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明元輔 > 第277章 戰后波瀾(六)申王之議
  文臣、武將、勛貴三方的態度至此都算是比較清晰了。本來司禮監的態度也挺重要,不過司禮監在這件事上看來選擇了保持沉默,目前還不清楚是出于何等原因,總之就是沒有態度。

  在這一點上,即便高陌想方設法聯系上了陳矩,陳矩也沒有給個明白話——換句話說就是說了一通場面話,沒什么實際意義。

  高陌對此其實有些不滿,但劉馨聽后沉默了一會兒表示無妨,然而她也沒說明原因,弄得高陌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總覺得心里有些不托底,于是把這些情況一并寫在送給高務實的信中。

  高務實的回信照例需要兩到三天才能送回京師,今天本應該是回信送到的日子,但實際結果卻是回信未到而奏疏到了——便是那封請辭蒙元經略的奏疏。

  由于高務實不僅是請辭,而且本人居然已經回轉關內到了延慶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他這次有“掛冠而去”的意味,差別只是他沒有“而去”,卻是“而回”,主動往京師趕回來。

  這無疑是個爆炸性的新聞,以至于得到消息的幾大報業都驚呆了,然后默默將之前寫好的一些稿件廢掉,猶豫著再次動筆應該如何描述。

  如今擺在京師各方勢力面前的局勢都一下子變得復雜起來,高務實忽然放棄戰爭前線的軍權回京,這在大明歷史上統兵的文帥之中尚屬首次,實在是沒人能夠迅速以往的根據經驗做出合理反應。

  擺在大家面前的首先有兩個大問題:第一是高務實如此棄軍權“掛冠”是否有罪;第二是他回京之后大家應該以什么態度面對。

  軍權不比其他權力,如果前線還在激戰而他棄權而走,那可以看做是臨陣脫逃,理論上是要受到懲處的,嚴重的話丟官去職一擼到底也不是不可能。當然,按照高務實部堂之尊的身份,除非前線慘敗、損失巨大,否則腦袋還是有保障的。

  但現在的問題在于高務實是在大勝之后回京,察哈爾蒙軍宛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在向西逃竄。李如松部說是說奉命追擊,但其實高務實給他的命令是“逐敵至蒙疆外,無須強攻”,因此李如松兩次追上,都只是對察哈爾大部落進行襲擾,一旦察哈爾和外喀爾喀部主力回頭擺出死戰架勢,李如松就后撤待變。

  那么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蒙元經略麾下想要出現慘敗幾乎不可能。除非心學派下令給李如松讓他慘敗,而李如松也腦子抽風真的拿自家精銳去送人頭,否則基本不可能出現。

  別說面對這樣的命令李如松是否會照辦,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心學派根本聯系不上李如松——他跑得太遠了。

  根據目前的情報來看,至少四天前他就已經抵達了亦集乃,也就是甘肅甘州北部約六七百里的地方,在后世大概是內蒙古額濟納旗附近。從此處西去到哈密城也不過一千兩百里了,如果說進入東察合臺汗國的邊境則更短,只有八九百里。總而言之就是跑到了后世內蒙古西部地區。

  心學派擺明了是聯系不上李如松的,人為制造一場大敗已經全無可能,現在只能按照伐元之戰取得大勝來算。不過也有人不滿意,尤其是一些心學派中的年輕官員就提議,不管高務實此番回京有何用意,給他一頂棄軍而走的帽子都很合適。

  然而,一貫以倒高著稱的王錫爵這次卻站了出來,明確反對這個提議。王錫爵心里認為這個做法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極失風度,有一種癩蛤蟆跳到腳背上——不咬人卻惡心人的下作,他這種自矜身份之人根本不屑為之。

  當然,他心里這樣想,卻也不好直接說,便借口說高務實有攻滅察哈爾這大功擋著,其他一些小事根本不會被皇上在意,此時以這樣的說辭拿出來,除了惹皇上不快之外毫無意義,與其在這種邊角料上下功夫,還不如找點真正能威脅高務實的大料。

  但高務實能有什么大料呢?以往不是沒有試過,如在南疆自成一國這樣的試探都有幾次了,可皇上根本不以為然,甚至前次還半真半假的放了個風聲,拿出了一個“定南都護府”的頭銜。

  “定南都護府”雖然沒有真個建立,但從側面反應了皇上的心思。皇上沒把南疆那些瘴癘之地當回事,就算聽說高務實把南疆各國國王當做傀儡也不在意。至于什么蓄養私兵數十萬,也不知道皇上是壓根不相信這個數據,還是認為那些兵不堪一擊,總之從結果來看也都沒有引起重視。

  心學派在南疆方面本就沒有什么靠得住的情報網,以前那些東西多是劉守有當年去查的,劉守有出事之后這些消息都斷了來源,現在想整點新鮮活兒也沒得整。

  于是心學派這邊商議來商議去,覺得南疆什么的也不過是邊角料,不足以讓皇上警惕。要想真正能離間這對君臣發小,還得從大明內部著手。

  大明內部,高務實最有機會引起皇上的疑心的點以前不少,后來他主動放棄了對東廠和錦衣衛的直接影響,直接就去掉了其中大半。眼下還有機會讓皇上認為是威脅的,恐怕只有兩個方面:一是其在邊軍中的威望和目前正擁有的指揮權,二是他和靖難系勛貴集團的強勢同盟。

  前者意味著高務實在大明主要軍事力量——邊軍中的影響力,不過要拿這一條說得皇上對高務實心生懷疑卻不容易。畢竟大明朝的軍事指揮權一直很穩固,高務實只要沒有獲得授權,沒有虎符在手也指揮不動誰。

  至于說高務實登高一呼,九邊各鎮立刻改旗易幟,這種事別說皇帝不會信,就連心學派官員們自己都說不出口。邊軍要是這樣的墻頭草,王驥、王越他們當年豈不也有這本事?

  此時大明中樞的權威還是毋庸置疑的,大家下意識都認可一點:文臣統兵之權是皇帝授予的,文臣平時也不掌兵,所以這兵權無論多大,只要一道圣旨就能剝奪。

  這么說來,邊軍這張牌看來是不好打了,那就只好從勛貴方面下手。

  高務實和勛貴們——尤其是靖難勛貴世家的關系極其密切,這是天下共知的,畢竟偌大的海貿同盟可隱藏不了。

  在以往,這種密切也算比較敏感,但由于大明經過兩百多年的演化推進,其實已經不太真正被重視了。畢竟,南北二京的勛貴們早就和各路勢力都有了交集,官場的也好,民間的也罷,鮮有勛貴們不涉及的。

  在官場上,他們和文官集團既有隔閡也有聯合,相互之間關系復雜,有不少勛貴喜歡以風雅自居,就多與當時名流交往,基本都被視為美談而非什么對皇權的威脅——很多文官也以和地位尊崇的勛貴交好而自命不凡,畢竟花花轎子人抬人嘛!

  在民間,他們和許多地方豪強、士紳富戶結為一體,達成利益聯盟。比如揚州鹽商的背后基本都站著某位勛貴或者世宦之家,這也算是大家心照不宣之秘。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勛貴們在海貿同盟出現之前早就各自擁有一些白手套了。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以前是大家都能從中獲利,你半年我八斤,分贓比較均衡,那當然不能隨便破壞規矩。但現在局面變了,眼看著再讓高務實如此發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幾日就是海貿同盟吃肉而其余人頂多能有口湯喝,甚至目光再看長遠一點就會發現,搞不好這口湯都會被端走。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時候就講究不得這許多了,必須把高務實文臣勾結勛貴的狼子野心布告天下,為大明朝殺一殺這股歪風邪氣,還天下人一個朗朗乾坤!

  王錫爵其實也不太認同這種意見,他還是持那個態度:在高務實剛剛立下如此大功之時,而且還主動放棄了掌握在手中的六十萬大軍,只帶著五百人回京的時候強行給他栽贓,實在不像是能有多大作用的樣子。

  不過現在心學派內部倒高的聲音太強了,連王錫爵也不敢連續反對,只好把目光投向申時行,希望申元輔來壓一壓,不要讓一群年輕人瞎搞。

  可惜申時行這次卻有其他的想法,沉吟片刻之后竟然道:“雖是成敗難料,卻也不妨一試。”

  這下子年輕官員們開心了,老成持重的心學黨人則眉頭深皺,尤其是王錫爵,半是詫異半是不滿地朝申時行望去,他不相信申時行會誤會自己方才的示意。

  但申時行沒有解釋,而是繼續吩咐大家,讓大伙在給高務實下絆子的同時也別忘了之前的計劃,因此現在需要分成兩派人,一派抨擊高務實勾結勛貴,一派捧著高務實讓他封爵。

  直到其余人等離開申大學士府,王錫爵依舊沉著臉沒說話,但也沒有起身告辭。

  申時行帶著三分陪笑之色走到王錫爵身旁坐下,用極其溫和地語調勸說道:“元馭兄,你的心思我明白,但眼下時機不妙啊……

  此前我等對付高求真的一應措施都不曾取得多少進展,如今他又立下如此大功,對我心學一脈的威脅無以復加,后起之秀們按捺不住也是情理之中。我等也須給他們一個宣泄的口子,否則高求真還沒有動手,咱們內部說不定就要出大事了。

  至于這勾結勛貴,本也就是個說有就有、說無就無的罪名,皇上若是擔心高求真,那這罪名就是實打實的,若是皇上不擔心他,那這罪名他看一眼也就放過了,根本不會上心。

  既然如此,讓他們上疏罵一罵又有什么大不了?眼下朝廷本就是多事之秋,伐元之事雖然結束,漕軍暴動估摸著也沒有多少后勁余力,但播州之亂卻不是那么容易擺平的。在這般時候,皇上想必不會如何關注這些聲音……”

  他這么一說王錫爵就明白了,在申時行眼里,這種抨擊無非一步閑棋,有用固然是好,無用也不礙事,隨他們去就是了。

  不過王錫爵還是嘆息著搖了搖頭,道:“青黃不接啊,這樣急功近利成得了什么事?高求真眼下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須得拿出水滴石穿的韌性來和他過招,等他真正露出大破綻才好一擊致命,他們卻偏偏要在這些事上費力……

  元輔,高求真這次以退為進,原本就是要試探,既試探皇上的心意,也試探我等的城府。現在讓這群小兒輩一攪和,怕是真要被高求真小瞧了去。”

  “小瞧好啊。”申時行看來卻渾不在意,微笑道:“元馭兄,若高求真始終如此謹慎,以他的智慧什么時候才能露出‘大破綻’來?我看懸得很,倒不如就這般將計就計,讓他逐漸自負起來,將來才好辦呢。”

  “那也得有‘將來’才行。”王錫爵搖頭道:“此子行事往往是環環相扣,一個壓不住就是一串壓不住,要不了多久,局勢說不定還要更糟,屆時可怎生是好?”

  申時行收斂了一下笑容,沉吟道:“之前咱們寄希望于他此戰遭到挫折,于是各項計劃便能按部就班的開始執行。然而元馭兄你也看到了,這些才真正是都做了無用功,而且一個壓不住就是一串壓不住。

  眼下我不得不想,既然他自己領兵出征是不大可能會敗了,那么我們為何不把目光放得更寬闊一些?他不會輸,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會。如今播州戰事也已經交給了實學派,坐鎮四川指揮的是宋良佐,統管前線戰事的是劉綎,倘若……元馭兄,播州要是再來一場大敗,你說對高求真而言算不算也是一大打擊?”

  王錫爵皺眉道:“若視他為實學黨魁,這倒也能算,但能不能算是傷筋動骨卻不好說,更遑論致命了。”

  “你也說要有耐心嘛。”申時行嘆了口氣:“以往總想著畢其功于一役,現在看來……難。既然難,也只好從長遠上想法子,一點一點磨掉實學派在皇上心目中能戰敢為的印象方是正理。”

  王錫爵皺眉道:“那封爵一事怎么說?這件事若是能成,恐怕還就真是一勞永逸呢。”

  申時行搖了搖頭,答道:“可存此心,莫做此望。如今宮里一點口風都沒露,我看此事頗不尋常,恐怕皇上還是想要按照他們少年時的約定,用高求真為輔臣。若是皇上鐵了心要這樣做,在滅元之功的加持下,咱們誰也無法挽回。”

  王錫爵長嘆一聲,喃喃道:“可是張心齋方去,內閣新近已有調整,若要讓高求真入閣,誰當去位?”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浮在空中De魚”、“單騎照碧心”、“初次登陸”、“klauszx”、“Apodes”的月票支持,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