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風流醫官 > 第146章 治未病
  “這位就是小丁大夫吧!”翟雨墨看出丁家寶有些局促,于是主動打招呼道,態度異常的和藹可親,讓人如沐春風。

  “翟老好、李老好、施老好…”丁家寶和每一個國手問著好,雖然都是第一次見面,但這幾個國手丁家寶上大學時就知道。

  “領導在接待外賓,等一會兒小丁大夫也進去看一下,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翟老用贊賞的眼光看著丁家寶說道。

  到了這個級別的人,不光是看病的水平已經登峰造極,連看相和望氣的水平也一樣爐火純青。

  畢竟中醫和易經屬于殊途同歸的兩個學問,等達到了一定境界,就變得互相貫通了。

  就像一些武俠小說上說的,所有的武功練到最高境界,其實都能觸類旁通一樣,也類似于哲學上說的萬物同宗同源。

  幾個國手都是涵養很高的人,他們從氣質上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小丁醫生雖然年輕,但是也是一個很高的高手。

  到了十點半,少將通知丁家寶進去。雖然丁家寶早有心理準備,也知道對方是個大人物,但是看到真人時,還是沒能按捺住自己的驚奇。

  竟然是每次閱兵,在主席臺最中間那個領導。面對這樣一個只在電視中見過的人,丁家寶多少還是有些緊張。

  “你就是甘南省的第一中醫圣手,來,坐下說!”大領導也非常和藹,看丁家寶有些不自然,于是笑著說道。

  “哦!領導好!”丁家寶坐到了領導的對面,領導很自然地將胳膊伸了過來,讓丁家寶切脈,并開始講述自身感受。

  “……主要就是偶爾小腹這一塊隱隱作痛,有時候還一陣一陣的心疼,疼的時候手也不能使勁觸碰這里。

  保健師每天都給我做按摩,但我總覺得效果不明顯,反而有加重的跡象。

  這幾天疼得厲害了,他們就請翟老過來給看看,翟老我扎幾針就舒服一些,但是持續的時間不長,前兩天吐的痰里出現了血絲。”

  領導也知道中醫看病的規矩,也不用丁家寶多問,很詳細地講了一下自己的情況。

  “您照過片子嗎?”丁家寶一旦進了診病狀況,馬上就沒有了緊張的情緒。一邊感受著脈象,一邊問道。

  “呵呵…,你也需要看片子?西醫說是冠心病。”大領導笑著說完,那個少將就遞過來一個片子讓丁家寶看。

  “嗯!您躺到床上我按一下胸腹部。”丁家寶看了一眼片子,說實話他對看片子,這種西醫的手段,不是非常的專業,也就是參考一下。

  但是根據脈象和面相判斷,應該病灶部位不在肺和脾上,但是不咳嗽還吐血沫,就很容易讓人往腫瘤方面想。

  但是也沒有消化道腫瘤的其他癥狀,所以需要確定是不是胸腔中,有其他地方病變壓迫肺臟,所以導致吐血。

  但是肺臟下面就是心臟,腫瘤要是出現在心臟部位,那治療起來可真沒多少把握。

  好在看了一下片子,確實沒有腫瘤,看來還得按照中醫的切診來詳細檢查一下。

  看領導很配合地躺在床上,丁家寶閉了一下眼,深吸一口氣,將氣運到了手上,開始很細致地從胸口劍突位置,一直摸到小腹位置。

  “好了!我出去和幾位前輩討論一下!”丁家寶診斷完,和領導說了一句,就退出了房間。

  兩關脈是促脈,寸脈微細而緩,很明顯病在心包的脈象。切腹得知,從小腹到胸口,有一個長條狀的疑似腫狀物或隱或現。

  但是胸透無法顯示出,那就可以肯定不是有形的積聚,那就是屬于氣聚,而且處于即將發作階段。

  這種現象不是很明顯,沒有氣功輔助的人,很難感受到。四診合參,心里基本就有了譜。

  他也知道為什么那么多的國手,都沒有確定病因,需要找更多的高手會診的原因了。

  因為不是每個中醫大家,都有他這么高深的氣功基礎的。再就是給這種大人物看病,即使看出來了,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不能隨便開方用藥。

  如果再等半個月,估計隨便一個國手級別的就能完全確定。再過三五個月,可以說是個醫生,都能很快地確定病因了。

  但是這種大領導,怎么可能真的等病發到那么嚴重,再治療呢。身體稍有不適,國內最高的高手就得趕快過來給檢查。

  “小丁大夫,你怎么看?”翟老看丁家寶從里面出來了,趕忙問道。

  “伏梁欲發!”丁家寶非常肯定地說道。

  “嗯?《內經》中黃帝問: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小腿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于大腸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

  《難經·五十六難》:“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

  前輩們所有關于伏梁的描述,必須有積聚癥狀,可是領導并沒有積聚,如何判斷是伏梁呢?”

  另一個國手李老,雖然也判斷是病在心包。但是現在還屬于未發病階段,致病之源有些拿不準,現在聽丁家寶這樣說,有些疑惑地問道。

  “哈哈……,我說老李啊,你要承認長江后浪推前浪這個事實,小丁大夫,后生可畏。

  我也沒察覺出積聚癥狀,如果出現了積聚那就已經癌變了。可是我也有這方面的懷疑,所以每次針刺時都會選擇梁門穴。

  果然還讓我給蒙對了,我完全同意小丁大夫的診斷,由于是欲發,所以沒有形成有形積聚。

  這才是中醫的最高境界,不治已病治未病。”翟老笑著和其他的幾個國手說道,同時用贊許的目光看著丁家寶。

  “翟老謬贊了,只是碰巧而已。”在這些真正的國手面前,被這樣夸獎,丁家寶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答話,謙遜地說道。

  “小伙子不必過謙,現在第一國手的位子,看來可以讓給你了。既然已經診斷出來了,那就給開方吧。”翟老很豁達地笑著說。

  “翟老!您這話讓晚輩無地自容了!旦看一病不能體現水平,我需要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

  丁家寶說著,也沒有再多客氣,因為既然是自己的診斷結果,當然也要自己開方了。

  于是開了三劑瓜蔞薤白湯加了丹參、阿膠等補血活血的幾味藥,又加了延胡索、郁金等行氣止痛的藥。

  “幾位前輩給把把關,看是否合適。”丁家寶雙手將方子先遞給了翟老說道。

  “嗯!我看可以,通陽散結,補血行氣,都符合目前的主訴癥狀。”翟老看了看贊許地說道。

  又將方子遞給了其他幾個人,大家雖然知道自己的水平可能真還沒有人家高。

  但是也可以憑自己的經驗提供參考意見,再就是也順便學習一下,所以都看得很認真。

  但也都沒提什么意見,確實中規中矩,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也不離仲景遣方用藥的法度。

  從領導辦公的地方出來,已經是晚上十二點了。那名少將,給幾人分別安排在不遠處的客房,因為第二天他們還需要再次復診治療。

  接連三天,丁家寶都在這種半封閉的環境中給領導做治療。直到大家都判斷,領導已經沒有任何隱疾,這才離開。

  在此期間,丁家寶和幾個老前輩一起討論了很多中醫方面的問題,尤其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個話題。

  幾個國手又通過領導的這個病,討論了一下病因。真正的大醫,討論病因都離不開《黃帝內經》,治病也離不開《傷寒論》。

  大家一致認為,病因就是《內經》中說的“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說白了也就是吃的太好了,只是在領導面前不能這樣說。

  這些領導有專門的營養師,和養生保健專家在給做服務。如果說這個,讓人感覺他們幾個國手,在貶低那些營養師和保健專家。

  丁家寶在十幾歲時,就聽周老爺子給講述過這句話的涵義,所以非常的熟悉。

  可是上大學時,用的教材是當時的一個著名專家寫的,將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說:

  “進食膏粱厚味太多,會導致腳部長出“大疔”,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瘡瘍一類疾病。”

  對此丁家寶生氣的將學校的教材拿回家撕了,給郭彩蓮當做飯時引火的紙來用。

  其實這里的“足”是足以的意思,“大疔”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疔瘡惡腫”,應該泛指一切嚴重的惡性病變,特別是癌變。

  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在這一點上大家的認識都是統一的。但是嚴格地說,這次給大領導治病,不能叫治未病。

  已經有了癥狀,當然算是已病了。真正的治未病,就是養生。在這個問題上,這種中醫大家也是認同的。

  所以說,水平最高的中醫,應該就是能夠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制定最合理的養生方案,讓這個人不生病。

  一說起養生,有幾個老前輩就一肚子怨氣。說是現在的偽養生專家太多,將中醫的最高境界,說得好像非常簡單。

  在幾個國手看來,真正有資格談養生的,現在在座的,也只有翟老和小丁這種水平的才夠資格。

  當然了這也是互相吹捧,其實其他幾個國手水平與他們相差也不大。

  因為養生屬于真正的治未病范疇,但是首先就要會治病。你連個普通病都不會治,卻標榜自己是養生專家,這種人的意見能有多大參考價值。

  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的養生專家卻在國內非常出名,在普通民眾的眼里,有的甚至超過了翟老這樣的中醫大家。

  有的人甚至沒有多少醫學知識,但是卻總是讓大家不能這樣,要多那樣…之類的,其實都是錯誤的。

  說這個病要多吃這類水果、蔬菜…,那個病就要多吃那種水果蔬菜,如此等等,完全就是在騙人的。

  但是沒辦法,現在人的生活水平高了,對身體健康的渴望也就高了。無法享受真正專家的服務,只能是被那些偽專家忽悠了。

  全國能真正達到翟老和丁家寶這樣大國手水平的人,也就那么幾個,也許民間還有,但絕對不會多。

  就連一般的廳級干部,都沒資格享受這種國手的服務,普通民眾自然也就更沒有機會了。

  所以那些國手才會將著書立作,當作自己晚年最主要的工作。因為特殊的地位決定了,他們沒有機會為大眾服務,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受益。

  但是他們的書籍專業性太強,不如那些養生專家寫的那么淺顯易懂,大家也不愛看,所以也就無法學到這些知識。

  再說養生本身就是治未病,所以也是治病,最主要就是考慮個體差異,就不可能那么簡單的總結出能夠適用所有人的方法來。

  所以一般中醫大家,在這方面的著墨都不會太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讓一個由于肝腎陰虛的人,和肝腎陽虛的人,吃同樣的食物,用同樣的養生方法。

  一個可能會很健康,另一個有可能就會英年早逝。

  有時候看各種媒體上報道的,某養生專家,四、五十歲猝死,大家都會當作笑話,或者不太相信。

  其實這可能是真的,因為他采取的方法并不適合他,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所以這種養生就會加速他的機能衰減。

  在京城待了幾天,讓丁家寶真正地見識了,代表中國中醫最高水平的幾個人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經驗。

  他也受益匪淺,確實和人家還有差距。有可能在治病方面,他的水平算很高的。

  但是這只是醫術,對于醫道的領悟,他還是比較稚嫩,還需要繼續歷練和積淀。

  回來后他將自己以前寫的書,準備找時間再次大范圍的修改一下,因為傳承和發展中醫,不只是傳授醫術,重要的是醫道。

  醫道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領悟人與大自然之間關系,以及變化規律的角度,從整體看待生命。

  醫術僅僅就是講究快速消除局部癥狀,解除痛苦。如果不能理解道,學到的醫術也是死的,自然環境或者其他條件變化了,他的醫術就不管用了。

  舉例來說,現在大家常說的,現在的藥物都是人工培植的,所以療效不行,治不好病。

  可是人們生活的氣候環境、生活環境,以及食物譜本身就和以前完全不同,藥材變化也屬于正常。

  之所以療效不佳,還是因為不管是藥材還是用量,沒有完全根據實際的藥性來遣方用藥。

  即使是野生藥材,其實與兩千年張仲景時代也不一樣,所以如果絲毫不變的,完全照搬傷寒論的方子,能起效的很少。

  這也是很多醫學院逐漸拋棄經典的一個理由,認為過時了。其實不是前輩的知識過時了,而是他們只學“術”而沒有學“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