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漢世祖 > 第376章 拷問
  “若心中無礙,何來惶恐?”劉皇帝悠悠道。

  宏泰主持:“陛下所言甚是,是老僧著相了!”

  于是,主持似乎又有所悟,面上愈加平和了,整個人也徹底放松下來,云淡風輕,從容不迫,一副任你劉皇帝戲弄、折辱的模樣。

  取佛像鑄錢,當然是劉皇帝的玩笑之說了,他只是興之所來,信口胡說罷了。比起寺內的這些銅像,劉皇帝大抵對這些僧人的反應更感興趣。

  事實上,劉皇帝此番登少林山門,也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那一點獵奇心理罷了,畢竟,過嵩山而不入少林,對他而言,也確實缺點什么,難免成為一種遺憾。

  出得大雄寶殿,主持又引著劉皇帝前往藏經閣一覽,劉皇帝也得以繼續體會著古剎中的風景,不得不說,底蘊確實是存在的,那股佛氣馨香也確實帶給人一種安寧感。

  慢悠悠地踱著步,劉皇帝問宏泰老僧:“主持,少林的藏經閣中,可有什么修行練氣奪天地之秘的武功寶典?”

  主持聞之,略感意外,答道:“回陛下,藏經閣內,多為佛經典籍,也確實有一些強身練體之法,至于陛下所言修行練氣,卻屬孤陋寡聞了!”

  “哈哈!朕也就隨口一問,主持姑且一聽即可,不必當真!”劉皇帝笑道:“當年,朕見陳摶道人,也曾以養生長壽之法求教于他,結果他給朕留了一本《指玄七十二章》。

  書是好書,法是善法,卻不適合朕這個勞碌命的俗世帝王,既至少林,朕本也有所求,但以此思之,還是罷了,就不為難主持了!”

  聽劉皇帝這么說,老主持神色不變,應道:“陛下宏宇雅量,老僧敬佩!”

  “不過!”話音一轉,劉皇帝又道:“朝廷正在修書,修大書,需網羅天下藏書,儒典、道藏、佛經、百家之說,皆需囊括整理。為完善這國家之盛典,少林藏經,還請主持不要吝惜!”

  聞言,宏泰主持說:“陛下,藏經閣內,所貯經書,早已謄寫復刻,獻與京師!”

  “哦?”劉皇帝是真意外了,偏頭看向張雍:“有這回事?”

  “回陛下,確有其事!”張雍答道:“陛下曾敕命三館,收集天下藏書,少林經籍,亦有貢獻!”

  得到肯定的回答,劉皇帝則若無其事,嘿嘿一笑:“這倒是朕疏忽了!”

  “陛下勵精圖治,日理萬機,一心一意,皆在國家大事上,豈能顧及這些許小務!”主持說道。

  “看來這馬屁是人人都會拍的,出家人也不例外,主持既能口吐蓮花,這恭維奉承的功力也不淺啊!”劉皇帝調笑道。

  “讓陛下見笑了!”主持老臉不動分毫。

  “既然書已經獻了,朕就不專門往藏經閣一行了!”停下腳步,劉皇帝直接吩咐著:“至于藏經之事,可揀寺內精研佛經的高僧,往三館一行,協助編纂!朝廷的那些學士鴻儒,修文編書是行家里手,但對這經學佛理,未必擅長,少林可襄助一二!”

  “若能參與修典盛事,亦是鄙寺的榮幸!陛下有命,老僧當選寺中最善佛理僧眾,前往京城!”宏泰主持道。

  “主持果然深明大義!”

  在一干人的陪同下,劉皇帝在寺中漫無目的,信步而游,嘴上卻是不停:“寺中如今有多少人?”

  忽聞此問,宏泰主持頓時就留了個心眼,然而,很快那點戒備就消散了,坦然答應中帶有少許無奈:“回陛下,寺內如今共有大小僧眾七百六十五人!”

  “很是不少嘛!”劉皇帝嘀咕一句,令和尚心顫,又道:“不過,偌大的佛寺,若是人少了,豈不冷清?”

  “這么多人,因何生計?”劉皇帝再問。

  主持答:“平日里有香客友眾捐獻,山前山后亦有薄田,可供耕作!”

  劉皇帝:“有多少田?”

  主持也沒有什么好隱瞞的:“各等土田兩千余畝?”

  “扣除兩稅,能夠維持?”劉皇帝指著遠處一些老實站著的僧人,道:“養這數百僧眾,頗為不易吧!”

  谷合</span>要說劉皇帝對佛門僧眾的打擊,主要就是兩條,一是所擁田土需要收稅,二則是加強人員的監管。至于當初財產剝奪什么的,基本屬于一錘子買賣,佛門或許痛惜,但忍忍也就過去了,打擊巨大的,反而是以上兩點,這基本抑制了天下佛寺在這二十來年中的發展。

  “尚可維持!”老僧回答也簡潔。

  “耕種的都是寺內僧人?”

  “正是!”

  “這就對嘛,光會吃齋念佛可不行,還得自食其力!”劉皇帝道。

  “僧兵有多少?”劉皇帝突兀一問。

  主持面色微滯,語氣中終于帶上了一抹慎重,答道:“陛下,本寺雖有些武僧,卻也只習練武藝,為強身健體,焉能稱兵?”

  “朕無他意,主持不必緊張,更無需介懷,大漢武功強盛,民間尚武成風,僧眾亦是大漢子民,習武并非禁忌!”劉皇帝含笑道,這才使主持有些懸著的心輕輕落下。

  “乾祐年間,朝廷頒布釋門管理條例,當地官府,每年可有按例考察監督?”

  “每歲一次,從無遺漏!”

  “以主持看來,效果如何?”

  “有官府監督鞭策,對于僧眾教育及佛門發展,確有好處,鄙寺也受益匪淺!”主持這么答道。

  “不見得吧!”聞之,劉皇帝眼神中帶著一股莫測,輕松笑談:“官府職吏,能夠懂得多少佛理,讓他們考察僧眾佛學,豈不是外行指揮內行?

  即便初時有些功效,怕也只取得一個督促作用,時間一久,怕也是流于其表,職吏們怎能不懈怠?主持以為,朕所言可有理?”

  聞問,宏泰老僧沉默了一陣,在劉皇帝的注視下,輕嘆道:“陛下慧眼如炬,明察秋毫!”

  “那這個問題,當如何解決呢?”劉皇帝悠悠問道。

  對此,主持應道:“老僧焉敢妄言朝廷事務,還需陛下與廟堂賢能,發揮智慧,思得效益之法!”

  “朕恰得一念,主持評鑒一番!”劉皇帝順著話就往下說:“朕以為,不只要確定天下各道州寺院數目,還要對每座寺院的僧眾數目實行定額,官府只需按冊檢查諸寺人員數目即可!至于寺內事,諸寺自料理之,想來有這個前提,各寺應當不會容許一些魚目混珠之輩掩居其間吧......”

  “主持覺得,朕這個想法如何,是否有可行之處?”

  聽劉皇帝此議,宏泰主持臉上露出一抹明顯的驚愕,緩了緩方回神,平靜卻顯艱難地回道:“陛下之策,可行!”

  嘴上這般說,但心頭的苦澀,意味卻愈濃了。以宏泰老僧的眼界與智慧,自然明白,倘若真按照劉皇帝這個辦法嚴格執行,那么這些年對佛門已經逐漸松動的限制,又將縮緊了,那個緊箍咒也將再度牢牢地戴在天下釋門頭上。

  固然,朝廷放寬對佛門內部事務的插手,但一限寺院,二限僧眾,不論你怎么發展,都給你劃定了一個不能突破的天花板。

  沒有顧及主持的心理,劉皇帝繼續道:“佛門乃是化外之地,主持以為,可是法外之所?朕說的,是大漢國法!”

  “主持以為,若佛陀入世,是該朕拜他,還是該他拜朕?”

  “朕與佛陀并立于前,主持是先拜朕,還是先拜佛陀?”

  “朕觀古之帝王,有滅佛抑佛之舉者,多難得善終,朕始終不解其因,主持以為,朕將來會是怎樣的結局?”

  “......”

  劉皇帝這一連番看似輕松隨意的請教,直讓宏泰主持大汗淋漓,盛夏炎熱,卻不及他心中徹骨之寒。

  見他有些無言以對,難以自持,劉皇帝又笑瞇瞇地道:“朕隨口一問,主持可慢慢思量答案。朕累了,煩請準備屋舍一間,再讓朕嘗嘗這寺中齋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