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鄭和水師萬歲
  死了的,不是無名之輩,他們有自己的姓名。

  朱允炆似乎看到了張玉的身影,看到了武義的身影,看到了一個個熟悉卻對不上名字的身影,就這么站在空無一人的寶船之上,一個接一個列隊。

  隨著一個名字喊出,就多一個人的身影。

  這些英烈,似不曾離開,而是一直都在,都在這寶船之上,都回到了大明故土。

  “張一,王六,孫虎,趙七斤……”

  鄭和清楚,自己不是在念死去的兄弟名單,而是在招魂,在呼喊兄弟們歸位,原本沉悶的傷感一掃而去,轉而是肅殺威嚴的軍風。

  徐輝祖看著這一幕,心頭不由的有些心酸,每一個名字意味著每一個家庭的破碎,一萬多家庭失去最重要的人,這對他們來說,是何等的殘酷!

  李堅身為水師都督,對水師的感情更是深重,面對如此巨大的犧牲,面對一個個名字,連回頭看一眼浮橋方向的勇氣都沒有。

  楊士奇看向浮橋方向,哪怕是鄭和念了五百多個名字,哪怕是傳令官將一個個名字傳到了浮橋之上,告知了他們的家眷,可浮橋上,沒有半點哭聲。

  浮橋中家眷,老人在仰頭,中年人在平視,孩子們在低頭,男人咬著牙關,女人咬著發白的嘴唇,哪怕是眼淚滾過臉頰,哪怕是身體微微顫抖,也沒有人哭出聲來。

  當張澤聽到張超的名字時,緊握的手指甲已刺入肉里,低著頭一滴滴眼淚向下落,而張母卻很平靜地接受了,或有些木然,或早已做好準備,或已是傷到最深無法動彈。

  一個個名字傳來,一片片憂傷點落。

  沒有嚎啕大哭,沒有撕心裂肺,只有默默流淚,神傷黯然。這些偉大的英烈家眷,選擇了最平靜的方式,接受了自家英烈,也不打擾其他家英烈。

  一萬多個名字,直報了近兩個時辰。

  兩個時辰,朱允炆、馬恩慧、太后、太子等,都肅然而立。藩王、百官、將士與百姓皆肅然聽著,無人離開,無人隨意行走。

  鄭和的聲音已有些嘶啞,但還是堅持報至最后一個名字,然后合上文書:“犧牲水師將士,依功在冊,無一遺漏!”

  朱允炆凝重地點了點頭,側身看向浮橋方向,看著沉浸在悲痛之中卻依舊堅強的家眷們,朱允炆開口道:“鄭和水師將士,無論是犧牲的,還是歸來的,都是大明當之無愧的英雄,你們是大明英雄的家眷!是你們兒子、丈夫、父親的生死付出,才有了新糧種的到來。”

  “朝廷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也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你們將優先領取新的糧食作物,將他們用生命帶回來的種子種在大明的土地上,用豐收來告慰他們的英魂,祭奠他們的靈位!鄭和水師家眷們,受大明一禮!”

  朱允炆、馬恩慧、朱文奎行禮,藩王、百官行禮,大明軍士行禮。

  鄭和眼含熱淚,高喊:“水師將士!”

  朱能、駱冠英、沈偉、萬青林等帶軍士轉向浮橋方向,整齊行禮。

  無數百姓見狀,跟著行禮。

  原是堅強的水師家眷們,再也忍不住,一個個哭出聲來。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大明的未來,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帝王之禮,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天下之禮!

  誰能想到,帝王會給軍士家眷行禮!

  誰能想到,百官會給軍士家眷行禮!

  誰能想到!

  在這個階級森嚴,在這個秩序井然,在這個禮制約束強大的時代里,朱允炆憑借著一己之力,破除了一道道藩籬,踢開了一道道障礙,舍棄了高高在上,對犧牲的歸來的鄭和水師軍士,對承受苦難與萬千等待的家眷們行禮!

  禮畢。

  朱允炆上前一步,聲震寰宇:“世人終會記住,他們的犧牲是何等的偉大。都說朕萬歲,今日朕就破例,將這萬歲之名,冠于鄭和水師將士!大明萬歲,鄭和水師萬歲!”

  “大明萬歲,鄭和水師萬歲!”

  傳令官齊聲。

  朱文奎握著拳頭高呼,韓夏雨哭得梨花帶雨也不忘喊著,文武官員紛紛喊起,隨著一聲接一聲,聲浪終疊加起來,長江南北兩岸,響徹“大明萬歲,鄭和水師萬歲”之聲!

  在這一刻,鄭和笑了。

  有此待遇,雖死無悔,雖死無憾!

  朱能、沈偉、趙世瑜等也被感動得一塌糊涂,想過朝廷會熱烈迎接,可誰能想過有如此超規格的待遇,就是那孔夫子,孔圣人,也沒有人喊他萬歲啊!

  萬歲,只有皇上能用!

  可現在,鄭和水師也能用萬歲了!

  這是何等殊榮!

  禮部尚書陳性善苦澀不已,這些禮儀在之前是有過商議的,沒有誰同意朱允炆冠以鄭和水師“萬歲”之名,但朱允炆非要這樣做。

  咱們這位皇帝,這是將鄭和水師抬到了最高的位置,給了他們超越一切藩王國公的待遇!

  但這都是值得的!

  因為他們帶來了新的谷物,帶來了高產糧食,他們超越了開疆拓土的功臣名將,因為他們的功績關聯著天下所有人的命運,關聯著大明百姓的飯碗,關聯著大明國運!

  馬歡擦了擦眼角,可眼淚不爭氣地又流了出來。蘇庵不斷眨眼,想要忍住淚珠,可怎么也忍不住。匡愚、郁震含淚笑著,所有的犧牲與苦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萬歲”,是不褪色的尊崇與永恒的銘記!

  “大明萬歲,鄭和水師萬歲!”

  聲浪不知卷過多少重,長江水滾滾而下,似乎將這些消息帶到大海,帶至無盡之地。

  朱允炆肅然:“鄭和,將你們歷經生死取到的農作物拿來,讓天下人看看是何等之物!”

  鄭和領命,轉身對軍士安排:“取玉米、土豆、番薯、花生……”

  一個個從未聽聞過的名字,傳入眾人的耳中。

  鄭和也清楚,朱允炆擺出如此大的陣仗,并要求直接在碼頭之上,在無數人的眼皮子之下進獻新糧種,是想要告訴天下人,新糧種是真實存在的!

  編成一串串的金黃玉米被提了出來,大大的顆粒緊密地生長在一起。

  水師帶來的玉米數量超出了朱允炆的預期,鄭和直接讓三百軍士扛著玉米出來了,看他們輕松的樣子,估計還有不少庫存。

  “這玉米就是那傳說中的第六谷?金黃金黃的,看樣子不錯啊。”

  楊士奇很是好奇。

  解縉連連點頭,這種子是造不了假的。

  許多百姓更是墊著腳尖看著,很渴望弄點新型糧食種種,但又不知這東西如何種植,更難的是,就這點種子,估計還不夠皇上家、官員家用的,還能輪到百姓家嗎?

  有軍士將玉米送給朱允炆,朱允炆摸著熟悉的玉米,臉上充滿了笑意,掰下一粒種子,對一旁的馬恩慧與太子、官員等人說:“這就是玉米種子,結出的果實就是這紡錘狀,玉米可以和小麥一樣,不過碾出來的是黃面,可以做窩窩與饅頭吃,還能作為戰馬的精細飼料,日后少不了它啊。”

  “竟能作戰馬的精飼料?”

  朱棣十分感興趣,徐輝祖已經手上,準備當著皇上的打劫一點點玉米種子,回頭給自家的地里種上。

  “來人,邀請耆老們看看。”

  朱允炆下令。

  在這個時代里,耆老是備受尊重的人,他們年紀大,經驗多,威望高,對民間百姓與鄉鄰等有著巨大影響力。

  他們認可的事,他們說的話,對許多百姓而言是需要聽的,需要信的。當年老朱登基時,必須找的一群人就是耆老,只有這些人也認可,才能算是得民心。

  圍觀的百姓有不少耆老,被軍士請了出來,看著金燦燦的玉米,一個個激動不已,還有幾個取了玉米粒往嘴里送的,也不怕把剩下的那兩顆牙齒給崩掉。

  老玉米粒入口咬碎,咀嚼,散發著醇厚的香味,說不出的味道,卻可以肯定,這是一種谷物,和麥子、稻谷一樣。

  “好了,別吃了,這可是種子!”

  水師將士有些心疼,連忙勸說。

  耆老訕訕然才放下,連連點頭,更有耆老說:“皇上,這玉米之物果是谷物,此乃鄭和水師不朽之功,是我大明萬民之福!”

  朱允炆滿意地笑了,讓其退至一旁:“土豆何在?”

  駱冠英已抬起一大筐簍土豆跑上前,筐簍里滿是大個的土豆,獻上之后還不忘記喊一聲:“姐夫,這是你要的土豆,我們取來了!”

  朱允炆看著皮膚變得有些黝黑,一臉滄桑卻精神飽滿的駱冠英,滿意地點了點頭:“冠英,好樣的,你們都是好樣的!”

  駱冠英嘿嘿笑著,如同一個孩子,享受著此刻的夸贊。

  朱允炆伸手拿起一枚土豆,在手中掂了下,個頭有些大,少說也有三斤多。

  楊士奇連忙湊上前問:“這就是那畝產十石的土豆?”

  “十石,哪個混蛋瞎說的,咱們在山里挖來的時候,畝產可有二十石!”

  駱冠英生怕水師的功勞被人抹了,瞬間怒了。

  話剛說完,腦袋就挨了一巴掌,氣呼呼的朱允炆喊道:“老子就是那個混蛋,滾一邊去!”

  駱冠英張大嘴巴,站到一旁,想起什么,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

  朱允炆看了看駱冠英,也沒追究,只搖了搖頭,欣賞著土豆,盤算著晚上要不要燉個土豆嘗嘗……

  楊士奇、解縉都呆住了,駱冠英的那一聲怒吼也驚住了許多人。

  二十石?

  建文報上明明說是十石,就這樣無數人都不相信,可誰想過,水師取土豆的時候,竟然高產到二十石!

  天啊,駱冠英瘋了,要不然就是我瘋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