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東漢秦賊 > 第377章 華夏民族融合論
  劉妍愣在原地,半天才回過神,隨即她也不再糾結,道了聲謝后便進入了考場。

  貢院考試的房間都是單獨的,而這種單間被稱為號房,共計兩萬余間,每個房間上都有不同編號。號房不大,長六尺,寬五尺,高九尺。整個貢院共分成三十二塊大的區域,每塊大區域都有帶甲兵士嚴格把守。

  劉妍根據準考證上劃分的區域號段及考號,很快便找到自己的專屬考試位置坐下。而她的位置上也擺放著筆墨紙硯等考試用具,這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的嚴格,而且區域考場內還有許多監考官,不過他們只是坐在一旁,沒有管考生。

  畢竟考試還未開始,還有半個時辰時間。

  這時候,考生陸陸續續進場。

  不久,劉妍所在區域的考生均已到場。

  “好了,請所有考生站在所屬于號房的門口,現在宣布考場規矩!”

  一名考官站了起來,看到考生們全都從號房內出來,拿起一份卷軸,展開朗聲念道:

  “第一、考生應當自覺服從監考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礙監考官履行職責,不得擾亂考場及其他區域的考場秩序,不得危害他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考生憑本人《準考證》按規定時間和指定座位參加考試。進入座位后將《準考證》放置案幾左上角,不得在座位外的地方肆意走動,應當主動配合監考官按規定對其隨時進行身份驗證核查、安全和隨身物品檢查等。

  第三、考生在考場內不得私自傳遞用品等。只準用考場提供的筆、墨、紙、硯,等考試用品。不得攜帶任何書籍、稿紙、資料、具有作弊功能的工具進入考場。

  …………

  若有違反以上規定,一經發現,當立刻取消考試資格!如有人作弊,一經發現,一律按照違反科舉考試規定進行處罰!”

  監考官讀完后,目光掃視一圈考生,問道:

  “各位考生,方才所言都聽清楚了嗎?”

  “諾!”考生齊聲應答。

  “很好!現在開始發放試卷!共三張試卷,可選擇做其中一張,當然也可以全做……”

  “請各位考生回到自己的號房!”

  考官話音剛落,考生便回到了自己的號房。

  隨著一口口貼著封條的箱子打開,考官便開始監督士兵從里面拿出試卷,讓其開始挨個發放。當然,這些試卷都是印刷出來的。

  而科舉考試的題目,都是秦末惡趣味親自出的,類似于后世考試卷子。

  這三張試卷,分別側重于三個點。

  文理學術、治民政策、軍略謀略,可以選擇性做,當然全都會做且做對的,那就是全才了。

  試卷及考紙分發下去,考生們拿到試卷一個個個哭喪著臉,一看就知道考題太難了。

  “這……”

  劉妍看到試卷的題目,差點驚叫出來。

  有些題目都是“劉叔”讓她背過答案的,但是現在看來,真的與試卷上的一模一樣!

  更令劉妍郁悶的是,她居然在其中見到一道一模一樣的算術題——

  秦王練兵,每三人一列,余一人;每五人一列,余二人;每七人一列,余四人;十三人一列,余六人;問有多少士兵?

  ……

  考試開始,所有考生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張試卷,并且認真閱讀試卷的題目。

  貢院內,0001號房。

  此時的周瑜也拿到了試卷。

  不過,他最先看的便是謀略軍事理論試卷。

  其中最后一道論述題讓他很感興趣。

  漢武帝時期,建立一支擁有4000余艘戰船、20多萬水兵的樓船軍。樓船軍是漢廷根據沿江海的地理條件和防務需要而設立的,在統一東南沿海及平定遼東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請用文章論述海權對秦國的重要性,及秦國如果擁有一支強大的跨海艦隊,應對遠洋諸國實施何等軍事戰略及措施?

  這道題看似是一道軍略題,但其實是解放思維的陷阱題。

  因為古代的人并沒有遠航的概念,只有在史書上看到過關于海軍的描寫,卻很難想象出什么具體的情形。而且,即使是周瑜這樣從小便對水師感興趣的人,也沒有深究過遠洋的利弊。

  看來師尊想在青州籌建海軍是勢在必行了!

  他知道師尊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君王,先是讓論述海權的重要性,又設想秦國擁有海軍該如何對遠洋諸國實施軍事戰略,這擺明了就是想利用海軍去掠奪他國利益,而這恰巧符合周瑜心底的夢想——征伐異邦,開疆擴土!

  “果然如此……”

  周瑜心中難免有些激動。

  大海啊,這可是他一直所向往的。

  周瑜也希望,秦國有一支強大的艦隊。

  想通秦王的野心之后,周瑜微微一笑,拿起毛筆,沾濕墨汁,開始奮筆疾書。

  “瑜為秦國海軍所撮敘數條,請飭詳議一摺。于青州沿海設軍港,設督撫等吏隨時籌畫,而備御究未可恃。

  應實力講求,同心籌辦,堅苦貞定,歷久不懈,以紓目前當務之急,以裕國家久遠之圖。該陳練兵、簡器、造船、用人、持久各條,均系緊要機宜…………

  …………

  海軍成則之日,秦國當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也!”

  周瑜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海軍論》,雖然是一氣呵成,但依舊花費不短的時間。

  與此同時。

  0768號房。

  一個身穿青衣儒衫的考生正伏案奮筆疾書。

  此人長相俊秀,雙眉斜飛入鬢,眼神清澈,皮膚細潤,嘴唇殷紅,整個人顯得溫文爾雅。

  “啪嗒!”

  手中之筆擱置于硯臺上,停止揮毫。

  “此治民之策題于我而言,易耳!”

  而他正是魯肅,所做之題,也是一些如何治民的政策,原本是信誓旦旦,躊躇滿志。

  但當他翻開試卷的另一面,看到最后一道題目的一瞬間,便被這題目嚇了一跳。

  華夏民族祖先為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自稱,又稱中華。

  請詳細闡述秦國一統之后,當如何處理華夏境內各民族之間的關系?

  魯肅頓時傻眼了,他無法理解這道題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因為,這個題目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信息,四夷也是華夏人,那么就不能用激烈的武力鎮壓或者軟弱的懷柔政策。

  這種政策是錯誤的!

  “不對啊!這題顯然與之前秦王所傳昭天下的檄文相悖論,非我華夏族類,然其心必異,若不盡滅,我后世豈能安隅!”魯肅越發疑惑。

  但是,再仔細一琢磨。

  “嗯?華夏族!我明白了……”

  魯肅突然明白了過來,華夏族當然是包含華夏境內的民族。

  自然排除了鮮卑、高句麗、倭族這些。

  “這么說……”

  他的腦袋里閃過一絲靈光,似乎明白了秦末真正的意圖。

  “秦王這是想徹底融合華夏境內各民族!”魯肅喃喃道,語氣帶著一抹期待。

  隨即拿過一張宣紙,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秦王據北方之固,擁四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天下,有統一華夏,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融合民族之心。

  當此之時,秦當得大一統,為華夏民族融合之精神,主以儒化為核心,輔以秦子之基礎,以文化、經濟與四夷相融,乃融合之途徑其一……

  華夏民族遷徙雜居,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族融已成半矣……

  ……

  以懷柔羈糜,付疆民之策,破民族畛域,族融已定!秦之心,為華夏萬世子孫之偉業也。”

  魯肅奮筆疾書,將自己的觀念與秦末發行的《秦子思想》一點點融入進去。

  一篇《民族融合論》就寫完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