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漢世祖 > 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
  武清縣行在內,歸來的劉皇帝在直接坐帳,接受表情輕松的臣子們奏事。

  “有結果了?遼陽拿下了?”劉皇帝面帶笑意,神采飛揚。

  “正是!戰局已定!”劉煦給了一個肯定的回應。

  在劉皇帝北巡的這一個月之內,遼東的戰事,在漢軍大舉東出之后,便推向了新一輪的高潮,雙方留在遼河平原上,圍繞著遼陽、沈州、遼州諸城,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攻防交鋒。

  不論戰爭的規模還是烈度,都遠超此前的戰斗,近一個月的鏖戰下來,總算是出結果了。

  起初,耶律斜軫采取集中力量,收縮防線的做法,意欲將戰線拉長,將遼東決戰的戰場轉移到北面的咸平、通遠地區。

  在漢軍籌備東進的過程中,也確實讓他轉移了一批軍力、錢糧。然而,這打仗畢竟是雙方的事,難以讓他一廂情愿。

  漢軍的反應速度,大大超過了耶律斜軫的預期,搜集、傳送情報的能力與效率,也超出其想象。

  從軍情、武德兩機構的探子那邊,得到了遼軍的異動,雖然有些驚詫于耶律斜軫的大膽與果決,有些不敢置信,但還是基本判斷出了遼軍的意圖。

  在此基礎上,趙匡胤也一改此前保守呆板的戰法,而是采取主動,選擇大膽出擊。東線,由高懷德統,加上補充的李漢瓊部,以十萬之眾,出遼軍棄守的巖淵城,直撲遼陽。

  而趙匡胤則自領行營主力,棄遼陽而不就,轉道向北,挺進沈州、遼州地區。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補充到五萬之眾的漢騎,則更先大舉出擊,追殲遼軍。

  此前,在城池攻防上,騎兵的作用不大,趙匡胤也省著使,基本只用作保護遼東走廊的后勤補給線。

  但在遼河平原上,騎兵的作用,也就能夠得到充分發揮了,趙匡胤也敢大膽使用,平原上的河流對漢騎的限制也小。

  遼東的遼軍,實則也是以步軍為主的,錦州之戰后補充的漢騎,雖然多了征召的蕃騎,但漢軍騎兵的實力已然壓過了遼軍,這給耶律斜軫的計劃,造成了極大的阻礙,以及重大打擊。

  當漢騎的活動范圍,擴散至北面的遼州時,耶律斜軫的北撤行動,也就徹底宣告失敗了。在戰局艱難,頹勢難挽的情況下,想要把軍隊安全從容地北撤都難,何況那么多的輜重人畜。

  漢軍的反應速度出奇的快,執行力出奇的高,對遼軍而言,形勢就越發困窘了。面臨如此危急形勢,耶律斜軫自然不甘受縛,也是積極反應,采取反制措施。

  耶律斜軫的目標也選得很明確,直接放到了那些鋒芒畢露,且肆無忌憚的漢騎身上。當時,活動于沈州以北八十里遼濱、延津地區的漢騎,只有漢將曹翰率領七千漢騎,雖然給遼軍在遼東北部地區的行動造成的極大的阻礙,卻也顯得孤軍深入。

  于是,耶律斜軫果斷將手中保留的全部近兩萬騎派出,分兩路合擊。雙方在遼河東岸,展開廝殺,漢軍人寡,遼軍人眾,且突施一擊,以至于漢軍處于下風。

  曹翰此將,為人或許張揚殘忍,但在戰場上作風很是硬朗,面對不妙的形勢,表現地尤其頑強,帶領麾下蕃騎力戰。

  當然,這也在于,平原之上,想要完全殲滅一股騎兵,難度是很大了,費了很大功夫,遼軍方才將曹翰軍賭在遼河之濱。

  然而,曹翰并不是孤軍奮戰,在沈州地區活動作戰的漢騎聞訊,都紛紛前往支援,與他們糾纏的其他遼騎,也都得令參戰。

  于是,由耶律斜軫發起的一場反擊戰,逐漸演變成一場騎兵會戰,漢遼雙方八萬余騎,在沈州及遼州的上百里區域間,進行著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廝殺戰斗。

  并且,這還只是個開始,在南面正向沈州進兵的趙匡胤大軍得信,毫不猶豫,遣馬仁瑀率領五萬步騎,沿著遼河北上,水路并進,以作支援。

  對此,耶律斜軫也是下定了決心,遣軍騷擾遲滯,但是,漢軍倚仗著水運的優勢,遼軍想要完全斷絕支援,也是無法做到的。

  馬仁瑀軍,耗費了三日時間,趕抵戰場,而遼軍的主力,也在耶律斜軫的調度下,集結到位。在遼州西南五十里的遼河之濱,漢遼雙方展開了一場迫不得已的決戰。

  正面戰場,遼軍在耶律斜軫的統率下,集中了近七萬步騎,漢軍稍少些,也有六萬多人。如果再加上主戰場之外的騎兵對戰,雙方參戰的馬步軍加起來就有近十八萬人了。

  為了這場戰役,耶律斜軫算是竭盡全力了,將錦州之戰后積攢征召的能夠作戰的軍隊都投進來了。他并不想做這種賭博式的決定,但是無奈,漢軍的戰刀已然架到脖子上了,不主動求戰,最終只會在趙匡胤的壓迫蠶食中,被困死,擠死。

  然而,對趙匡胤而言,你已經出全力了,我還游刃有余。在他的調度下,行營的漢軍,是源源不斷地通過遼河支援而去。

  如果有什么是耶律斜軫的重大失誤,那就是戰場選在了遼河之濱,但這也不是他個人意愿所能決定的。

  因此,當正面戰場的漢軍突破十萬人之后,遼軍就已經支撐不住了。這一場戰役,前后一共打了十三天,最終形成了一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戰,遼軍被迫無奈地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最終,還是漢軍憑借著更為雄厚的兵力,更充足的補給支援,取得了遼河戰役的勝利,遼軍則以完敗告終。

  到七月二十八日,敗勢難挽的情況下,遼軍不支而退,這一退,就是潰退。

  正面以及輔助戰場,遼軍死傷逾三萬人,被俘一萬多,余者潰逃難計,耶律斜軫最終沒有回遼州,而是直接逃往遼州東面的銀州(鐵嶺),跟隨他的,只剩下兩萬出頭的軍隊,即便加上陸續收容的各路遼軍騎,也不到三萬人。

  漢軍這邊,經過這樣一場激烈的大戰,也難免傷亡,不過,得益于更犀利的武器,更優良的防護,再加上是勝利方,傷亡控制得很好,最終也傷亡加起來也不到兩萬,其中,損失最重的也就是曹翰軍,折了一半多。

  事實上,一場遼河大戰,算是徹底奠定了遼東戰局。這一場戰役,也是耶律斜軫能夠發起的面對漢軍侵逼最有力一次反擊,但在漢軍更雄厚的實力以及更強勢的應對下,一敗涂地。

  遼河之戰,遼軍損失慘重,算是失去了最后反擊漢軍的資本。自那之后,遼軍在遼東乃至渤海地區,再無兵可調,無糧可征,自銀州以南的廣闊地區,都只能任由漢軍攻略。

  至于耶律斜軫收縮北上,據通州而防,以待反擊的計劃,直接夭折,反而在執行的過程中,大敗虧輸。

  尤其是沈州,那是作為北撤的中轉站,其中大半的物資沒能轉運成功,被困在城中。事實上,在遼河之戰激斗正酣時,耶律斜軫就已經收到了來自上京耶律賢的命令,不準放棄遼陽,務必死守。

  然而那個時候,已經難以挽回了。耶律斜軫算是為他果斷大膽的決策買了單,結果就是,遼東戰局一敗涂地,覆水難收。

  或許,如遼耶律賢的命令,集中力量,防守遼陽,不去做額外的想法,會是另外一種結果,至少不會敗得這么快,這么慘。

  但最終的結果,也不會樂觀到哪里去,耶律斜軫能夠想象到的,便是集中兵力,然后被漢軍合圍,再來一場“錦州攻防戰”。

  但是,歷來作戰,選擇困守,都是放棄主動的做法,缺少外援,那也只是自陷死地,最終難逃敗亡的結局。并且,還是那一點顧慮,遼陽比錦州難守。

  或許耶律斜軫也是看到了那沒有希望的結局,才采取這種冒險的做法,包括發動遼河戰役,也是想要破局的表現,只是他失敗了。

  說到底,還是漢遼兩軍之間的實力差距過于懸殊,漢軍將帥手里的能打的牌太多了,選擇也多樣,只要他們腦袋清醒不犯錯,不論耶律斜軫有怎樣的籌謀與計劃,都是無謂的掙扎,都顯得那么無力。

  遼河之戰,只是將遼東的戰局快進了一下。其后,自銀州以西南,最主要的三座遼國城池,遼陽、沈州、遼州,都陷入了漢軍的圍困。

  遼州空虛,干脆投降,緊接著沈州,在趙匡胤主力大軍的圍困下,只支撐了三日,也告破。唯有遼陽,作為東京首府,遼將耶律海沒有來得及撤出,這也是塊硬骨頭,誓死負隅頑抗。

  由耶律海統帥的只有一萬四千余遼軍,他又將城中男女全部集中起來,以助守城,當然,這注定是困獸之斗。

  面對高懷德十萬大軍的圍攻,只堅持了十日,就告破了。劉皇帝此番收到的,正是收復遼陽的捷報。

  遼陽一下,那么遼國在東北開發最為成熟的地區,也就納入大漢手中,也代表著遼國對東北地區的統治正式進入倒計時,漢軍則可以遼河平原為基地,繼續從容地向東北挺進,追殲耶律斜軫殘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