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財政小分配
  鑄幣稅的出現,是商業活動日益頻繁、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必然。完全的金銀本位無法適合日益增長的商業需要,降低準備金,按照一定比例增印寶鈔,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這些增印出來的寶鈔,百分之百全部作為稅上繳國庫,也就是說,通過鑄幣稅,戶部白嫖了一大筆稅錢。

  夏元吉清楚,這種操作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寶鈔貶值,但也明白,財富的大池子會變大,增加的總體財富若是可以抵消寶鈔貶值的影響,那就說明朝廷的舉措并無問題。

  這是大明戶部一次穩健的調整,也是經濟學理念在大明的生根發芽。

  戶部突然多了一大把錢,朱允炆自然不允許這些錢躺在庫房里發霉,于是召集了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水師都督府主官入宮。

  暖爐溫烈酒,檀香自裊裊。

  朱允炆以小型宴會的方式,宴請這些重臣,看向夏元吉:“戶部不能總捂著錢袋子,要學會放開手腳,說說吧,戶部今年結余還有多少,諸位部院都在,一起分了如何?”

  夏元吉瞪大眼,這算什么宴請,擺明了是針對戶部的鴻門宴啊,這一刀刀下來,誰能扛得住,思索一二,謹慎地開口:“皇上,戶部今年結余是有些,臣以為,這些結余可以存至明年二月財政預算時,再作安排。”

  那意思是,皇上你別著急,讓戶部先捂幾個月,暖熱了再花。

  可朱允炆明顯沒這個想法,市面上寶鈔日益緊俏,和捂錢的習慣有很大關系,捂著錢不花的并不是只有戶部,還有無數百姓,大部商人,就是官員這種“鐵飯碗”的家伙,也有存錢的習慣,以前銀子都埋在土里,需要用的時候還得洗洗刷刷,現在寶鈔也有人放箱子里,埋在土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手中有錢,心中更不慌。

  這是歷史的慣性,是無數年整個社會形成的習慣。有點錢就存著,不亂花錢,什么刺激消費,促進消費,對大明百姓來說就是扯淡,一年到頭來,除了必需品之外,都不愿意多花錢。只有一些手中存余較多的百姓,富裕之家才會更多消費,但這部分群體的數量,依舊不多。

  這也就是京師繁華,京師外八十里清冷的緣故,小縣城的商業幾乎只是生活必需品,如糧、布、藥材等,像是書籍、好酒、香料、優良家具等等,進入了也沒多少人消費得起。

  大部分人存著寶鈔不消費,商品流通又需要大量寶鈔,緊俏的寶鈔導致寶鈔升值,相應的物價有所貶值,阻礙了商業進一步發展。

  朱允炆不允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年前正是商業消費的重要期,不撒點錢出去,怎么帶動消費?

  “年后財政預算是明年農稅、商稅的預算,今年的財政剩余多少,鑄幣稅增加了多少,合計多少,說吧。”

  朱允炆下定了決心。

  夏元吉無奈,只好給出了戶部結余:“今年財政花銷較大,財政結余還有四百三十二萬兩,鑄幣稅所得有七百九十二萬兩,并未全部入庫,目前入庫只有二百六十萬兩。”

  朱允炆微微點頭,默默盤算后說:“既如此,那就將結余與入庫銀全都拿出來,即六百九十二萬兩再作分攤,尚未入庫的五百三十二萬兩,轉入明年預算。各部大臣,拿出所需所請,厘清之后,至戶部申領。”

  夏元吉無奈,這來回去留,忙了一大圈,戶部較之最初,也就只多了一百萬兩錢鈔的結余。

  鐵鉉聽聞有如此好機會,當即站出來:“皇上,兵部申領三百萬兩錢鈔,有了這筆錢,明年開春新軍之策便可普至山西、陜西、四川全部衛所,距離全面推行新軍之策更進一步。”

  陳性善不樂意了,連忙說:“兵部是否太貪心了?新軍之策按部就班,慢慢來就是了。可文教事關國本,不可耽誤。皇上,社學已初步普及,然縣學、府學還遠未跟進,需要抓緊擴建縣學與府學。另外,為適應未來十年所需,北平國子監需要搭建三層教學樓二十一座,遠超最初設計的九座,禮部申領二百萬錢鈔。”

  工部鄭賜擺了擺手:“兵部事不著急,禮部事也無需如此之多。最緊要的,還是工部水利。鳳陽興修水利,利了萬民,這兩年來鳳陽府旱澇初解,百姓日子好過了許多,然其他地區依舊嚴重缺乏水利,是時候向淮安府、徐州府,包括山東等地,興修水利,以供農田所需。農桑興盛,以水利為先,工部申領二百六十萬兩。”

  刑部尚書暴昭見是大家如此熱鬧,剛剛站起來,還沒說一個字,就迎來了一大群憤怒的眼光,你一個刑部的,要什么錢,拿錢干嘛,翻修地牢還是打造刑具?

  暴昭無奈,只好說了句腿麻了,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

  吏部也不好說話,畢竟人事單位總不能給員工要福利吧,什么,衙署破了洞,想要修繕修繕,這個不需要要錢,工部給你負責了。

  一番扯皮與爭論之后,六百九十二萬兩財政,二百四十二萬兩進入了兵部,用于新軍之策;工部領了二百萬兩興修水利;禮部拿走了一百六十萬兩用于文教;五軍都督府拿走了五十萬兩,用于衛所整頓;剩余四十萬兩,則進入了水師都督府,主要用于改善南洋水師、舊港駐軍軍士的生活。

  朱允炆看向眾人,嚴肅地說:“朝廷不可支出無度,也不可結余太多,收支平衡,接近……平衡,是健康的財政。當然,每一筆財政去向,都會有專人厘清、調查,朕絕不允許這些錢財過一個人的手,留一層的錢。若是這些錢財沒有落到百姓、匠人、軍士手中,而是落在了官吏手中,朕絕不輕饒。”

  眾人領命。

  夏元吉道:“自朝廷改俸祿之后,官吏生活大有改觀,官吏清廉,一年到頭依舊有所剩余,少的剩余十兩錢鈔,生活康泰已可滿足。若再有人貪污,著實是膽大妄為,應予以嚴懲。”

  朱允炆擺了擺手:“官吏不會安于現狀,俸祿能讓他們衣食無憂,卻不能滿足他們的奢侈享樂。若缺了監察,缺了法度,難免各級官吏會墮落。朕希望在建文十年,朝廷要加大對官場整頓,務必減少貪腐,清除亂民、擾民,不作為,胡作為的官吏。”

  蹇義與戴德彝表態,加強全察,加大治理。

  “閱兵方面準備的如何了?”

  朱允炆看向鐵鉉。

  鐵鉉自信地說:“皇上,閱兵方面已準備就緒。按照吩咐,在小教場內搭設了觀覽高臺,混凝土道路也完成了修繕,民眾觀覽區域也已清理完畢,可容納八十萬百姓聚集。”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可以容納八十萬人的廣場,算不得大,至少比不上后世京師的那座百萬群眾大廣場。

  當然,八十萬只是理論數,并不意味著整個金陵城的人都跑過來。

  朱允炆看向解縉與楊士奇:“屆時百姓聚集眾多,務必妥善安撫百姓,有序進入,有序離場,不可出現混亂。內閣去看看現場,保障百姓所需,考慮周到,與兵部、五軍都督府準備好預案,及時應對。”

  解縉、楊士奇連連答應。

  大閱兵事關重大,絕不允許出現事故,務必做好安排。

  各方消息已開始傳入京師,南洋諸國中,已有六個藩屬國國王親自帶隊,正在前往京師的途中,其他國家也派遣了王子與重臣。朝……鮮方面,國王李芳遠此時也已抵達北平,瓦剌的把禿孛羅抵達了開封,國內各地土司也都接近京師,朝廷官員與安全局人已在江西接應到了烏斯藏哈立麻、札巴堅贊。

  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第一次齊聚各國國王、王子、首領,齊聚地方勢力首領與要人,規模之大,范圍之廣,遠超洪武。

  這是大明的大外交,是大明對外展示實力、國力的最大舞臺,朱允炆力求辦得精彩,辦得得體,辦得令人深刻。

  十二月,大閱兵進入了最后的準備階段,教場內開始了三天一次的彩排,各種布置開始完善。匠學院、工程極學院也參與到教場內,做好相應的裝備調試,準備好了令人震驚的秘密武器。

  十二月三日,烏斯藏哈立麻、札巴堅贊抵達京師,朱允炆特派回京的姚廣孝,代替皇室迎接,并安置在天界寺內。

  這一夜,朱允炆看著烏斯藏的輿圖,對這里的復雜依舊有些頭疼,思慮良久,才定下心思,先聊聊再說,和平臣服為上,下下策才是動武。

  翌日。

  朱允炆下旨,請哈立麻、札巴堅贊入朝。

  哈立麻、札巴堅贊在姚廣孝、候顯等人的陪同下,進入了大明帝國的奉天殿。令群臣不滿的是,哈立麻、札巴堅贊對朱允炆行的是佛禮,而不是跪拜之禮。

  朱允炆對這一點并不感覺意外,候顯在烏斯藏耽誤了那么久才回京,可不是因為路途遙遠,而是這些人躲著不見,不愿來,以致于拖延日久,最后被候顯等人的“誠心”說動,這才答應入京師。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