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元輔 > 第106章 春游踏青(上)
  高務實做事,一貫講究效率,但他所謂的講究效率,卻并非常人所理解的那種“雷厲風行”。相比于那種想到一個點子就立刻動手,他更喜歡仔細規劃,由點帶面,力爭把一件件的事情串聯起來辦好,或者辦這件事的同時帶動另一件事。

  這是他的效率論,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是很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的。

  邀請一眾勛貴子弟春游踏青這件事,他也同樣秉持這樣的理念。

  這件事的起因,要退回去幾天來說:那一日他進宮向李貴妃和太子展示了香皂的妙用之后,李貴妃當天就把香皂一事和隆慶皇帝說了。皇帝也親自試用了高務實所進獻的香皂,對于此物的效果,皇帝十分滿意,對于高務實給出的條件,皇帝也完全沒有意見,甚至還覺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他得到的價格當然是高務實說的。

  隆慶并不是從小養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的二愣子皇帝,他當年可是過了不少“苦日子

  ”的,二兩銀子的價值他很清楚。

  一塊香皂賣二兩銀子當然很貴,京里很多人半個月的收入才能抵這個數。可是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香皂的功效的確十分明顯,而這里頭的技術含量、成本價格之類,隆慶一無所知。在他看來,能夠擁有這樣神妙的功能,肯定得是相當珍貴的材料才能制造得出——上好的胭脂水粉不也挺貴么?所以這么一看,二兩銀子還是劃算的。

  這種思維就和有些人生病吃藥一樣,本來不過一點小病,兩片當歸就能搞定,卻總恨不得去吃人參才好。因為在很多人心目中,貴總有貴的道理,甚至因此忽視了藥物是否對癥——后世感冒藥到處都有,很多人感冒之后隨便買了就吃,根本不知道自己風寒感冒吃了風熱感冒的藥,又或者反過來風熱感冒吃了風寒感冒的藥,最后總不見效,還以為是自己買的藥不夠好。

  高務實在這里完美的利用了隆慶、李貴妃等人對于技術的無知,賣了個合理的高價。

  至于第二點,就是不管這東西賣多貴,按照高務實提出的交換條件,這銀子再多也不用自己出。那就無所謂了,你就是賣一百兩一塊,朕也不會心疼啊!反正虧錢的是你自己。

  其實這也是高務實非要免費進貢的原因:你定價再高,收皇帝的錢能收到多少?要知道皇宮的用量其實也就那么點,香皂這種東西雖然他已經決定從上往下覆蓋,但終究是要大眾化的,而大眾化的產品只有走量才是真正的保證利潤——價格貴了怎么走量?走量不行,單塊利潤再高也白搭。

  而皇帝答應了高務實的進獻和分級專賣,就相當于授予了高務實壟斷香皂行業的權力。壟斷的威力,就不用多說了。

  不止如此,隆慶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占的便宜有點大,傳出去對自己的圣名恐怕有所妨礙。于是隆慶就和李貴妃商議,看是不是給高務實一點什么賞賜。

  李貴妃前幾日被弟弟抱怨了幾句自家獲賜的宅子不如人,這時順口就說了一句:“那就賜他一所宅子好了,左右高侍讀在京中也沒個住處。”

  隆慶卻有些舍不得京里的宅子,便找了個理由,說高侍讀是被高先生帶在身邊要親自教導的,單獨給他賜一所宅子的話,他肯定就得住過去,這樣豈不是顯得朕故意要讓他們伯侄疏遠么?

  但話是這么說,賜宅的確是個不錯的方式,于是隆慶話鋒一轉,說先帝當年在京郊建了幾處別院,其中在香山有一個見心齋,雖然不大,但勝在精致,不如就賜給高侍讀,當做他進獻香皂的恩賞好了。

  李貴妃對此無可無不可,反正賞賜本就是皇帝自己提出來的,她也沒去過見心齋,合適不合適都是皇帝自己的考慮,也就表示同意了。

  于是,高務實就在香山又得了一所別院,便是見心齋。

  當然,見心齋和三慎園完全不同,這處別院是真的不大,建筑面積只有區區六畝地左右,加上外面附屬的地塊,也不過十幾畝地,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別院。

  但高務實得到消息的時候還是挺高興,因為這次可是“北京城里有房”了,而且還直接住進了香山公園……

  于是高務實緊急派人買了十幾個女傭奴仆送過去灑掃整理,并調整原本打算包酒樓宴請那批勛貴子弟的計劃,改為請他們去香山春游踏青。

  之所以這么調整,是因為他還另有目的:一來顯示一下圣眷;二來香山在此時要出京城,在此聚會踏青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關注;三來他還要借機把香皂的事情借這些人之口傳得更沸沸揚揚一些,以此在香皂“上市”之前進一步推高知名度和期望值。

  為了自己的第一波“原創產品”,高務實還真是費盡心思了。

  見心齋位于香山的北側,這里地勢比較空曠,東面是山,還沒有建立起后世的昭廟,隔著一條山谷,即是見心齋。再往北不遠則是碧云寺。

  見心齋是一座環形庭院式建筑,造型別致,環境清靜。院內有半圓開水池。池邊建有知魚亭,池水清澈,游魚可數。沿水池東、南、北三面建有半圓形回廊,連接著正面三間水榭——這里就是見心齋的“本體”建筑。

  見心齋占地不大,但亭、臺、廊、榭布局精巧別致。院內有茶座,池中有錦鯉。

  此處地勢西高東低。園外的東、南、北三面都有山澗環繞,園墻隨山勢和山澗的走向自然蜿曲,逶迤高下。園林的總體布局順應地形,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半部以水面為中心,以建筑圍合的水景為主體,西半部地勢較高,則以建筑結合山石的庭院山景為主體。一山一水形成對比,建筑物絕大部分坐西朝東。

  東半部的水面呈橢圓形,另在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的水口,宛若源頭流水無盡之意。隨墻游廊一圈圍繞水池,粉墻漏窗,極富江南水庭的情調。

  正廳見心齋坐西朝東帶周圍廊,其西北側以曲尺游廊連接一幢小樓,坐北朝南,則是登臨西半部山地的交通樞紐。水池的東岸建一方亭,名知魚亭,與見心齋隔水相對應,但稍偏北,便于觀賞西岸之全景。

  這一日戌時剛到,見心齋外便來了不下兩百號人的隊伍——正是高務實和那群勛貴子弟及其隨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