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東漢秦賊 > 第413章 在任丘的第一夜
  六月初旬,芒種。

  一行人正行走在河間郡、任丘縣的官道上。

  此刻,道路兩旁能看到田野里的百姓,正在打理著五谷之一的菽,也就是大豆。

  他們都很忙碌,因為今年河北地區依舊持續干旱,地里的百姓正不斷從遠處擔水前來澆灌。這個時節,如果不盡快在大豆出苗分枝期,進行補充灌溉,恐怕到了九月份就會顆粒無收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

  那便是:

  “天氣越來越熱了。”

  秦末說完嘆息一聲,又抬眼看了看遠處忙碌的百姓,這些都是農民,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疲憊,但眼中卻閃爍著希望的光彩。

  馬車內,張寧也掀起車簾對正眺望著遠方的秦末說道:“夫君,如今河間嚴打已過去快一年,這次微服出巡,想必夫君定能看到這里百姓真實的生活景象。”

  “父皇,坐車一點也不好玩!”

  張寧懷里的秦澤抱怨了一聲。

  “嗯?”

  秦末頓時垮著臉,對著秦澤教育道:“澤兒這次出巡帶你出來不是玩的!看看外面這些人,你現在吃的穿的用的,這一切都是外面這些每日辛苦勞作的百姓賦予你的,如果將來你讓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他們隨時可以將你拽下來!”

  秦澤癟嘴想要反駁,但見秦末板著臉,又只能忍住心中的不悅。

  “還有,你將來為君主不能別人讓你看到什么你就相信什么,你要自己親自去看,才能看到你自己想看到的,記住朕的話,只有從百姓中來從百姓中去,才能獲得百姓們的擁戴!”

  秦末行說完,張寧便勸慰道:“夫君,澤兒還小你跟他說這些,他哪里會懂。”

  “哼,寧兒這小子鬼精著呢!不讓他多吃點苦頭,怎會知道底層百姓生活的不易。”說到這里,秦末又看向秦澤:“對吧,澤兒?”

  “……對!”

  秦澤悶悶的回答了一句。

  自從出巡大部隊離開鄴城后,秦末便悄悄兵分兩路,另一隊光明正大的南巡前往泰山,準備來年的封禪大典。而這一隊則繞道從南出發,途徑河間郡,再經青州查看港口的籌建工作,而后輾轉去往中原泰山舉行封禪。

  時間很快來到傍晚。

  遠處霞紅萬丈,一輪殘陽斜掛高空,宣告著今日即將結束,此刻百姓們也紛紛開始回家。

  “停車!”

  秦末一聲令下,整支隊伍停了下來。

  馬車外,騎著高頭大馬領頭的典韋警惕地看向四周環境,發現沒有什么異常后,勒馬奔向后面的馬車,問道:“陛下,要在此處歇息嗎?”

  “嗯,時辰也不早了,今晚就留宿于此。”

  聽到秦末發話,典韋趕緊招呼幾名侍衛,吩咐他們去前面的村落打點,并尋找一處落腳地。

  “前方村落叫什么名字?”

  聞言,一旁的辛宓趕緊上前回道:“回陛下,前面就是任丘縣最東邊的清風村,此村原本共有三百六十戶,去年登記在冊包括收容的難民在內,共計五百八十九戶,里吏名為張禹,也是清風村的村正,乃車騎將軍張郃的叔父。”

  秦末贊許的點了點頭,身為起居郎兼女史,辛宓的工作無疑做得很好,這些資料一問便知。

  這次微服,他只帶了自己的一家人。

  而這支部隊人數也不多,侍衛只有二十幾號人,且全都是一等一的頂尖護衛。

  由于是秘密出行,所以根本就沒有打出任何旗號,所以不會引起太多關注。

  日落而息的百姓見狀,也只是看了一眼停在路邊的隊伍,然后又繼續朝自己村里走去。

  南來北往,這樣的隊伍幾乎每天都會從官道上路過,所以百姓早就已經習慣了。

  秦末看了看這些百姓,雖然他是皇帝,但沿途看到百姓忙碌一天,終于等到日落而歸的身影,也能感受到百姓整日勞作的辛苦。

  下車后,秦末便來到了一處山坡上。

  此時正值飯點,本該家家戶戶燃起炊煙的時候,整個村莊只有一處地方的煙囪冒著炊煙。

  隨后,一行人便朝村莊內行去。

  剛入村口,里吏便朝眾人迎了過來。

  人群中,一名六十來歲的小老頭對著秦末施禮道:“不知使差到來,老朽張禹有失遠迎!”

  因為這一年經常有鄴城派來的使差前來做調研,所以沿途只要落腳,典韋便吩咐侍衛告訴里吏,他們這支隊伍就是朝廷派下來做調研的。

  “老人家不必客氣!”

  秦末笑呵呵地說道,隨即親切的拉著里吏的手寒暄道:“您就是清風村的里吏張老伯吧,在下秦禾,奉圣命下達至河間各村縣做調研。”

  “不敢當使差的稱謂!”

  張禹恭謹地說道:“老朽正是清風村的里吏,各位使差里面請,老朽已命人備好了飯食。”

  “哈哈哈哈……那就有勞張老伯了。”

  秦末朗聲大笑,跟著與張禹并肩走向里面。

  張寧帶著秦澤,慢吞吞地跟在后面。

  這位里吏倒是挺熱情的,路上就給秦末開始介紹起村內的具體情況。

  “我們清風村不大,除去入征參軍的青壯力,村里連同婦孺總共還有三百六十人……”

  …………

  聽到這些話,秦末忍不住好奇問道:“我一路過來,看見路邊樹上的葉子都光了,村里樹上的葉子也不多了,哪里去了?”

  “豬,讓豬吃了。”

  此時,一名拄著木棍失去一支腿的瘦弱男子大聲說道。

  見秦末疑惑地看向這名男子。

  張禹見狀趕緊岔開話題,解釋道:“他叫來福,原本是一名冀州士兵,只因在鄴城保衛戰之時落下殘疾,如今退伍回村里幫忙種地。”

  聽到張禹的解釋,秦末這才恍然大悟,不禁有些倏然起敬:“原來是一名光榮的退伍戰士,我秦國每年給傷殘士兵下發的補助,應該足夠他今后的生活了,為何我看著這位兄弟,似乎過的很困難,難道任丘縣下發的補貼沒有落實嗎?”

  “哎……”

  聞言,張禹輕嘆一口氣,說道:“我秦國如今處處都需要用錢,明年陛下又要南征,我們整個村能夠活命全靠陛下,更何況來福他還有手,能自己養活自己,所以他就沒有去縣里領補助,為的是想替陛下多省一點。”

  聽到此話,秦末眼眶頓時紅潤了起來。

  “秦國能有這樣的戰士,乃秦國之福也!”

  張禹說著,伸手指向右側,說道:“使差前面就到了,堂屋已備好了飯食。”

  進入一家土胚房。

  秦末前腳剛踏入堂屋,便看到桌上的燒肉,燒雞還有豆餅等等,甚至還有酒壺和杯子。

  看到這些,秦末又把腳收了回去。

  堂屋的張禹笑著說道:“使差一路舟車勞頓,定然餓壞了快快入內。”

  “這些東西哪里來的?”

  “村里殺的豬,雞也是我們村里養的。”里吏趕緊回道,深怕這位京都來的使差不滿意。

  “樹上的葉子都光了,哪里還有飼料喂養牲畜啊,走,去村里的公共食堂看看。”

  說罷,秦末一口沒吃往外走去。

  隨后,一行人來到了村里的大食堂。

  由于前些年冀州接納了幾百萬的災民,所以秦國村落一直實行的是公共大食堂,吃不上飯的老百姓和災民只要干活,就不會餓死。

  秦末來到大食堂,看到了幾口大鍋里全都是米糊煮樹葉,頓時心里掀起了滔天憤怒。

  秦國每年都從南方收購幾百萬石糧食回來,冀州百姓怎么過得還是如此的艱難,要不是親眼所見,光是看文書上所言,他還真以為冀州當地的百姓生活過得很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