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漢末茍在半島 > 第339章 兵臨晉陽
  翠峰山北邊幾里外,有一條靜升河。是靈石縣的主要河流。

  當天夜里,郝萌領兵五千,到了靜升河邊,搭建浮橋。

  凌晨四點的時候,呂布軍團,全部過河。

  靜升河邊,呂布對張遼說:“文遠。你為孤王左膀右臂,不能有失。一定要保全自己性命。”

  “大王放心。”

  張遼的想法,堅守原來的陣地,兵力太少。很有可能,唐軍一波沖鋒,就把自己滅團。所以,準備沿靜升河而守。

  唐軍這邊,楊林本來準備白天攻山的。如今,只能強渡靜升河咯。還好河道不寬。分十個位置,架設浮橋。想必,呂布的斷后部隊不多。

  張遼得知情況后,只能把一萬大軍分成十隊,每隊一千人。他還有五百騎兵,可以機動支援。另外,準備大量引火之物,若是守不住,就用火阻敵。

  下午一點時,唐軍的浮橋建好。

  兩軍在靜升河邊,打起了攻防戰。一開戰,張遼的兵力,就暴露出來。

  楊林調整方案,強攻兩個位置。在十個渡河點中,選取最東與最西的兩個點。

  張遼也發現異常,他無法支援兩點個。于是下令,讓最東邊士卒,放大火。以火阻敵。

  楊林看著大火,讓唐軍主攻其它的點。

  張遼還是兵少。只能繼續用放火的策略。

  唐軍攻打兩個小時,都沒有建功,因為,十個渡河口,都燃起了大火。

  燒火之物,是木柴與燃油。但是,張遼軍中的燃油不多。十個點全部燃大火,只能燒兩個小時。這怎么辦,趁著大火后撤。

  有唐軍騎兵在。跑不遠,就會被追上。所有,只能找一個險地,堅守到天黑。

  北邊十公里外,有一地方叫棗嶺,其地形易守難攻。張遼大軍,全部撤往棗嶺。

  此時,已經下午五點。大火熄滅。唐軍有序過河,花了一個小時左右。

  已經是下午六點,楊林得知張遼跑入山里,沒有入山攻擊,選擇就地修整。

  而呂布軍團的主力,急行軍三十多公里。到達介休縣城。

  有傳令兵來報:“唐軍已經渡過靜升河。張將軍退入棗嶺。”

  呂布下令,主力大軍,連夜撤退。又讓郝萌領兵五千,守介休城,以接應張遼大軍。

  棗嶺這邊,張遼大軍,趁夜行軍。向介休靠攏。距離二十公里左右。清晨時分到達。

  而唐軍呢。沒有任何動作。因為對地形不熟。夜晚出擊,不靠譜。

  第二天,張遼大軍,利用介休縣的龍鳳河,以同樣的方法,拖延唐軍一日。

  而呂布軍團,已經拉開與唐軍的距離,到達祁縣。北邊有昌源河,是大河,就算不阻擋。也能拖延唐軍幾個小時。而祁縣,離晉陽只有六十公里。唐軍已經無法追上咯。

  不過,張遼大軍與唐軍離的近。必須另尋出路。

  張遼略微思索,想到汾河,這可是并州大河。若是渡過去。唐軍追個毛啊。

  不久后,張遼大軍渡過汾河。他們多次阻擋唐軍,戰死七千,還剩三千士卒。

  追逐戰,就此結束。

  值得一提是,唐軍的推進速度,每日有三十多公里。這其中,還得是張遼大軍,一直在卡點。掌握主動權。而唐軍只是跟進。

  棋盤山戰場,張飛收到呂布的撤退軍令。

  當夜,燕軍就撤退。棋盤山到晉陽,四十多公里。途中有瀟河,可以稍位阻擋唐軍。

  薛仁貴大軍,追擊一波,沒有起到作用。張飛大軍,從容退入晉陽。

  晉陽城兵力匯總:

  一、呂布軍團,三萬八千士卒。

  二,張飛軍團,三萬士卒。

  三、晉陽守軍,三萬士卒。

  合計,九萬八千士卒。

  不久后,兩路唐軍在晉陽城下會師。

  總力匯總:一、楊林軍團,可用之兵五萬。解釋一下:最初,楊林手下十萬大軍。其中兩萬士卒,留守河東;另外八萬士卒,經過多次戰事,戰死三萬。

  二、薛仁貴軍團,分兵七萬北上。戰死兩萬。還剩五萬。

  兩軍合在一起,總共十萬大軍。

  升帳議事,薛仁貴定下基調:“兩軍合師后,一切都聽本將軍令。”

  眾將沒有異議。

  “晉陽城高。且守軍準備數月。不是一天、兩天,能打得來的。”

  “先說說南邊的情報。黃河邊上。南邊的五路聯軍,由曹操為盟主。準備在六月初,與我大唐水軍,打一場黃河水戰。若是聯軍北上,我軍就不能強攻晉陽,還是支援上黨。”

  如今,才五月二十八。

  楊林提出不同想法:“奪取晉陽。機不可失。只要將士用命,我軍可以在聯軍北上之前,拿下晉陽。建立滅國之功。”

  薛仁貴反駁一句:“得上黨可望得中原。若強取晉陽,必定兵力大損。上黨之戰,又如何應對。”

  “不然。上黨是以后的戰事。奪取晉陽后。咱們直接北上。攻打寧武關、或雁門關,接應常遇春大軍南下。共抗八國聯軍。”

  “如此做為。上黨必失。我軍再想拿下,就千難萬難。”

  “薛仁貴。你如此看重上黨之戰。老夫不敢茍同。若我軍與聯軍,在上黨大戰,必定兩敗俱傷。屆時,上黨與晉陽,我軍一個都占據不了。”楊林來了脾氣。直接喊名字了。

  薛仁貴面色不悅,冷哼一聲:“有本將在。上黨之戰,必勝。就這樣決定了。散帳吧。”

  “薛仁貴。你剛愎自用。”

  “楊林,你還不退下。”

  兩人吵成這樣,有點離譜。李存孝出面,把楊林拉走。這場吵鬧,才告一段落。

  吵吵是沒用的,薛仁貴是主將,還得聽他的。

  唐王宮中。

  李貳得知這事,哭笑不得。兩人考慮的重點不一樣,才有這樣的局面。

  楊林的主意,有點激進,很有風險,且戰損大。但若能成功,可快速滅國。

  薛仁貴的想法,晉國已經甕中之鱉,早晚可以滅。而上黨,關乎末來戰事。必須重視起來。

  唐軍陰館大營。

  常遇春大軍,一直沒有動靜,在等待機會。

  南邊的軍情,錦衣衛都會匯報過來。

  常遇春沒有急著下決定,他認為:黃河水戰,是此戰的分水領。若聯軍北上,他必須分兵入上黨,打敗聯軍;若聯軍不能北上,燕軍可能會撤,那么,唐軍可以輕松接收攻雁門關、寧武關。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