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九百九十五章 爵位,大封賞
  征西大軍打了勝仗,收回西域,朱允炆也沒有吝嗇,在朱棣呈報軍功冊之后,直接命梅殷代為宣旨:“軍功在冊,朝廷將在五日內完全兌現軍功賞賜。若軍士對軍功冊存疑,認為賞賜不公,可至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申訴。”

  大明的軍功冊算是相當完備了,不僅有兵部、五軍都督府參與其中,還有安全局參與其中,雖說火器殺人不好算,但總歸是處理好了,軍功冊早在班師之前就公布過,有問題的早就重新審核過了。

  梅殷看了看興奮的軍士,清了清嗓子:“但凡參戰軍士,在領取賞賜之后,準休兩個月,不誤餉銀。”

  軍士們更是激動,這就是帶薪休假兩個月啊。離開家這么久了,也該回去好好陪陪家人了。

  朱允炆也沒有多說什么,安排軍士解散,軍營大慶三日,想要回家的也不阻攔,至于封賞,需要兵部、五軍都督府出具文書,需要朱允炆召開朝會,并不是在教場中進行。

  軍士可以走,朱棣、徐輝祖、劉儁、楊榮這些高層走不了,都被朱允炆請到了皇宮之中,而早先返京的霍鄰、宣青書等人,也提前返回軍隊,一起被召入宮中。

  皇宮的酒宴和軍營的酒宴差別并不大,不過酒更烈一些,菜品更豐富一些罷了。

  朱允炆知道,自己在,他們也放不開,索性吃到一半,寬慰眾人之后,就借著不勝酒力離席,并安排內侍,誰醉了,都安排馬車送回家中。

  歡宴至黃昏,朱棣才醉醺醺地被抬上馬車,朱高煦、朱高燧都已是大醉,朱高熾在皇宮外接過馬車,與丘福等人一起返回燕王府。

  朱高熾看著馬車里醉倒的朱棣,也很是高興,老爹為了大明江山打下了一大塊地盤,太祖若是知道了,想必也會大笑幾聲。

  “都是咱們家的人了?”

  朱棣閉著眼,低聲說了句。

  朱高熾連忙扶著朱棣坐了起來,道:“父親放心,是丘福在駕車,我們這就回府。”

  朱棣睜開眼,看著朱高熾,打量一番,開口道:“你進入戶部,當了戶部司主事,是怎么想的?”

  朱高熾看著并無多少醉意的朱棣,連忙說:“父親有所不知,朝廷現在掌握著國子監與新的技術,入朝為官,才是不落人后,隆昌永代之本。”

  “呵,什么隆昌永代,你放下世子的尊嚴進入戶部,該不會是想為我分憂吧?”

  朱棣雙眸炯炯。

  打下西域,贏了帖木兒,如此武功足夠“震主”,群臣揣測君心的本事可是很強的,他們對待“功高”的大臣或將領,總免不了下黑手。

  朝堂不是燕王府,沒有人待在朝堂里面,就沒多少關系網,也很難第一時間窺知朝堂風云,別等人家彈劾奏章送上去兩天了,燕王府才后知后覺。

  朱高熾進入戶部,雖然不緊要,但確實可以了解朝堂中的動態,有點風吹草動,都可以第一時間察知。再者,很多官員未必敢于直接對強勢的朱棣下手,朱高熾進入戶部,反而成為了一些人關注的靶子,無形之中分擔了彈劾朱棣的壓力。

  朱高熾不知道老爹的想法會這么多,自己當初答應朱允炆,純碎就是覺得待在燕王府當世子實在是沒奔頭,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

  戶部最適合自己,若在朝堂中以文官身份站穩,那對燕王府維持威望、保持昌盛是有助益的,不像是現在的代王府、遼王府等,他們已經逐漸淡出了朝廷,失去了在官員之中的威望。

  朱棣見朱高熾不說話,以為自己猜中了,便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倒是辛苦你了,罷了,皇上未必會給我多少賞賜,若可以蒙蔭到你們身上,也不枉我出征西域。”

  朱高熾笑得有些憨厚:“父親此番打下西域,朝廷內外贊譽無數,聽說兵部、五軍都督府與內閣被傳召數次,都在商議如何封賞。皇上不是一個小氣的君主,一定不會讓父親失望。”

  “呵,他又能拿出什么來打動我?罷了,總歸是為大明征戰,不負太祖托付。”

  朱棣搖頭,然后依靠著馬車,閉上了眼。

  兵部、五軍都督府效率很高,為了讓軍士們更早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按軍功將所有賞賜發放完畢。

  朝廷的賞賜很是豐盛,以殺敵三首來論,不僅會獎勵六十兩錢鈔,還會獎勵布匹、棉衣、糧食,甚至還有十斤肉,軍士不得不一邊高興,一邊招呼自己的家人來抗東西,軍營只給配了一個小毛驢,拉不完啊。

  沒辦法,雖說打敗帖木兒俘獲戰馬頗豐,但考慮到馬場建設,朱棣帶回京的戰馬只有兩萬,沒辦法讓所有軍士騎戰馬回家風光,這倒是一個遺憾。

  軍士的封賞領得舒坦,該升官按人頭升就是,殺敵三首升百戶,這個百戶,可能只是名譽或待遇上的,未必是直接管一百個軍士。

  當兵的封賞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將領。

  唐云以指揮史的身份戰死,成為了大明在對戰帖木兒時折損的職位最高軍官,朱允炆封其為新昌伯,并命唐云之子唐舜世襲指揮史一職。

  瞿能、袁岳等人雖沒有返回京師,但該封賞的都沒有落下,瞿能被封平陽伯伯,任職西域都指揮史。袁岳也因表現出色,從指揮史升為忠勇伯,一起封伯爵的還有譚淵,陌刀隊的段云,鐵鷹騎的阿爾斯郎,俘虜沙米查干,打下孛羅城的毛整等人。

  徐凱、華聚、劉啟夏、瞿陶、周大志、諸葛塘等一干武將,多封賞為自衛所一級的正四品指揮僉事,至都司一級的正三品都指揮僉事。

  作戰中涌現出來的作戰英雄,如督官楊烽火,被朱允炆直接提拔為大督官,與王景彰、陳洽、陳浚等人,成為了京軍最高的“政-委”之一。

  如高忠光、林九、齊川、梁杰、周潛等,一些新兵通過戰爭成長起來,因軍功直升千戶。宣青書因為籌劃有功,安撫當地百姓等,進入兵部任職主事。

  河西大儒郭三省為招撫地方立下大功,更在后續地方治理上出謀劃策,推動了坎兒井等工程建設,立有大功,朱允炆直接提拔其為國子監司業,從四品,并領西域文教。

  傅安出使西域,被困長達九年,不卑不亢,從未屈服,捍衛了大明國威與尊嚴,因其氣節可嘉,升鴻臚寺少卿,從四品,并進入詹事府,任職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

  鴻臚寺少卿沒有幾個人紅眼,但成為詹事府的官員,那就讓人羨慕了,畢竟是太子的人,未來可期。

  傅安、王全臻也被提入鴻臚寺任職。

  宣青書因謀略有功,進入兵部職方司任主事。

  令人意外的是,霍鄰并沒有在封賞之列。

  霍鄰前往亦力把里城,交鋒帖木兒,帶回使臣,最后決戰前夕,更是冒險確定帖木兒軍帳位置,為神機炮炮擊提供精準情報,軍功不小,卻無任何封賞,令人多少有些意外。

  但兵部不提,五軍都督府不提,內閣也不提,就連霍鄰自己,也沒有提一句。事情頗為詭異,而霍鄰也逐漸淡出了朝廷官員的視野,逐漸被淡忘。

  但朱允炆并非是刻薄之人,并沒有忘記霍鄰的功勞,在其進入安全局,勘破文書泄密一案后,直升千戶,并在朝廷官員封賞之后,提拔霍鄰為安全局鎮撫使,從四品。

  一干封賞,都有著落,也好安排。

  但唯獨有兩個人,是難以封賞的,那就是魏國公徐輝祖,燕王朱棣。

  國公,是封爵中最高一級,天花板,沒有超出國公的爵位了,真要向上,那就只能是封王了。可朱允炆連自己親叔叔這些藩王都給收拾了,又怎么會給徐輝祖一個王當當。

  燕王是藩王,這也是到頂了,再向上,那就不是封賞,是掉腦袋了。

  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為封賞這兩人,商議十余次都沒有敲定,根本就找不到合適的封賞辦法,直至朱允炆拿出另一種封賞方案。

  六月一日,大朝會。

  在京文武,征西文臣武將,近千余官員朝會于奉天殿外。

  朱允炆看向內侍雙喜,雙喜走上前,拿出圣旨,扯著嗓子喊:“征西大將軍、燕王朱棣,上前聽封。”

  朱棣上前,行禮聽旨。

  雙喜肅然讀道:“朱棣,太子四子,朕之皇叔,率兵西征,開疆西域,立曠世功業,封上柱國大元帥,是為天下武將之楷模,軍士之榜樣!”

  “上柱國大元帥?”

  朱棣愣了,朝廷官制里沒這個玩意啊。

  不過,上柱國,這確實是存在的,大元帥也是存在的,這兩者結合,是頭一次啊。

  大明開國之初,是短暫存在過上柱國,受封的是李善長、徐達、常遇春。不過在常遇春病故之后,李善長、徐達就不再是上柱國,而是改為“左柱國”,朱棣受封上柱國,顯然是最高封賞,為一時曠典之冊封,而兼大元帥,更強調了朱棣統軍元帥的尊崇。

  雙喜繼續念道:“上柱國大元帥,為朕為卿所設,是大明最高武勛!念卿之功,特賜上柱國大元帥府,并命工部,于三十萬大城中塑上柱國大元帥雕像,為世人瞻仰。另,賜西域百分之一商稅,與國同休,以永護上柱國大元帥一脈,彰國之恩典!”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