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虎目微紅的收下了包裹,周澤又道:“還有一事,原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因為那當朝太尉高俅的逼迫,不得已帶著老母離京。我料他多半是要到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麾下尋求庇護,你在那里也留意著。”

    算算時間,原本軌跡中下落不明的王進這個時候應該已經離開了史家莊,如果真是要去延安府,也差不多到了。

    后來史進去到延安府找他,卻沒發現蹤跡,可能王進半路上又有了別的去處,不過讓韓世忠留意著總是沒壞處的。

    魯智深道:“這位阿哥的名號灑家也曾聽過,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漢子,韓五你若是能結交與他,互相之間有個照應,得他指點些武藝也是好的。”

    “兩位兄長囑托韓五銘記在心。”

    韓世忠揮淚拜別兩人,回歸軍中去了。

    半月之后,渭州城內的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周澤也開始準備要離開。

    去江南兩浙路不是他一時心血來潮,畢竟十幾年后大宋百姓會受一場劫難,身處這個風起云涌的時代,周澤是不甘心無所作為的。

    如果周澤現在跑到別人面前說出來,怕是會被當做精神病。

    而且現在蔡京等人在徽宗皇帝面前歌功頌德,自己如果觸了這個霉頭,怕是頭上就會多出個妖言惑眾的帽子,連保全性命都困難。

    所以還是要小心低調,而兩浙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原因呢,就是這個時候的道君皇帝為了修建萬歲山,搞得江南一帶百姓民不聊生。

    崇寧四年(1105年),徽宗皇帝為了一己私欲,開始著手命人建造帝國最大的園林建設工程——艮岳,在蘇州設置應奉局。

    蘇州人朱勔于山石素有心得,被蔡京推薦管領應奉局,專事在東南江浙一帶搜羅奇花異木,嶙峋美石。

    花石到手后,多經水路運河,千里迢迢,運往東京汴梁城,十船一組,稱作一“綱”,這就是“花石綱”名稱的由來。

    花石綱持續至今,大率太湖,靈璧、慈溪、武康等地的奇石;兩浙花竹、雜木、海錯;福建異花、荔枝、龍眼、橄欖;海南椰實;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諸果;登、萊、淄、沂海錯、文石;兩廣、四川異花奇果,都是搜求強奪的目標,侵擾范圍之廣,以兩浙最嚴重,波及遠遠不止于東南一帶。

    為保障“花石綱”的運輸,關系國家民生之重的漕運都被擠在一邊,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強征來運送花石。

    全國上下,征用的民夫超過百萬人,加上盡心盡力的朱勔一伙等人,只要聽聞何方何處何家有奇石異木,就不惜破屋壞墻,踐田毀墓,致使天下蕭然,民不聊生。

    徽宗皇帝本人對此事的癡迷尤其令人驚嘆。

    文獻中提到,有一安徽靈璧縣產的巨石,用大船運往京師,需拆毀城門方能進入,上千人都搬不動,入城之后,徽宗大喜之余,御筆賜名“卿云萬態奇峰”,并懸金帶于其上。

    更有甚者,宣和五年,太湖所產一石,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極,竟封石為侯——曰“盤固侯”。

    華亭有一株唐時栽種的古樹,朱勔等看中后,因枝干巨大,無法通過內河橋梁,只能改由海運,結果是“舟與人皆沒”,樹和人都葬身大海,成為一起大樹進城的古代悲劇版本。

    這種奇巧淫技,奢靡至極的情況,也直接導致了方臘舉旗的發生。

    大宋王朝雖然表面上一派繁榮,其實內部早就已經蘊涵著深刻的矛盾和問題。由于土地兼并現象嚴重,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再加上富豪隱瞞土地,導致財政收入銳減。

    財政的虧空迫使政府不斷增加賦稅,除了繳納名正言順的“兩稅”之外,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給民眾造成沉重負擔。

    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其中北宋160年中就發生了230次,另外203次發生在南宋。

    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農民起義,宋代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數目之多是空前絕后的。

    這也是神宗皇帝繼位之后大力支持王安石施行變法的原因。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御,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

    從新法次第實施,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后,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由于新舊黨爭,再加上神宗皇帝駕崩,新法最終失敗。王安石也在神宗駕崩之后的第二年去世。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比起某些人總結的“變法”的毛病,最最致命的,其實就是文彥博的一句實在話:“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管你王安石這么變到底為什么?管你能不能富國強兵?變法動的是大地主的利益,而大地主一般都是朝廷官員所處的家族。

    所謂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動了士大夫的利益,人家當然要跟你玩兒命!

    以王安石變法時的處境和承受的壓力來看,與天下士大夫為敵,哪怕是商鞅再世也難成功。

    可笑的是徽宗皇帝和他所信任的如蔡京童貫這樣的高官們,能力是有的,卻只顧著玩弄權術,驕奢淫逸,對于王朝的弊端視而不見。

    這樣下去,就算是沒有強敵環伺,也遲早會因為內部矛盾而崩潰,這是必然的事情。

    而對于周澤來說,越是動蕩的地方,就越適合自己發展。

    雖然現在的梁山是個無主之地,但周澤并不打算現在占據那個水滸故事的中心地點。

    所謂槍打出頭鳥,梁山在京東路上,水滸中四大寇,朝廷之所以最先征繳梁山,除了高俅等人從中作梗以外,就是因為梁山地處京畿之地。

    江南兩浙路就不一樣了,一來離東京汴梁數千里之遙,二來這個時候江南的百姓怨聲載道,正適合招攬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