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危險的朱濟熺
  白依依有些無語。

  只有召集符印,卻沒有接頭暗號,你指望陰兵、白蓮教徒露面?

  你們不能把所有人當傻子啊,一套完美的符印背后自然有著一套接頭布置與接應來輔助,只跟著符印一頭扎進去,豬也沒這么蠢啊。

  符印只是召集令,讓人知道該集合了,但集合點在哪里,接頭口號是什么,這都是有一套規矩的,不同令牌的規矩不同。

  以善字令來論,想要召集陰兵,必須留下特定符印,符印還需要通過細節來告知集結的方向,而在集結地,還需要擺上表示安全的信物,比如門口蹲個叫花子,窗戶邊掛件有特定花紋的衣服,弄個花盆,或在柱子底部留塊瓦片等。

  作為朝廷禁止的邪教,不小心點怎么行?

  除了這些之外,還需要接頭人,接頭人必須知道特定的接頭暗號,這些暗號往往帶“古今”兩個字,比如“古今多少利名人,棄命斗爭功”、“大道古今一脈,圣人口口相傳”等,當然,有時候也會使用帶“白蓮”,如“紅白蓮房生一處”等。

  只有符印、布置、接頭三樣都對得上,才可能順利接頭。

  而白蓮教也好,陰兵也好,接頭的地方都是人多的地方,比如客棧、酒樓、茶樓、渡口、商鋪等,你找個偏僻角落,誰也不敢去,路過都算是暴露……

  陰兵、白蓮教總也打不死是有原因的,組織嚴密不說,還高度重視安全,甚至每次集結時,都是分批次進行的,避免被人一網打盡。

  白依依繼續說:“死字令是余十舍的,他主要經營云南、貴州兩地,他的符印無法召集京師陰兵。倒是善字令,可以在江浙、南直隸召集陰兵。只不過現在楊五山在京師,古今也可能在這里,一旦使用新的符印召集,很可能會讓他們警覺。”

  朱允炆將金色薄片交給劉長閣,看向白依依:“打草才能驚蛇,把知道的告訴安全局,在沒有得到驗證之前,你先暫住安全局一段時間,若順利抓捕到陰兵,朕會讓你離開。”

  白依依理解朱允炆,作為一個帝王,不可能隨意相信一個陰兵的話。

  無妨,驗證就驗證。

  安全局終于找到了古今令最大的秘密,開始運作起來,雄武成帶一批人進入蘇杭兩地,并依照白依依的安排,做好布置,安排接頭人,坐等魚來。

  只三日,魚就上鉤了。

  安全局如法炮制,在蘇州釣出了二十六人,在杭州釣出三十五人,并根據這一批人的審訊,快速行動,抓捕了一批零散的陰兵、白蓮教徒,同時清掃了十二戶資助陰兵的小型商人。

  行動如雷霆迅猛,許多人根本無法反應過來,就紛紛落網,江浙一帶的陰兵、白蓮教組織基本上被連根拔起。

  從資助陰兵的商人賬冊上,安全局發現了曹國公府李增枝的名字,將此事緊急奏報,朱允炆指示安全局繼續監視曹國公府。

  在這個暗潮涌動的時刻,誰與李增枝、曹國公府走得近,誰就有可能是幕后的古今!

  數日后,劉長閣入武英殿,遞上了一份絕密文書。

  朱允炆接過之后,看著絕密文書中的字眼,瞳孔放大,抬頭看向劉長閣:“此事當真?”

  劉長閣凝重地點頭:“皇上,此事絕無差錯,既有外圍軍士確認,也有內部人員確認,安全局甚至跟到著其回到府邸,錯不了。”

  朱允炆盯著文書上的“晉王朱濟熺”五個字,揮了揮手:“下去吧。”

  劉長閣沒有敢說話,退了出去。

  朱濟熺,第一任晉王朱棡長子。

  朱棡,多智而殘暴,曾車裂百姓,氣得老朱差點廢了他,若不是父親朱標說情,估計早就關在京師了。但朱棡已經在洪武三十一年,先老朱兩三個月走了。

  朱濟熺是古今?

  朱允炆不相信,因為朱濟熺在小時候曾經和朱允炆一起讀書,可以說是一起長大的小伙伴,年長朱允炆兩歲的朱濟熺從來沒有表現過惡意。

  何況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奪淮的時候,朱濟熺才十六歲,人在太原,是自己登基之后調回京師的,他雖然手底下有些人手,但也就那幾個護衛而已,想要做大局,做大勢,他還不夠吧?

  朱允炆想起來一件事,在自己提出王爺當官的建議時,朱高熾、朱允熥都點了頭,進入了朝廷,只有朱濟熺一心要留在國子監,還曾多次提到要加入蒸汽機的改良,被拒絕之后,甚至直接加入了匠學院。

  “蒸汽機是大明機密,一個藩王對蒸汽機抓著不放手……”

  朱允炆有些頭疼。

  前些日子,安全局也奏報過,朱濟熺曾和李芳英一起同行。再早一點,李增枝曾去國子監找過朱濟熺,至于商談過什么,不得而知……

  朱允炆閉上眼,沉思良久,才起身將密奏文書焚滅,搗碎了之后,對內侍下令:“告訴劉長閣,無論是誰,該追查的,一律追查到底!”

  內侍匆匆離開。

  砰!

  朱允炆的拳頭重重砸在桌案上,目光陰冷。

  九月的天,終是秋意漸濃。

  皇家田莊。

  鄭和、朱能直接坐在田間地頭,農學院的院長盛拿著一截枯萎的番薯莖蔓走了過來,笑著說:“看,番薯莖蔓大部分都枯萎、發黃了,收割就在這兩日了吧?”

  鄭和拿起酒囊,丟了過去:“若不能豐收,我等怕是要無顏見天下人了。”

  盛仲接住酒囊,笑著說:“可不能如此說,不管豐收與否,你們帶來新種子都是不爭的事實。山東、河南、北直隸的玉米、土豆長勢也都不錯,你們完全可以安心。”

  朱能看著一片番薯地,也有些忐忑。

  遠航水師船隊被大肆封賞,皇上甚至還公告天下糧食產量很大,這若是產量很低,豈不是貽笑大方,成為千古笑柄?

  “真想扒開一個看看啊。”

  朱能有些煎熬。

  盛仲搖頭:“絕不可以,瓜熟蒂落,這是自然規律,怎可在沒有成熟時就動手?何況收割日,皇上會帶百官親至,還會有一批耆老、百姓也來觀看。你們先聊著,我再去看看那塊地。”

  鄭和、朱能看著走開的盛仲,不約而同地搖頭苦笑。

  動靜越大,越讓人緊張。

  朱能喝了一口酒,對鄭和說:“你聽說了吧,王景弘、萬青林已經被召回水師了。”

  鄭和搖晃著酒囊,平靜地回:“收到消息了。”

  朱能嘆息:“回到家之后,很是懷念遠航的日子。現在王景弘、萬青林已經回到船只,不知我們什么時候能再揚帆出航。”

  鄭和笑著打量著朱能:“在返航途中,你可是說過,回來之后五年之內不下海,好好享受太平日子,怎么又想回到海上了?”

  朱能搖了搖頭。

  人就是有點犯賤,在遠航的時候,渴望休息。可回來休息吧,又十分迷戀遠航時的日子,大海波濤,狂風驟雨,冒險,軍號……

  似乎有些東西,融入到了生命與靈魂之中,忘不了,懷念得很。

  鄭和低聲說:“有個消息,你莫要告訴別人。王景弘、萬青林返回水師,擔任的是蒸汽機鐵船船長,這些鐵船,將全部改裝為火藥彈運輸船。”

  朱能驚訝地看著鄭和,低沉著嗓音:“火藥彈運輸船,你確定?”

  鄭和點頭:“皇上告訴我的,豈能有假。”

  朱能咧嘴笑了,握了握拳頭:“看來出航的日子不遠了啊,說吧,這一次我們去哪里,去非洲,配合寧王把非洲土著都收拾了,還是去威尼斯,找亞當吃頓飯去?”

  鄭和白了一眼朱能,收拾土著用得著專門的火藥彈運輸船?去威尼斯的話,可是要繞遠路,為了吃頓飯不值得啊。

  朱能看著鄭和的神情,直接點出:“看來這兩個都不是,那就只能是東面的島國了。怪不得水師船隊調動頻繁,原來是要有大事件發生。”

  鄭和站起身來,拍打著身上的泥土:“此事不可外傳,這一次戰斗,將是水師在東海的最后一戰,珍惜越來越少的戰斗機會吧。”

  朱能咕咚幾口,喉結上下一動一動的,哈出一口氣,喊道:“爽!”

  鄭和走向土地,受限于糧種數量與分散種植的策略,皇家田莊的番薯也只是種植了三畝地而已。

  “那是?”

  鄭和看向遠處的街道,不由地踢了一腳喝酒的朱能:“皇上來了,別喝了!”

  朱能差點噴出來,連忙起身,與鄭和一起迎去。

  朱允炆看著一身酒氣的鄭和與朱能,并沒有怪罪,有說有笑到了番薯地旁邊,盛仲、宋玉等人紛紛行禮。

  盛仲指著番薯地上枯萎的莖蔓:“皇上,是不是可以收割了?”

  朱允炆彎腰,看著枯黃的葉子,點頭說:“今日清理下秧,明日收割吧,通知官員、在京遠航水師將士及其家眷,耆老等,一起看看番薯收成。”

  鄭和、朱能神色有些不自然。

  朱允炆看出了兩個人的緊張與忐忑,笑著寬慰:“一些官員和百姓認為水師將士封賞給大了,呵呵,明日就讓所有人知道,你們的封賞,朕可是給小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