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雄心,初級工業(二更)
  配套?

  這是朱允炆發明的詞匯。

  公輸巧離開二炮局,在馬車里陷入深思,直至到了國子監,才走出思緒,看著國子監的大門,公輸巧沒有下馬車,而是對車夫說:“去,讓人把周昌、張舉、王黔三人喊來。”

  沒用多久,周昌、張舉、王黔三人便匆匆而來。

  公輸巧將三人喚入馬車,直奔皇宮而去。

  朱允炆正在武英殿處理政務。

  茹瑺在西疆省遭遇了不少困難,當地百姓對大明有著很強的戒心,雖是臣服,卻沒有認同。

  不牢固的基礎,導致大明官員想要獲取當地百姓的配合、支持是很難的。雖說有伊瑪目、郭三省等人幫助,整體局面還算穩定,但誰也不清楚這種穩定會持續多久。

  在過去的半年里,西疆省各地造反作亂的,發生了十三起,雖然規模都很小,最多一次也才五百余人,但因此而被害的朝廷官員、軍士,就有七十二。對于這些作亂之人,袁岳奉都司命,直接踏平,大舉屠殺。

  茹瑺支持屠殺,尤其是在西疆省三番五次發出告示,明確告訴這些人:

  做大明順民,你好他好我也好,大家好好過日子,吃嘛嘛香。

  做大明敵人,那只能是你死他死,你們都去死,大明一家獨大。

  茹瑺自然是不希望西域荒蕪沒有人煙,但有些人不老實,說服不了,那就只能挖個坑,送他們一段路。

  殺戮,解決掉不聽話的。安撫,招攬聽話的。

  但歸根到底,想要讓西疆省長治久安,必須讓當地人感覺到,大明來了,他們的日子好過了,而不能是大明來了,他們的日子反而不如亦力把里時期。

  絲綢之路正在進行之中,茹瑺也沒有奏報詳細情況,他這段時間恐怕一直都忙于構建環控整個西疆省的府縣班子吧。

  朱允炆尋思著應該給茹瑺發個提醒,讓他將西疆省的經濟搞上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消除回回人的抵觸情緒。

  此時,內侍來報,公輸巧等人求見。

  朱允炆有些意外,國子監的事通常都是文書遞送來的,跑到武英殿親自找自己的并不多,莫不是匠學院遇到了什么麻煩?

  公輸巧、張舉等入殿行禮。

  朱允炆抬手,示意幾人起身,半開玩笑地說:“公輸院長,可是李-志剛克扣了匠學院的錢鈔,捂著不給,找朕來告狀了?”

  公輸巧連連搖頭,平和地說:“我等求見,只是有些茫然,還請皇上指點迷津。”

  “指點迷津,讓朕?”

  朱允炆有些意外,自己雖然懂得一些理論性、淺顯的東西,但具體到生產、制造、維護,可并不懂,能指點你一個大匠什么。

  公輸巧嘆了一口氣,緩緩說起:“今日去二炮局,陶增光一席話讓臣汗顏,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可謂集大明最優秀的匠人與學生為一體,可偏偏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在效率上、創造上遠遠不如二炮局。”

  朱允炆微微點頭,單論創新一項,還真是如此。

  公輸巧有些悲傷,自己掌控著無數匠人向往的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可除了蒸汽機之外,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少之又少,而蒸汽機從根本上來說還不是匠學院的獨立創造,而是朱允炆立項攻關的結果。

  如何讓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真正擁有創造力,自主研究出來一些實用性的工具,輔助于所需所用,這才是終極的使命,而不只是改良與發展蒸汽機一項。

  若是如此的話,那匠學院還不如改名為蒸汽機學院。

  公輸巧自我剖析,自認為國子監的獎勵機制雖然比不上二炮局,但相對其他學院也絲毫不差,可監生們為啥就缺乏創新力?

  朱允炆明白了公輸巧的意思,他是迷茫了,他最初以為的教育,就是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可現在,他的想法變了,他認為教育不應該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擁有創造力。

  沒有創造,不懂創新,循舊困舊的學生,難成大器,更不可能扛起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未來。

  二炮局為何可以蒸蒸日上,地位越發重要,是因為他們的改良、創新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制,二炮局內部的流水化生產、分工協作,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地步。

  而匠學院、工程機械院卻沒有實現完全的流水化作業,他們采取的流水化,只不過是正常工序的一個次序,先干完這個再干完那個,對接起來,而不是你干這個,我去干那個,他去做另一個,最后在一個流水線上組裝。

  朱允炆走向公輸巧,欣慰地說:“朕原以為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基礎還薄弱,不是談論這些的時候。可公輸院長能認識到這些,朕也就說上一說吧。只不過,只你們幾人還不夠啊。”

  公輸巧驚呆了。

  朱允炆擺出的架勢太大了,內閣,六部九卿,尤其是工部,更是來了三十幾號人,不僅如此,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的人也來了,甚至連龍江船廠的人也來了,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副院長、博士等也紛紛到來。

  人太多了,少說也有三百人,武英殿里戰的滿滿當當,后面的都擠在門板位置了。公輸巧很是不理解,自己不過是問個事,咋鬧這么大動靜。

  解縉、楊士奇、鄭賜等人面面相覷,不明所以,這人數,都夠開個大朝會了……

  朱允炆嚴肅地看著眾人,清了下嗓子,沉聲說:“公輸院長今日找朕問心,為何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監生缺乏創造,這個問題,由公輸院長提出來,合適,挺好,但工部尚書鄭賜,兵仗局、科技局的人,你們應該感覺到羞愧,匠學院在覺醒,你們卻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創造,創新,不止是我大明前進的力量,更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力量。先人創文字,百家爭鳴,設歷法,農耕依時而為,養蠶繅絲,才有華衣霓裳,制司南,行萬里而知方向,發明與改良造紙術、印刷術,文教大興,成火藥,才有火器之威!”

  “沒有發明、創造、創新與改良,百業如何存在,如何興旺?若百業不興,那大明又將如何繁榮?朕說這些,是希望你們都認識到一點,大明要走向盛世,走向小康,諸番臣服,萬國來邦,就必須重視創造,重視發明與改良。”

  公輸巧、鄭賜、陶增光等一干人聽得連連點頭。而一些六部官員聽得是迷茫不已,朱允炆說這些就說這些,干嘛把我們禮部的、戶部的、刑部的也拉過來聽,這和我們沒關系啊……

  朱允炆目光嚴厲地掃過眾人:“為了大明長遠考慮,為了推動發明與創造,也為了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朕決定啟動一項五年科技規劃,花費五年的時間,打造起大明的初級工業,形成一個穩固的產業鏈。”

  解縉、楊士奇、蹇義等有些發懵,就連公輸巧等人也有些不解。

  五年科技規劃,這個聽得懂,也明白,畢竟朝廷已經在推動第二個五年基建計劃。

  可什么是初級工業,什么是產業鏈?

  朱允炆高屋建瓴,統攬全局,指點江山一般講述著初級工業的規劃,要求朝廷各部發力配合,五年之后,大明鐵產量較之建文七年翻兩倍,煤炭開采量翻三倍,石油產量翻十倍(基數低的緣故)……

  材料學取得突破,鋼材耐腐蝕、耐磨性、耐疲勞得到有效提升,格物學在力學、能量學方面取得突破,培養化學人才,初步搭建起基礎的化學實驗室。

  零部件制造實現產業分工,打造初級車床,實現各類零部件專業化生產,在北平、南京等附近,構建起初步的工業集群。

  蒸汽機數量大幅增加,至建文十三年底,蒸汽機保有量不低于一萬臺,蒸汽機鐵船不低于六百,實現海運糧船全部蒸汽機化……

  朱允炆野心勃勃,一口氣給出了諸多內容,直震得滿堂不敢言語。

  公輸巧呼吸有些急促,陶增光目光中透著渴望,鄭賜瞪大眼睛,兵仗局、科技局之人更是吞咽口水。

  一向穩重的楊士奇面對朱允炆如此宏大的五年科技計劃,也變得難以承受。這是一份堪稱恐怖的計劃,其躍進幅度極大,翻幾番的背后,恐怕是不可估量力量的投入,而這些,恐怕會帶來一連貫的問題。

  朱允炆清楚這些計劃很難,但國子監已經積累了一批人才,蒸汽機也已經開始走向實用化,基本的動能問題得到了解決,以此為中心,搭建起初步的工業基礎,形成產業集群,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八年時間了,自己用了八年時間來打基礎,是時候朝初級的工業前進了。五年科技計劃,不是偶然的,不是隨意拍腦袋出來的,而是朱允炆深度思考的結果。

  時機雖不是特別成熟,但基本的條件已是具備。

  大明,前進吧。

  朕要讓你成為這世上最偉大的王朝,歷史屈辱的條款,將不會再降臨到你身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