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九五至尊 > 第二千六百三十八章 成也儒門,敗也儒門
  稷下學宮!

  聽到這如雷貫耳的名字,王孝儒的一眾門生,全都面露驚容。

  稷下學宮,是大夏昔日的最高學府,名聲極大,稱之為千古第一學宮都不為過。

  只不過。

  由于年代太過久遠,加上戰亂,稷下學宮早已荒廢多年。

  皇上忽然提出重建稷下學宮,并且邀請王孝儒執掌,可謂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要知道。

  太傅雖然位列三公,名聲聽起來十分唬人。

  實際上。

  在太子登基之前,太傅只不過是虛名,沒有太大的權勢。

  唯有太子登基之后,太傅自然而然成為帝師,不僅受人尊崇,而且手中權勢之巨,令人瞠目結舌。

  也正是如此,天下人才會趨之若鶩,對太傅的職位垂涎三尺。

  問題在于。

  當今圣上秦昊,又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

  若是不出什么意外。

  太子恐怕要再等個四五十年,才有繼位的可能。

  太子秦斌年幼,還是一個孩童,當然等得起。

  可王孝儒呢?

  他已年逾古稀,說是風燭殘年都不為過,絕不可能等到太子登基那一天。

  也就是說。

  對于王孝儒來說,太傅的職位,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罷了。

  而稷下學宮的院長,卻完全不同。

  不僅名聲響亮。

  而且,稷下學宮作為大夏的最高學府,其院長的權勢,也是極其驚人的。

  當然。

  王孝儒已是圣人,不在乎這些虛名和利益。

  他看重的,是天下萬國齊聚在稷下學宮的留學生。

  若是按照皇上所說,這么多留學生,全都聚集在稷下學宮,聽自己講經,學習儒道。

  那么,這不就是自己的終極夢想——教化天下嗎?

  一時間。

  王孝儒激動起來,胸口起伏,胡須顫抖:“皇上,臣當然愿意!可是...大夏的最高學府,不是太學院嗎?”

  “若是重建學宮,這太學院怎么辦?”

  聽到這話,眾人都是臉色微變。

  是啊!

  如今的太學院,勢頭正勁。

  大量的人才,源源不斷被培養出來,投身于各行各業。

  這個節骨眼上。

  皇上忽然要重建稷下學宮,不是跟太學院搶生源嗎?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到時候,會不會太學院和稷下學宮,全都占不到便宜?

  秦昊聞言,不由笑道:“誰說最高學府,只能有一個?誰說朕建了太學院,就不能再建稷下學宮?”

  “朕不僅要在京師建立學宮!”

  “大夏各州道的首府,也當建立學宮,讓各地學子就地求學,不必全都擠破頭,全都涌到京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秦昊所說的,自然是后世的大學制度。

  學宮,就是大學。

  而太學院和稷下學宮,就是后世的清華北大。

  除此之外。

  各地也要建立大學,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也為地方留住更多的人才。

  否則。

  天下的人才,都齊聚在京師,不僅太卷,會讓人才埋沒。

  而且,在虹吸效應之下,各地的人才被抽空,越來越衰敗,京師越來越興旺發達。

  各地之間的發展水平,越來越大,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時間久了,是要出亂子的。

  王孝儒老邁的身軀一震,徹底震撼了。

  自己終究還是小覷了皇上!

  皇上的格局之大,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稷下學宮,只是一個開始。

  皇上的真正目的,是在天下各個州道,都建立學宮,供學子們求學。

  一個國家,如何才能發展,才能強盛?

  歸根到底,兩個字——教育。

  只有大興教育,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國家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大夏為什么能夠在數千年來,都獨占鰲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

  主要是因為科舉制度的相對先進,讓大夏百姓重視教育!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只可惜,儒門經過千載風風雨雨,興八股文,不僅壟斷教育,而且固化思想,才讓大夏衰落,陷入百年屈辱。

  成也儒門,敗也儒門!

  而秦昊這一次大興學宮,可以說是從根源上瓦解了科舉制度...

  王孝儒跪地,熱淚盈眶:“皇上,您此舉,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臣...唯有欽佩!”

  “可是...”

  “臣擔心,兩個最高學府,會不會互相競爭,互相傾軋?”

  秦昊道:“你的擔憂,不無道理!太學院和稷下學宮,如果都是最高學府,那么必定會互相競爭!”

  “不過...”

  “競爭不是什么壞事。有競爭,才有進步。”

  “而且,朕如此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閥壟斷...”

  王孝儒心中咯噔一下,面露恍然之色。

  他身為儒門中人,自然知道,儒門對科舉考試的壟斷何等恐怖。

  最嚴重的時候,公然徇私舞弊,泄露考題,將天下公義和大夏律法,都絲毫不放在眼里。

  滿朝文武,皆是通過師生的裙帶關系,通過無比選拔而上,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對于弊端視之不見。

  就連諸葛云這等棟梁之材,都被埋沒,只能留連在煙花之地,一生郁郁不得志。

  稍有才華之人,就算憑著關系和運氣,僥幸入朝為官,也難免受人排擠。

  到了最后。

  朝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皆為庸碌之輩。

  吏制如此昏暗,距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秦昊設立兩個最高學府,就是吃一塹長一智,防微杜漸,讓兩個學府之間競爭,盡可能避免學閥出現。

  “除此之外...”

  秦昊道:“太學院和稷下學宮,再加上武英院。一理,一文,一武。”

  “太學院更注重格物、化學等理工學科,稷下學宮重視儒學,武英院重軍事。”

  “三個學府之間,各有所長,因材施教,方為正道。”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秦昊并沒有說。

  若是讓羅剎、天竺、南洋的留學生,進入太學院學習。

  那么沒幾年時間。

  大夏的先進科技,就會被他們偷的一干二凈。

  到時候,他們就不需要大夏,自然會另起異心。

  因此,秦昊需要建立稷下學宮,不僅可以傳播儒學,將大夏的文化傳遍天下,擴大影響力。

  而且,這些留學生,就算是絞盡腦汁,也只能學到之乎者也,學不到什么真本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