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寒門狀元 > 第239章 農稅為主
  葉軒墨一聽楊朝頓的自我介紹后,他的臉上瞬間浮現出一抹笑容,楊朝頓的名字他也聽過。

  曾經的探花郎,放棄禮部右侍郎,主動請命任國子監祭酒,辭官后在萬松書院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山長,是江南一帶有名的大儒。

  萬松書院始建于唐,名報恩寺,后改為萬松書院,是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文人匯聚之地,相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便是發生于此。

  這位也算是教書育人的一代名人,對待他的態度自然要謙卑,畢竟尊老愛幼是華夏的傳統美德,自己可不能授人以柄。

  “頓老先生,您叫在下軒墨,或者小墨就行,在下在您面前可不敢稱大人啊。”

  楊朝頓聽到葉軒墨這誠懇的回答,他的臉上也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隨后他微微頷首道。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托大叫你一句軒墨了。”

  “其實老夫仰慕軒墨已久啊,自軒墨所創的仁治拼音法傳至寧波之日起,老夫就在想,有生之年可有機會與軒墨相見?”

  說到這里,楊朝頓的表情就變得更加的高興了。

  “哈哈,沒想到才過了這么幾個月,老夫的愿望就實現了,對了,深夜到訪,還要請軒墨勿怪。”

  葉軒墨瞧見楊朝頓越說越激動,越說越興奮的神情,他也明白了楊朝頓的來意,便一臉微笑的回答道。

  “頓老先生能到訪寒舍,令寒舍蓬蓽生輝,晚輩怎可能怪罪頓老先生。”

  葉軒墨的這番話,讓楊朝頓很是受用,其他人夸他,他不在乎,但是葉軒墨的話他很在乎。

  隨后,葉軒墨便熱情的與楊朝頓交流一番。

  與楊朝頓暢聊一番后,葉軒墨也感覺自己收獲到了很多,人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倒也不錯。

  “軒墨,你這拼音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葉軒墨聽到楊朝頓這夸贊的話語,這種事情他可不敢認啊,要是傳出去,那可就完蛋了,隨后他便趕緊擺手否認道。

  “不敢當,頓老先生教書育人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

  楊朝頓瞧見葉軒墨這般模樣,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不過他也不生氣,畢竟二人今晚還是第一次相見。

  而且自己剛剛太興奮了,都有些口不擇言了,剛剛自己的話確實不像是夸獎,倒像是有些捧殺他的意思了。

  “確實是老夫措辭有誤,還請軒墨勿要怪罪。”

  葉軒墨瞧見楊朝頓的臉上真的露出一絲歉意后,他就開始放松警惕,眼前這位老先生好像就真是來找自己聊天的,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來找麻煩的。

  “頓老先生,您說笑了,晚輩怎么可能怪罪您呢?”

  楊朝頓又與葉軒墨交流一陣后,他眼神嚴肅的看向葉軒墨。

  葉軒墨感受到楊朝頓的情緒變化后,他瞬間打起精神來,他猜測應該是要進入主題了。

  “軒墨,我猜你創的拼音法應該沒有這么簡單吧?你這拼音法之后應該還有其它的作品吧?”

  楊朝頓此言一出,葉軒墨的情緒就稍稍波動了一下,確實如此,拼音若是能與字典搭配,那自然是極好的。

  可是自己推行一個拼音法都有殺身之禍,若是又推行一個字典,那這些人晚上還睡得著覺嗎?到時候他們不殺自己,就真的能夠安心嗎?

  所以,這種事情葉軒墨并不著急,慢慢來唄,反正自己還年輕,有時間熬死這些老家伙。

  至于現在,自己也還不清楚眼前這位是敵是友,剛剛那些話是不是誤導自己,是不是想博取自己的信任,然后再來套自己的話?

  “頓老先生,您說對了一點,仁治拼音法是蒼天認可陛下,認為陛下是一代明君,故而賜下秘法,此為天賜之物,自然不簡單。”

  “至于有沒有后續,全憑天意,在下也不清楚。”

  反正這段時間葉軒墨也想清楚了,什么時候就要用什么時候的思想,既然是封建時期,那自己何不加以利用,都說自己是文魁下凡,那自己就順著他們的意思來。

  楊朝頓對葉軒墨的話自然是不相信的,可是他也不打算拆穿他,便順著他的意思說了下去。

  “確實,如今陛下實乃雄主圣君也。”

  又與葉軒墨閑聊一陣后,楊朝頓便與葉軒墨聊到了海運一事。

  “老夫聽外界傳聞,都說軒墨手持陛下密旨,欲重開市舶司衙門,真有此事?”

  葉軒墨一聽楊朝頓問起這話,他便趕緊將手中的茶杯放下,一臉微笑著搖頭答復道。

  “頓老先生,此等謠傳怎么能信呢?”

  葉軒墨這般模樣自然是不可能瞞著他這種人精,他也不打算與葉軒墨兜圈子了,直接看向葉軒墨開口道。

  “軒墨,你不用瞞著我,市舶司衙門是肯定要重開的,我見證過市舶司衙門的輝煌,我更清楚海關關稅的重要性要遠超農稅。”

  “只要能夠收取大量關稅,那等國庫充盈后,陛下便能減輕農稅,能夠讓我大周的百姓有一絲喘息之機。”

  葉軒墨聽到楊朝頓的這番話,他看向楊朝頓的眼神就發生了變化。

  大周以農稅為主商稅為輔,原因是太祖當初打下天下后,他為了恢復商業,宣布對大部分的商業免稅,即使是不免稅的,征收的商稅也很輕。

  在太祖時期這么做是沒有問題的,可這種政策放在現在是絕對不行的,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百姓的壓力越來越大。

  就比如太祖年間的一戶普通百姓一年或許只要繳稅一到二兩的稅。

  可到了現在,隨著舉人之家,進士之家的增多,這天下不用繳稅的田地多了,他們的佃戶多了,那剩下的普通的農戶自然也就相應的減少了。

  農戶雖然減少了,但是大周的稅收是不可能少的,要不然邊軍的糧餉,長江,黃河修建堤岸的錢哪里來?

  所以剩下的這些普通農戶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現在一戶普通農家一年要繳納大概四到六兩的稅。

  也就是到了如今,一戶農家要承擔大周開國時期三戶農家的稅,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苦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