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元輔 > 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
  高拱走后,高務實便坐在書桌前沉思,時不時還有些搖頭晃腦,嘴里頭似乎也在默念默念著什么。一旁的賞月見得新奇,趁高務實端茶喝水之時插嘴問道:“少爺是在溫習功課?”

  高務實笑瞇瞇地點了點頭,有些得意地道:“有本書多年前讀過,近來怕是要用,所以看看是不是還記得。”

  賞月聽得先是一愣,接著噗嗤一笑:“少爺是在逗弄奴婢嗎?您虛歲都才八歲,也好說‘多年前’讀過什么書?”

  高務實擺擺手,理直氣壯地道:“你看,孤陋寡聞了吧?所謂‘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你有沒有沒聽過禪宗有個說法,叫做‘宿慧’?”

  “宿慧?那是何意?”賞月顯然對佛學并無研究,自然不解其意。

  高務實一副好為人師地模樣:“宋真宗時有本書,叫做《景德傳燈錄》,里頭最早提到‘宿慧’一詞,原文我就不說了,總而言之,所謂宿慧,就是前世帶來的智慧。”

  賞月聽得一怔,將信將疑地問:“前世帶來的智慧?哪有這種事?”

  高務實神神道道地問:“有些人在讀書的時候,有時候明明讀的是一本從來沒有讀過的書,書中內容也肯定是第一次見到,但偏偏就會突然感到:‘呀,這我以前看過’!你瞧,這個其實就是宿慧了……你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感覺?”

  賞月呆了一呆,忽然睜大眼睛:“好像真有過呢!那……那我也有宿慧?”

  高務實哈哈一笑:“宿慧這種東西,但凡前世讀過書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只是有些人多,有些人少,至于我呢……這個宿慧就比較多了。”

  賞月作為高務實身邊人,早知自家大少爺乃是“神童”,聞言不僅沒有懷疑,反倒恍然大悟:“難怪少爺生而聰穎,原來是有這般宿慧!”當下目光都有些不同了。

  高務實擺手笑了一笑,不再多言。

  其實禪宗確有宿慧一說,但高務實于佛學并不精通,有限的一些了解多半是從當年南懷瑾先生的文章中看來的,“宿慧”說也是如此。不過他知道自己的情況可跟宿慧沒有什么關系,只是總需要解釋一下自己“生而聰穎”這回事吧?因此將這套宿慧論以拿來主義的方式用了一用。

  大約過了大半個時辰,高務實神神叨叨的輕吟慢誦終于結束,他用力伸了個懶腰,剛要站起來,就聞到一股茶香,回頭一看,卻是聽琴端著茶盤過來了,茶盤上放著一杯香茗。

  “大少爺,請用茶。”聽琴的個性比姐姐內相不少,說話的風格也相對內斂,呈上香茗就乖巧地玉立在旁不再多言。

  高務實看著擺好的茶盞,心里不由感慨,“舊社會”的大家世族培養下人也是一門大學問吶,她們是怎么看出我正好這時候就打算休息的呢?當年我干了幾年秘書,也只能在書記工作完畢的時候緊趕慢趕地給人家泡茶,可你瞧人家小姑娘,居然還能預判。可見有些東西從小學起和長大了再學恐怕還真有差距,又或者說……她們畢竟是專業的?

  稍稍發了下呆,高務實收起這些心思,一邊端起茶杯慢慢喝著,一邊心里又琢磨起“正事”來。

  按照他的“遠景規劃”,在考中功名之前,自己要做的事情本有三件。

  首先,提前創辦一些“企業”,一邊夯實財力,一邊培養人才。畢竟自己將來要做的事情,光靠大明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可遠遠不夠,而培養人才最好的辦法則是讓那些苗子邊學習邊實踐,尤其是一些工商業人才更是如此。要知道在現代社會,一個剛從象牙塔出來、毫無半點經驗的學子,轉頭就想成為一名慮事周全的大企業家,那基本不可能。也許有極個別優秀的二代一畢業就開始管理不小的盤口,但那是有前提的: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擁有良好的家庭熏陶,同時在他們工作的時候,其父輩還會安排足夠放心的干將輔佐……這些都是重要前提。眼下這個大明,有幾個人能理解高務實將來要做的事情?不培養人才,將來一定事倍功半。

  其次,要熟悉這個朝廷,也讓這個朝廷熟悉自己。前半條相對容易,有高拱這位隆慶第一寵臣的伯父在,自己要熟悉這個朝廷還是有很多機會的,甚至可以多方位、近距離的觀摩、體會。但后半條就比較難一點了,畢竟自己眼下只是個八歲小童,就算表現得成熟一點,在人家眼里恐怕仍舊只是個孩子。如果只是做到讓那些值得注意的朝臣記得“高肅卿家的侄兒好像還挺聰明”,那基本沒有什么意義。自己要努力做到的,乃是讓他們打心眼里意識到“高肅卿那個侄兒從小就驚才絕艷,將來一定是國之棟梁”。這兩種情況乍一看差別似乎不大,其實大不相同,前者無非是聰明一點,可小聰明也是聰明,有小聰明的孩子多了去了,將來卻未必有什么大出息;后者的聰明卻完全不同,是要讓他們從小就不敢小覷自己,或樂見其成、或膽戰心驚地等著自己將來如日東升、操權執柄!要達到這個目的,可就難上加難了。但卻惟其如此,自己在士林、朝堂才會有影響力,將來改動大明某些智障一般的祖制,才會降低一些難度——王安石當初若非養望多年,安敢說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等驚世駭俗之言?因此自己要做的這第二件事,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養望。

  第三件事,則是短期內最關鍵的“近憂”——力保高拱不倒!歷史上隆慶帝尸骨未寒,高拱就被張居正、馮保聯手扳倒,明明是隆萬大改革的先驅,絕大多數有意義的改革都是由他發起,誰料最后卻被張居正截胡,在后世生生被遺忘到了天涯海角,世人只記得一個為改革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的“萬歷首輔張居正”,卻根本不會記得那個“有干濟才,勇于任事。既為首輔,更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其籌邊、課吏、用人、行政,不數年間,成效卓然”的高肅卿!簡直是既悲催,又荒謬!

  第一件事,眼下已經開了個頭,自己手里頭資本有限,一時間急也急不來;第二件事,眼下有個意外出現的好機會,自己已經臨時作出了應對,希望能夠如愿以償,但具體還是要等高拱的安排才好繼續;唯有第三件事,眼下還只是一個設想,實際上根本連門檻都還沒摸著,得抓緊時間找機會了……當年有句話說得好:有機會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