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大魏暴君 > 第192章 名士的毛病
  但張華與曹芳的第一次見面并不和諧,場面一度很尷尬。

  見禮之后,張華就為盧毓父子鳴不平。

  他說,盧毓四世老臣,先帝曾說,侍中毓稟性貞固,心平體正,可謂明試有功,不懈于位者也。如今天子親政,不用先帝賞識的老臣,卻逼著盧毓在獄中自裁。為人子則不孝,為人君則不明,應該立刻改正。

  曹芳很無語,臉上的笑容都有些掛不住。

  這孩子,到底還是太年輕啊。

  先帝賞識的老臣就不會犯錯,犯了錯也不能處罰?

  這什么狗屁道理。

  照你這么說,司馬懿更不該死,他還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呢。

  但曹芳沒和張華計較。

  年輕人嘛,誰還沒個熱血的時候。張華是涿郡人,不明就里,為涿郡前輩鳴不平也是人之常情,未必就是不顧是非。

  曹芳安排給張華一個任務,你先了解一下盧毓為什么會下獄,為什么會自裁,然后再來鳴不平。如果你還是覺得我處理不公,不愿侍候,那也沒關系,相忘于江湖就是了。

  這點肚量,我還是有的。

  高下立見。

  張華積攢了很久的一拳打在了空處,一時茫然。

  鐘會等人一方面感慨天子的氣度,一方面又覺得張華天真可笑。畢竟是偏僻北疆來的,就算才華再高,處理經驗卻是一片空白。

  算你運氣好,遇到了天子,換一個氣量稍微狹隘一點的,你這仕途就算不是全完了,至少也要耽擱十年。

  張華被人領下去之后,一直沒說話的蔣濟說了一件事。

  七八年前,他遇到過一個類似的情況,當事人是陳留名士阮籍。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阮瑀早亡,阮籍由其母撫養成人,天賦秉異,八歲就能寫文章,又學擊劍,據說精妙過人。

  他當時任太尉,聽說了阮籍的名聲,就問當時的掾吏王默。王默確認說,阮籍的確有才。他就決定發公文召辟阮籍為掾吏。

  不久,阮籍趕到洛陽城外的都亭,又送了一篇奏記。

  他聽說之后,就派人去迎接。雖然阮籍的奏記里表示了婉拒之意,但他并沒有太當回事,只當是文士的口頭謙虛。人都到都亭了,哪有不肯入仕的道理。

  但是他派去的人到了都亭,卻沒見到阮籍。

  阮籍已經回去了。

  他當時很生氣,就責問王默。王默又和阮籍聯系,后來阮籍再次再來洛陽,入職太尉府。

  他本來以為這件事到此為止。可是沒曾想,沒過幾天,阮籍又辭職了。

  從此之后,他就對名士沒什么好感,也不再主動辟除名士為掾吏。

  他生氣的不是阮籍拒絕他的辟除,而是阮籍這種故弄玄虛的作派。

  你要是不肯應辟,直接拒絕就是了,可必搞這么多花樣?

  耍人很好玩么?

  他覺得,這些毛病都是漢末不良士風的遺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宜推崇。如果士林都是如此,于國于家沒什么好處。

  朝廷、公府征辟人才是為了處理實際問題,不能成為名士邀譽的工具。

  曹芳知道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詠懷詩很有名。

  但他對阮籍的印象很一般,或者說,他對所謂的竹林七賢印象都很一般。一群權貴子弟放浪形骸,不干正事,明明是慫,不敢和司馬氏正面對抗,只能佯狂避世而已。

  更何況所謂的賢也只是幌子,扒下底褲之后,比誰都丑陋。

  七賢中的大部分人后來都入仕了,包括阮籍,只有嵇康一人堅持到底,寧死不屈。

  所以,竹林七賢中,他只認可嵇康。

  亂世之中,明哲保身,他可以理解。

  避世就避世,安靜找個地方隱居就是了。無論是大隱隱于朝,還是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都可以理解。避世之際,還要搞出那么多花樣,生怕別人不知道,這就奇怪了。

  你到底是避世,還是邀譽?

  在這一點上,他和蔣濟持相同的態度。

  當然,張華的情況與阮籍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他只是年輕沖動而已,未必是故意邀譽。

  之前與徐邈見面的時候,他就有這樣的感覺。

  燕趙多俠氣,與中原士大夫的虛偽大不相同。

  況且他也清楚,張華是真有才,就算有點毛病,也不是不能改。

  畢竟他才十八歲,三觀還沒成形,又出身寒門,不像鐘會、王廣等人有較濃的世家子弟習氣,調教起來要容易得多。

  不出曹芳所料,張華了解了盧毓案的始末以后,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甚至比曹芳預計的還要明顯。

  在他看來,盧毓在高平陵之際發表那樣的言論既違背了大臣本分,有不忠的嫌疑,又直接促成了郭芝、王觀的死,不合乎義的標準。

  他死有余辜,朝廷的處理并無不妥之處。

  盡管如此,他還是表示,盧毓畢竟是四朝老臣,有功勞也有苦勞,犯錯只是一時之失,又已經受到了懲罰,不宜禍及子孫。盧毓的兒子盧欽為人淡泊守正,因是大將軍曹爽的故吏,受到牽連,免職閑居,應該重新起用。

  曹芳與張華深談了兩次后,接受了張華的觀點。

  盧毓死后,他就沒打算繼續深究。

  之所以沒有立刻用盧欽,只是盧毓剛死,盧欽有守孝的任務。立刻提拔盧欽,盧欽也接受不了。

  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就當給張華一個面子。

  曹芳咨詢了蔣濟,蔣濟也持相當意見,并建議將盧欽安排到軍中。

  盧欽為人寬猛相濟,文武雙全,適合為將。且他出身涿郡,熟悉邊事,將來可以鎮守邊疆,比在朝做官更有前途。

  天下未定,四境不安,朝廷急需能守邊的大將。

  曹芳覺得可行,便讓鐘會行文,召盧欽到行在來面試。

  張華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

  見識了曹芳的氣度和見識之后,他欣然接受了任命,為中書郎,負責詔書草擬,臣下奏疏收集整理等事務。

  這個官職不高,卻是天子近臣,有非常多的學習機會。對張華這樣一個沒有什么背景的寒門子弟來說,這是夢寐以求的仕途起點。

  曹芳本來打算直接任命張華為散騎侍郎,卻被蔣濟勸阻了。

  蔣濟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張華的確有才,但他的出身太低,一下子拔得太高,會讓他成為眾矢之的,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長。

  曹芳從善如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