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騎兵如電,報國烈烈
  “長槍如林,攻伐四方。猛士衛國,壯哉大明!”

  唐虎臣、郭銘與軍士齊聲喊出,如滾滾波浪,一重一重地走過觀禮臺。在隊尾經過觀禮臺后二十步,唐虎臣、郭銘厲聲喊:“向前——看!”

  軍士整齊劃一收回長槍至肩膀,右手在胸口處停留后瞬間收回右側,左手收起長槍,握在手中,頭部轉向正前方,齊步向前走。

  此時,第二個長槍閱兵方陣緊隨而至,一聲“向左——看!”的聲音傳出,隨后是長槍押前,腳步如一,啪啪,腳步踏在混凝土路面上,雄渾的腳步,整齊的步伐,威武的槍林,威懾整個觀禮廣場,一時之間,無一雜音。

  長槍兵,大明軍隊的戰斗主力兵之一。無論是洪武時期,還是建文時期,戰場上都有著長槍兵奮勇殺敵的場景。

  在第四個長槍兵方陣之后,是盾牌兵,領隊之人是耿韋、葛青,這兩人都是第一屆武舉舉人,都參與過征安南之戰,且與袁岳等人創造了推盾,拉開了大明盾牌的革新。推盾,實際上是一種復合盾牌,受其影響,大明盾牌兵也發生了諸多改變。

  當第一個盾牌兵方陣喊出“向左——看!”的口號時,軍士整齊劃一,從肩背上取出一方厚重的漆黑的方形盾牌,在無數人震驚的目光中,方形盾牌在軍士手中啪得打開,瞬間變成了長方形盾牌,高度足夠護住小腿至脖頸,寬度足夠護住整個軀干還多六寸。

  重三十斤的盾牌被軍士孔武有力的右手握在身體右側,似乎穿在了手臂上,絲毫沒有影響軍士的前進,沒有影響踏步前行。

  黑色的凝重,伴隨著沉穩的腳步聲,盾牌兵如一堵厚重的墻,穩穩推進,勢不可擋。

  “還能這樣?”

  女真首領阿哈出、猛哥帖木兒等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瞪大雙眼。大明改變了長期以來的盾牌形態,不再是一個小圓形盾牌,而成為了一面低矮的金屬墻!

  兵仗局的陸源等人看著這一幕,不由地驕傲起來。

  沒錯,這是兵仗局的杰作。

  相比于二炮局而言,兵仗局始終沒有獲得巨大的突破,這與兵仗局主要負責冷兵器為主的使命有關。

  刀槍劍戟,就那個樣子,兵仗局再怎么創造,也改動不了多少去。

  但這盾牌,卻是大有可為。

  盾牌兵,戰場主力,是護衛長槍兵、護衛中軍、護衛軍士的關鍵裝備,如何提高盾牌的防御效果,又能平衡重量,就成為了兵仗局的研究重點。

  兵仗局遵照五軍都督府、兵部足以抵擋尋常火銃、火藥彈碎片殺傷的要求,從推盾中汲取智慧,打造了雙重鐵板夾一層鐵木的盾牌,且為了強化鐵板防御力,與二炮局、冶煉匠人合作,打造了復合鋼材。

  考慮到攜帶的便捷性,盾牌支持折疊,軍士完全可以背著身上挺進。

  盾牌設計還吸收了駝城智慧,外側都打有孔、設有凸點,允許兩個盾牌上下錯位連接,在危險的時候,甚至可以借助盾牌,直接搭建起一座外圍防線,形成緩沖帶,阻滯敵人的沖擊,為中軍與主力迎戰爭取時間。

  這種新式盾牌,在防御力上極大滿足了作戰需要,這種作戰需要,不僅是防御馬刀的劈砍,弓箭的射擊,還考慮到火銃、火器流失后的作戰需要。

  朱棣看著走來的盾牌兵方陣,高喊:“盾牌如山,巍峨難撼。猛士衛國,壯哉大明!”

  盾牌兵聽聞,隨著整齊的步伐,氣沉丹田喊出“盾牌如山,巍峨難撼。猛士衛國,壯哉大明”,聲音如巨浪,沖向四周。

  人群之中,沈修德與孫掌柜看著四個黑盾方陣,眼神中滿是歡喜。大明越是兵勢威武,絲綢之路越能走遠。

  可惜父親沈一元在西疆省沒有回來,否則看到這一幕強軍盛景,定會十分高興。不過父親敢去西疆,恐怕就是認準了大明無人敢招惹吧。

  不過總有愣頭青,阿魯臺這個家伙就很不老實,什么時候朝廷可以用兵,清剿了草原……

  長搶四方陣,盾牌四方陣,隨后是弓箭四方陣!

  弓箭手,是大明對付騎兵的重要力量,也是攻防戰斗中必不可少的軍種。

  弓箭方陣帶隊的是呂毅、瞿陶,皆是參與過西征、立下軍功的猛士。

  隨著呂毅、瞿陶喊出“向左——看!”時,弓箭方陣的軍士左手摘弓,右手從背后的箭壺中取出一根長箭,隨著踢打的正步,箭搭上弓弦,從左前方整齊升至頭部前方,弓箭更是被拉滿月。

  箭矢之上,鋒芒點點,極是震撼人心。

  那一雙雙攝人心魂的充滿殺氣的目光看向觀禮臺,令無數觀禮的人不由地畏懼。這一群雄兵,如同蒼鷹,目光銳利,有著一種鎖定則死的氣魄!

  觀禮臺上,占巴的賴、李芳遠、艾哈邁德等人不由地想要閃避,如刺眼的箭芒,讓人畏懼。若是射過來,豈不是全都完蛋?

  再看大明皇帝與一干大臣,他們倒是毫不在意,面不改色,看得出來,他們對自己的軍士充滿了絕對信任。

  事實上,弓箭手中滿弓的箭并非是鐵箭,只是木箭而已,箭頭都是木質的,但為了表現出金屬感,特意在箭頭包了一層銀白色鋁箔紙。

  這樣做并非是為了防止有人意圖不軌,直接朝著觀禮臺一輪滿月,大明帝國的精英就要全掛了。而是擔心滿弓時手滑,箭一下子飛了出去,這種場景在訓練時出現過幾次,為了確保絕對安全,閱兵時的弓采取的是三斗弓。

  三斗弓對于軍士而言,輕松滿月,在觀賞性上更是出色。但弓箭手的狠厲、殺氣,卻是實打實的,這群人在昌都剌射出的箭,殺掉的人可謂是難以說清,養出了一身的煞氣。

  朱棣看著弓箭手方陣經過,厲聲喊道:“滿弓如月,箭破頑敵!猛士衛國,壯哉大明!”

  弓箭手方陣的軍士踢著正步,重復著朱棣的評語,每個人將目光匯聚到觀禮臺的朱允炆身上,緩緩走過觀禮臺,直至向前看的口號傳出,才規整如一地收回弓,放回箭。

  隨后三個弓箭方陣,依舊如此。但在此時,無數人開始將目光投向弓箭手的身后,那里是一隊隊騎兵!

  打頭的兩隊騎兵,清一色的紅鬃高頭大馬,一個個軍士手牽著戰馬,分為一個大隊列緩緩前進。

  指揮史阿爾斯郎,同知拉克申帶隊,目光中滿是驕傲。

  阿爾斯郎沒有想到,自己竟也有幸參與大明的閱兵大典,甚至成為騎兵領隊!

  朵顏衛脫魯忽察兒、完者帖木兒看著走來的騎兵,目光落在了阿爾斯郎、拉克申等人身上,不由地眼底冰寒。

  按照最初的約定,阿爾斯郎、拉克申等朵顏騎兵只是受雇于大明京軍,是拿著明朝的錢辦事,但人依舊是朵顏衛的人,換言之,阿爾斯郎等人是在大明給朱允炆打工的,并沒有簽署賣身契。

  可時間才過了幾年,特別是帖木兒落敗之后,脫魯忽察兒發現,阿爾斯郎、拉克申等人已經越發不受自己控制了,后來通信幾次,對方竟然連回信都沒回。

  這一次抵達京師,脫魯忽察兒專程找到阿爾斯郎、拉克申等人,商議他們返回朵顏衛的事,可誰知,阿爾斯郎、拉克申直接拿出了照身帖,告訴脫魯忽察兒,他們現在是大明人,真正的大明軍士,而不是什么朵顏騎兵!

  脫魯忽察兒很不明白,大明沒有給阿爾斯郎等人無數的金銀財寶,沒有給他們香車美女,為何他們就死心塌地地歸順了大明,甚至于不再愿意回到自己的部落。

  看著大明的軍士,看著走來的騎兵,脫魯忽察兒突然明白過來,大明給了阿爾斯郎等人無上的榮耀,給了他們足以縱橫天下的舞臺!

  阿爾斯郎、拉克申兩人兩騎走在最前面,在距離華表十步遠時,厲聲喊道:“騎兵上馬!”

  隨之,一隊隊騎兵,同時側身抓住韁繩,抬腳踩上馬鐙,瀟灑地飛身上馬,動作干凈利索,整齊劃一,令人嘆為觀止!

  戰馬如同經過特訓一般,也配合著騎兵,不緊不慢前行,始終保持著一條大差不差的線!

  經過華表時,阿爾斯郎、拉克申齊聲喊:“向左——看!”

  騎兵刷地動作,右手從左側腰間抽出閃亮的馬刀,在胸前一晃,又收回右胸口處,刀鋒朝外,刀刃朝天!

  嘩!

  齊轉頭,看向建文皇帝!

  朱允炆在觀禮臺上看著這一批騎兵方陣,微微點了點頭。不得不說,這些騎兵已徹底歸化,他們已經認可大明,甘愿成為大明子民。

  他們愿意效忠大明,自己就有度量給他們信任,給他們施展的舞臺與應有的榮耀。

  “騎兵如電,報國烈烈!猛士衛國,壯哉大明!”

  響徹天地的聲音,卷動長空。

  騎兵,這就是大明的騎兵!

  無數百姓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騎兵,面對這強大的威壓,鋒芒的殺氣,不得不瞇起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