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 第358章 太上皇,殉國了!
  折牧雨、韓湘兩人領命離去,望樓上只剩下了郭戎和兩名哨兵。

  兩名哨兵手持手持單筒望遠鏡聚精會神的觀察著眼前的情況,而郭戎緩緩的將望遠鏡放在腰間的袋子里,隨后郭戎抬起頭靜靜的望向視野之中密密麻麻如同螞蟻一樣被驅趕的平民。

  這不是郭戎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景象,郭戎也想象這大概不會是最后一次,但是郭戎可以確定,這是他感觸最深的一次。

  人活著就沒有容易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硬逼著自己負重前行,有時候能多走一步或許就能活下去。

  幾天前勸說自己的時候曾說過,“所有的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紙老虎!”

  對這句話郭戎深以為然,只不過吳少雄舉例子的時候用雞爪子一般的手攥成的拳頭和這句話多多少少有些違和。

  事實上,郭戎更喜歡的是前世的另外一句話。

  “實力永遠是維護正義的基礎,國防才是外交正真的后盾,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郭戎認為艾公的話闡釋了這世間的本質,更重要的是,郭戎認為自己麾下長纓軍,就是眼下整個藍星上最強的真理。

  就這么靜靜的等待了半刻鐘左右的時間,身后傳來了折牧雨的聲音。

  “老大,人已經到齊了!”

  郭戎回頭,看了看氣喘吁吁的折牧雨。

  自從在府谷將折牧雨帶出來已經三年多了,三年的時間折牧雨也從一個豆芽菜一般的小豆丁長成了一個身高接近六尺,身體壯碩,一頓飯能干下一整個斗笠大小鍋盔的少年。

  雖然身高體重還比不上郭戎,但是也終于能達到長纓軍戰兵的下限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郭戎影響的原因,折牧雨沒有繼承他祖父折云谷那種老奸巨猾的特制,反而更接近郭戎的性格和習慣。

  郭戎朝著折牧雨呵呵一笑,摸了摸折牧雨的腦袋。

  “抓緊時間回去,把鎖子甲和明光鎧也套上吧,今天咱們要大戰一場了!”

  聽到郭戎的囑咐,折牧雨臉上掛上了一種無法掩飾的驚喜。

  “我可以上陣了?”

  “嗯,可以了,快去吧,晚了可就跟不上我了!”

  “是,遵命!”

  遵命的同時,折牧雨舉起手,鄭重的行了一個軍禮,隨即迅速轉身。

  看著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和笑容,蹬蹬蹬的從望樓上往下狂奔的折牧雨,郭戎在今天也第一次帶上了笑容。

  隨著郭戎的命令,長纓軍全員進入了臨戰狀態,數以萬計被裹挾、驅趕到戰場上的平民還在艱難前行。

  與此同時,吃飽喝足、披堅執銳的河北叛軍,也開始成建制的從長纓軍營地之外三座大營,兩座小營中走出。

  看到這一幕,郭戎的臉上不自覺的再次掛上了笑容,果然是出兵了,而且是選擇了被裹挾、驅趕的平民行路過半的時候。

  也就是說譚忠那老狐貍的想法果然和自己的推斷的是一模一樣。

  抬起頭,將目光從越發熱鬧的戰場轉向正南方那座叛軍規模最大的營地,郭戎瞇起眼睛,舉起了自己的拳頭。

  “玩陰謀,老子確實不如你們這幫老狐貍,但是老子一樣可以把你們揍趴下。”

  低聲出言之后,郭戎轉身下樓,徑直向營地中央前行。

  兩刻鐘之后,在被裹挾、驅趕的平民距離長纓軍大營的的距離不到一里的時候,長纓軍大營中緊閉的三座營門在同一時刻被打開,一隊隊身披重甲的步卒從打開的營門中沖出。

  在盧龍軍南側大營的望樓之上,一面紅色的令旗正在不停的晃動。

  之前穿著普通士卒的甲胃,尾隨在平民之后的譚忠,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返回在大營之中,換上了他正式的盔甲,一套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閃閃光芒的銀甲,帶著他的帥旗,堂而皇之的出現在盧龍軍營地之外的空地之上。

  此時的譚忠志得意滿,滿面紅光。

  看到了這面按照規律順序晃動的令旗,譚忠的眼中更是帶上了無法掩飾的笑容,對方那個年輕的郭戎果然沉不住氣,選擇了在譚忠看來最錯誤的一種應對方式。

  “名,妙不可言,但是,名也是一把雙刃劍,這種時候即便舍棄那所謂的虛名又能怎么樣!果然還是年輕啊!”

  用只有自己可以聽到的聲音輕輕嘆息之后,譚忠笑著帶著欣慰和滿意的笑容搖了搖頭。

  “正面的兵馬開始出動!”

  “通知甄炳良、祁勇帶兵從東、西兩側同時出兵!”

  “還有讓何盛龍、解兆帶人跟緊了,如果魏博軍和成德軍的人敢耍滑頭,直接干掉他們就好!”

  “東南、西南兩座小營預留的兵馬也不需要全部留著了,讓那兩邊各帶上五千步卒,出動,跟在正面的戰兵后面,擔任督戰隊的職責,無論是什么人,哪一部分,膽敢有退縮,或者畏敵不前者,殺無赦!”

  “通報全軍,朝廷的兵馬傻了,他們自己打開了營門,自己主動出來送死!”

  ……

  隨著譚忠的命令下達,叛軍南側大營之上不同顏色的旗子正在不停的揮舞,打出了不同的旗語,與此同時,大量的信使開始朝著東、西等幾個方向狂奔而去。

  很快,在叛軍大營之前列陣的步卒開始快速推進,推進的同時還預留出幾處寬度十來丈的通道。

  在大營之中列陣備戰的盧龍軍騎兵,則開始快速的從營門中沖出,沿著步卒預留下來的通道,加速向著前方狂奔而去。

  隨著雙方的兵馬從打開的營門中傾瀉而出,自兩天前那場斥候和騎兵進行的前哨戰之后,真正的戰斗終于進入了倒計時的階段!

  只不過,在譚忠看來,真正的戰斗尚未開始的時候,結果就已經注定了,譚忠甚至可以看到戰斗的過程,以及對方那些來自關中的朝廷的禁軍的結局。

  那些已經被榨干價值、精力和體力都消耗到了極限的平民走完雙方營地之間五里的距離需要接近一個時辰。

  但是在自家養精蓄銳騎兵眼中,區區五里根本就不值一提,出擊之后他們很快就可以追上這些炮灰。

  接下來,騎兵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殺戮、威逼、驅趕的方式,將這些炮灰驅趕向長纓軍的方向。

  從對方最終出營的選擇來看,譚忠可以確定一點,對面那個年輕的統帥郭戎或許會下令勸說,或許會選擇引導,或許會選擇放縱,唯獨不會下令對這些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舉起屠刀。

  而不會舉起屠刀也就是意味著,他們的戰陣將被驅趕的平民直接沖散!

  長纓軍的騎兵很厲害,長纓軍的重步兵據說比騎兵還要厲害,但是重步兵面對騎兵能夠發揮作用的前提是結陣!

  不結陣的步卒,哪怕是陌刀兵也無力阻擋騎兵的沖陣!

  譚忠可以看到,在戰陣被這些平民沖散之后,對方那些非常厲害的步卒將會成片的倒在自家騎兵的屠刀之下。

  等到自家騎兵將對方出擊的精銳步卒擊潰的時候,跟在后方的步卒也應該到了,他們將接過騎兵留下的戰局繼續推進,畢竟在近距離混戰之中騎兵太脆弱了,遠遠不如身披重甲的重步兵皮糙肉厚。

  對于長纓軍來說,第一波步卒一旦失敗,也就意味著對面的他們將失去最后的機會,被驅趕的平民,潰敗的步卒,追擊、接替了騎兵的叛軍步卒將一窩蜂的沖向那散出被預留出來的營門。譚忠相信一點,退讓有些時候是會成為習慣的。

  當對方第一次選擇出擊而不是放箭射殺這些充當炮灰的平民的時候是對方的第一次退讓,面對潰散的平民沒有舉起屠刀的時候是第二次退讓,那么譚忠也相信,對方在第三次選擇的時候同樣會選擇退讓,他們不會關閉營門……

  當自家的步卒沖入對方大營的那一刻,一切就已經塵埃落定,對方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而他們所守護的李唐朝廷也將在河北和吐蕃的聯合進攻之下土崩瓦解。

  當然,如果關上也沒什么,大不了就把這幾萬失去了利用價值,而且幾乎沒有了任何反抗能力的炮灰直接驅趕到壕溝旁邊,讓他們的尸體為進攻河北軍填平進攻的道路。

  至于會死多少人,會造成多少傷害,這根本就不是譚忠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別說區區的幾萬百姓,為了能夠獲得勝利,就算把整個河南道的人殺光,譚忠也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畢竟,譚忠不是郭戎這種還沒有明白這些道理的年輕人,經過了無數歲月,無數戰事,無數陰謀的洗禮之后,譚忠的心早已經如同寒冰一樣冰冷。

  隨著譚忠命令的傳遞到位,從五個營地出發的總計超過七萬的叛軍分為三個方向,大踏步向著長纓軍營地進發。

  由于北側臨近白溝,加之長纓軍修筑的營地是東西長,南北窄介于梯形和矩形之間的不規則圖形,使得東西兩側不適合展開過多的兵馬,所以,盧龍軍在東西兩側大營都是輔助方向。

  饒是輔助方向,每一側都是是兩三千人的盧龍軍騎兵配合上,萬人左右的盧龍軍步卒,驅趕著近萬人作為炮灰存在的平民,向長纓軍的營地推進。

  相比較受到地形和環境限制的東、西兩側,寬闊、平坦、視野開口的正南方才是譚忠計劃中的主攻方向。

  在這整整一個方向上,譚忠投入了超過三千騎兵,四萬步卒在內接近四萬五千人,外加接近兩萬人的被裹挾百姓。

  只不過,在這一路主攻方向上,譚忠卻玩了一個小伎倆。

  除卻為了打開通路,最精銳的三千騎兵之外,頂在最前面的兩萬步卒并不是盧龍軍,而是從一開始被派遣尾隨譚忠而來的成德軍和魏博軍。

  對于譚忠的這個安排,成德軍和魏博軍帶隊的軍將也是無可奈何。

  譚忠是在汴州城下三軍大老指定的主將,如何進行安排是他主將的權力!

  眼前,譚忠只是把他們安排在了前軍的位置,而他們的前面其實還有盧龍軍自己的騎兵,任誰也無法說譚忠把他們當成了炮灰,頂多算是吞狼驅虎,讓他們拿自己的命,為他譚忠試探長纓軍的實際狀況罷了。

  畢竟這里是戰場,違抗軍令的后果只有一個,殺無赦。

  當然,他們會接下譚忠的這個命令,也是有自己的小伎倆的。

  在絕大多數時候先登和先鋒,往往是危險度和傷亡率最高的部分。

  雖然危險高,風險大,但是如果戰斗取得了勝利,那么在核算戰功的時候先登和先鋒,所獲得的功勛和獎勵也是最高的。

  譚忠雖然把他們放在風險最高的地方,但是并沒有對他們隱瞞布置。

  成德軍和魏博軍的統兵將領也都是軍中宿將,對戰場和戰局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就眼前的局面,如果讓他們來防守,那么他們肯定老老實實的縮在堅固令人發指的軍營之內,憑借堅固的防御工事,將所有的來犯之敵,拒之門外。

  而現在,對方在長纓軍中的那些傻子,竟然和譚忠所說的一樣,直接打開了營門,在他們眼中無異于主動送死。

  從這一點,他們清楚的知道譚忠這老狐貍明顯把包括他們在內所有想法算計到了骨子里。

  既然對方長纓軍老老實實按照譚忠指定的方式送死,那么他們也按照譚忠的安排冒險一下又有何妨?

  然而,這里是戰場,戰場上的東西大家都懂,更別說已經完整推算出譚忠計劃的郭戎。

  只不過,郭戎并不打算老老實實的按照譚忠為自己規劃的路線進行,因為在郭戎的眼中,對待那些被裹挾平民的方式不止有殺和放兩種。

  隨著郭戎的命令,長纓軍的營門被打開,一隊隊披著重甲的步卒從營門中沖出。

  然而,和平時在戰場上的做法不同,離開大營之后,這些身披重甲的長纓軍中的精銳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展開陣型。

  相反,他們非常常規的排成了和閱兵分列式或者行軍隊列類似的八人一橫排的縱隊。

  然后,以縱隊的形式,快速向前推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