  王鉞愁眉苦臉:“蜀王啊,這可是難住咱家了。若真有王獻之的寶貝,哪里還需要我們這些下人去找,皇上也會傳召與諸位王爺共賞啊。”

  “哈哈,十一弟,你就莫要為難他了。這里倒是有不少古籍,難得來一趟,還不趁機找皇上借閱幾本?”

  朱楨走了過來,為王鉞解圍。

  看著熟悉的大本堂,朱楨心頭有些恍然。

  多年之前,自己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曾在這里短暫停留過,劉伯溫、宋濂、李善長、徐達……洪武初期的名臣名將,也曾在來過這里。

  那一方桌案后面,坐著一位和善的帝王,他在這里與大臣談論經史子集,縱論軍國大事,而當時所有的人都圍繞著大哥朱標轉。只不過后來,大哥搬到了文華堂讀書,原本與他伴讀的自己等人只好回到了府中,多少年了,再也沒有機會聚在一起讀書笑談。

  朱標巡視西安之前,自己還曾寫過書信,約定再回京師時,定與大哥論說典籍故事,分享武昌中趣事。可惜,大哥回來之后就……

  “大哥。”

  朱楨看著走來的年輕人,似乎在這一刻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不由上前喊了一聲。

  滿堂靜寂,一眾藩王錯愕地看著朱楨。

  朱楨突然意識到了錯誤,連忙行禮請罪。

  朱允炆一把抓住朱楨的胳膊,和煦地說:“楚王叔定是想念孝康皇帝了,這大本堂原是太祖延請名儒教授孝康皇帝與諸位親王所用,只可惜多年不用,朕今日請諸位叔叔過來問事,思來想去,也就這大本堂最為合適,都到里面落座吧。”

  一眾藩王跟著朱允炆進入隔堂,除前面是桌案、椅子外,其他皆是席與桌。

  朱允炆坐在椅子上,一眾藩王席地而坐,低頭看向低矮的桌子,上面擺放著一本《荀子》,不由有些疑惑,不由揣測,莫不是今日之事與這荀子有關?

  朱椿翻看書看了看,內侍上了茶。

  朱允炆拿起《荀子》,在手中晃了晃說:“儒家中,荀子主張不同孔孟,誰知哪里不同嗎?蜀王叔,你說說。”

  朱椿起身,持書行禮:“皇上,荀子非是純碎儒家人物,其在研習儒家學問時吸收了法家學說,即尊王道,也稱霸力,即崇禮義,又講法治,主張法先王,法后王……”

  朱允炆聽得連連點頭。

  朱植、朱耿、朱尚炳等一干藩王聽得云里霧里,朱椿好讀書,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讀書,再說了,在家里睡得好好的,突然被傳召入宮,還是來大本堂,朱允炆到底用意何在?

  事情不說清楚,誰有心思關心荀子。

  朱桂更是忐忑不安,自從朱允炆從句容回來之后,就一口氣處理了三十幾名官員,但凡與句容礦場失職有關的,無論是都察院,還是吏部官員,都給免了官職,附帶發配礦場勞作三年,三年欺滿之后,回家種田,永不敘用。

  此時朝廷正在嚴查礦場事宜,不少御史、戶部官員連夜跑出了京師,前往各地礦場嚴查,一旦發現問題,怕是不好承受。

  朱桂心有如焚,相對其他藩王來說,自己入局礦場最早,而且還是弄的煤礦,這玩意不跟石灰石一樣,多需要深挖,挖個兩丈深那是很常見的事,挖個四五丈也不犯法。

  只不過煤礦這玩意,它時不時會塌一下,塌的時候往往還都是有人的時候,這些年來,煤礦場里面可沒少埋人,雖說自己用錢堵了嘴,可誰知道這群人拿錢辦不辦事,萬一有人捅出來,這生意還能不能做了?

  朱允炆對朱椿的解釋很是滿意,伸手讓朱椿坐下,然后說:“朕每每讀書,發現歷代明君都尊崇王道、霸力、法治,以王道立綱,以霸力主紀,以律令治國,持法度,平紛爭,定南北,正東西。你們認為,朕應作一明君,還是應該作一昏君?”

  朱椿、朱桂等眾人連忙起身:“自當為明君。”

  朱允炆嚴肅起來,深深看著一眾藩王:“若為明君,可是要按《大明律》來辦事,而非是《皇明祖訓》,這一點,諸位皇叔可愿意?”

  朱桂心頭一震。

  朱允炆這話已很是明顯,他是在告訴藩王,朱元璋寫下的《皇明祖訓》將再也不會成為藩王的保護盾牌,他們將失去太祖的庇護,真正與大明子民一樣,處于《大明律》的適用范圍內。

  朱桂吞咽了下口水,緊張地開口:“皇上,《皇明祖訓》畢竟是太祖心血,也是庇護皇室宗親,福澤子孫后世的重要法典。”

  朱允炆看著不敢直視自己的朱桂,問:“代王叔莫要忘記了,《大明律》也是太祖心血。”

  “然皇室宗親當宜《皇明祖訓》為準。”

  朱桂堅持。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目光中有些寒意:“洪武時期,《皇明祖訓》有用。可至朕主朝廷,這《皇明祖訓》還有用嗎?周王害民,齊王謀逆,誰又將《皇明祖訓》放在眼里過?諸位叔叔捫心自問,這些年來所作所為,問心無愧,一心為民為國的,又有幾多?”

  “在沒有削藩時,有皇叔在地方,儼若君王,用百姓如奴隸,殺百姓如屠狗,盤削百姓如割草芥,霸凌百姓任其死于冰雪。這些事,有些太祖處理了,有些事擱置至如今,朕沒發作,不意味著朕不知情。若真有心尊《皇明祖訓》,又怎會出現如此之事?”

  諸位藩王不敢言,這些事除了死去的親王、晉王、魯王、齊王等干過,活著的誰還干過真不好說。當然,作為藩王,身份高貴,有權有兵,動作出格點也是正常的事。

  但看朱允炆的意思,這是想借舊賬來推翻《皇明祖訓》啊,得,反正你是皇帝,朱元璋也沒辦法爬出來教訓你,在座的也扭不過你的胳膊和小腿,你說啥就是啥吧……

  面對朱允炆“一視同仁”的政策,朱椿多少有些不適應,皇室宗親都沒特權了,那還算啥皇室宗親?可眼前的《荀子》似乎正在代替朱允炆發言:

  法治!

  可荀子還講禮呢,他不是韓非子,你得給藩王們留點面子啊。

  朱允炆翻看《荀子》,讀道:“古者禹湯本義務信而天下大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大亂。故為人上者,必將慎禮義、務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大本堂,便是這慎禮義、務忠信之堂,諸位皇叔,朕之心愿,在國之大治,吾民小康,盛世太平!故此,朕需要諸位皇叔配合朕,而不是處處掣肘,不是損害大明子民!”

  沒有人敢說話,只能低著頭受教。

  朱允炆長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句容的事你們也都知道了,郭家該殺的,朕殺了,該留的,朕一個都沒動。哪怕是駱家,朕也沒有手軟。他們不過是淑妃,后宮之外戚,就已是如此放肆,這不由朕不多問一句,諸位皇叔主持各項礦場,可也有如此之事?代王,你家煤礦最多,可有如此之事?”

  朱桂連忙起身,想了想不合適,又跪了下來,惶恐地說:“臣絕沒有販買人口,更沒有囚禁百姓,用百姓如奴隸。”

  朱允炆看著朱桂,一針見血地問:“那礦場可死過人?”

  朱桂無奈,又不敢否認,只好說:“這——皇上,開礦難免會有些意外,即便是出了事故,臣也給足了撫恤……”

  啪!

  朱允炆一拍桌案,厲聲說:“撫恤?撫恤能換來人命嗎?你難道不知道,一個男人死了,一個家就碎了?換個角度來想,若是換作你,你愿意用命來換撫恤嗎?”

  朱桂有些傻眼,自己可是皇室宗親,怎么可能拿命換撫恤?那些草民不就是干這種臟活累活的,死了給他們撫恤,不就結了,至于如此拍桌子嚇唬人嗎?

  “皇上,作為皇室宗親……”

  “閉嘴!”

  朱允炆發怒了,起身喊道:“皇室宗親是高貴,但你也莫要忘記了,太祖本是淮右布衣!你是一個布衣的兒子!你現在看不起草民,就是看不起你爹!”

  朱桂臉色蒼白,這個就有點打擊人了,把老爹搬出來,也不待這樣搬的。

  “皇上,還請息怒。”

  眾藩王見朱允炆氣急,連忙安慰。

  朱允炆看著朱桂,嚴肅地說:“朕將鐵礦,鋁礦,鉛礦……石油交給你們來負責,是想要留一個安身立命的基業,給子孫后代一個保障。可你們要記住了,大明的基業不止是你們的,也不止是你們子孫的,更是大明子民的。朝廷正在嚴查礦產,這將是《皇明祖訓》最后一次庇佑你們,誰用了這次機會,日后再犯,就去刑部領罰吧!”

  “臣謝恩!”

  朱桂松了一口氣。

  只要這一次不掉腦袋,那就好說。日后改改就是了,頂多加點支護,少死一些人,即使是死了,也先報給官府,而不是私底下處理。

  這一日,朱允炆沒有再議論礦場,也沒有議論國事,只是陪著諸位藩王讀書,直至下午時分,朱允炆才合攏了書,平和中送走了一眾藩王。

  劉長閣急匆匆走了進來,神色不定地交給了朱允炆一封急報:“陽江出事了。”

  朱允炆很是平靜,接過文書仔細看了看,眉頭微皺,旋即對內侍下令:“召解縉、郁新、鐵鉉、梅殷與陳揮至武英殿。”

  劉長閣目光中透著傷感,隨著朱允炆走出大本堂。

  朱允炆讓內侍留在后面,與劉長閣走在最前面,見劉長閣悲傷,開口道:“他們都是大明的英雄與功臣,你會在不久的將來知道,他們用自己的命給大明換來了什么。”

  劉長閣心頭有些壓抑,低聲喃出:“他們都是響當當的漢子,為守護大明戰死,是他們的榮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