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漢末茍在半島 > 第354章 交換人質
  夜里,曹操與諸葛亮,一起喝酒。小酌幾杯,再說事情嘛。

  “孔明。你說,是齊國一統南方。還是齊國與諸國一起,死磕大唐。”

  “這……”諸葛亮有點宕機,他沒想到,曹操有這樣的想法。

  在當前的局勢下,傳統的思維是,暫時休整一、兩年,再組織八國聯軍攻唐。

  南邊聯軍過不了黃河,沒關系,可以攻打潼關,想必唐軍會分兵南下的。

  而北邊呢,有三國之兵,與大唐交戰。

  只要南北聯軍,與唐軍死磕到底,讓唐軍兵力損失過大。那么,唐軍就無法奪取天下。天下就能和平數年。

  曹操解釋一句:“咱們齊國與大唐,可以達成協議,互不攻伐。大唐專心一統河北,我齊國吞并韓、吳、楚三國。”

  “大王。大唐不可信。再說,滅南邊三國。咱短時間,辦不到吧。”

  “韓國無大將,滅他不難。吳國沒統一,實力也不強。唯楚國,需要一些手段。”

  “這……風險太大。若大唐占領河北,實力絕對大增。咱就算一統南方,也很難對抗。”

  “孔明。若死磕大唐。諸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人生在世,茍延殘喘地活著,有何意義。還不如博一把。一統南方之軍,然后轟轟烈烈地,與大唐決戰一場。”

  諸葛亮陷入深思,這事有點兒大。走錯了,他與曹操,就是千古罪人。好好的八國聯盟,你搞內訌。得便宜的,是大唐。

  良久后,諸葛亮發表長篇講話:

  “臣猜測,此戰過后,大唐有三件事要處理。”

  “一、晉國的大片土地,大唐需要精心治理。二、涼國可能會并入大唐,這有點復雜。三、對于羌人,按大唐以往的對外政策,應該會集中管理,河套地區為首選。”

  “做好這三件事,大唐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之后,大唐出兵,想統一河北,僅用一戰,是無法拿下的。若是打得好,兩年可以一統;若打不好,至少三、五年。”

  “所以,咱齊國與大唐,可簽訂一個,七年以上的和平協定。”

  “另外,咱要楚國與蜀國成為盟友。到時候,咱是南邊三國一起抗唐。”

  “為了加強盟友實力。臣提議,派人去游說楚王與蜀王,讓他們分別奪取交州、與南蠻。”

  ……

  曹操很是震驚,這個諸葛亮,太妖孽了,看得這久長遠嘛。而且,都說得很有道理。

  夜很深,曹操與諸葛亮,徹夜未睡,商議著未來的出路。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看法,取長補短。最終,在天亮之時,作出了決定,跟大唐和談。

  十點時,函谷關講經堂內,六國和談在此舉行。

  五國聯軍,都以齊國馬首是瞻。曹操安排楊修為首席發言人,有夏侯惇、文娉、嚴顏等五國將領,在下方做陪。

  唐國代表,就包拯一人。他是鬼見愁,一點也不慫的。

  首先發言的是楊修:

  “素聞大唐多異族,國人素質低下。唐軍打仗也不講究,一點節操都沒有。如今,居然綁架我弘農的普通百姓,做為人質。真是讓人鄙視啊。”

  包拯直視楊修,不怒自威,他大喝一聲:“一派胡言。我大唐士卒,從不欺壓普通百姓。此番我軍的人質,皆是弘農楊氏之人,他們有造反的先列,我軍不得不防。”

  ……

  兩人爭論不休,都是頭腦清清晰、嘴巴利索之人。斗嘴十多回合,不分勝負。

  “呵呵,多說無異。直接談論交換人質吧。”楊修嘲諷一波,他今天的人設,妥妥一副高高在上、世子公子的態度,讓包拯心中不爽。

  不過,包拯的黑臉,也沒人喜歡。還是說正事。

  “徐榮父子與牛郜,這三人還好否。”

  “牛郜有點小傷,徐家父子無恙。”

  “哼。最好人沒事。”

  “本公子已經安排弘農名醫就診,保證沒事的。”

  這中間有原因。曹仁一直想報仇,于是安排親信,不間斷地折磨牛郜。讓他吃不飽,還經常莫名其妙被毆打,過得老慘了。

  當然,曹仁沒有動殺心。因為曹操警告過他:不要胡來,曹安民還在大唐呢。

  牛郜是董白的表弟,算起來,也是李貳的表弟。牛郜十六歲,還沒成親。母親董召,三十多歲,是董卓的二女兒。

  弘農某處,一個不知名的山里,這里有一楊家村莊。徐榮父子與牛郜等涼軍將官,與他們家眷,被軟禁在這里。

  弘農神醫,來到牛家,給牛郜把脈,然后做出診斷:“牛公子,你的皮外傷,已經沒事。不過,這內傷,需要三個月的調理。當然,若是每三日,能進補一根千年人參,一個月就能好。”

  牛郜喃喃自語:“人參嘛。聽說,大唐有個長白山。人參老多了,真是期待啊。”

  徐榮也在一旁看著,他有點慚愧,是他沒有保護好牛郜。等老中醫走后,徐榮才說話:“郜兒啊。這些日子,你吃苦了。都怪我沒用。”

  “徐叔,你別這樣說。多虧有你。不然,我母親,就被牽連了。再說,我身棒,這點傷,不算什么的。”

  這一刻,牛郜顯得很懂事。根本不像一個軍閥的少帥。沒辦法,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牛郜心境大變。以前的紈绔少帥,不復存在。如今,就當重活一世吧。

  董召很是欣慰,也露出微笑。這些天,她一直以淚洗面。她出身好,哪里受過這樣的苦。還好,有大唐救他們。

  第二日,有弘農軍一千,來到村里。他們的任務是,護送這些人質。距離有不遠,但是山里邊,需要三日,才能到達函谷關渡口。

  函谷關講經堂內,談判繼續。

  楊修侃侃而談:

  “天下和平,是永遠的主題,誰都不想打仗的。”

  “這次咱們聚集,就是為了和平。”

  “請諸位踴躍發言。”

  五國的代表將領,表達欲很強。

  “百姓苦戰久矣。”

  “我手下的小兵張嘎說:他家有吃不完的紅薯,要是不打仗,該多好啊。”

  “你們看,普通士卒多樸實啊。能吃紅薯就滿足了。”

  “自黃巾起義以來。戰事都沒停歇過。誰也受不了。”

  “我提議,停戰二十年。剛好,我后半輩子,可以安心養老。”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