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子女往往也會犯跟父母一樣的錯誤,我們都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去思考問題,進而還想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人總是會說“我是想讓你快樂”、“我是為了你好”、“我希望能給你幸福”等等類似的話,可仔細去想會發現所有這些話的主語都是“我”,而不是對方。

    其實都是自己想要怎么樣,而沒有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為他著想。

    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那主語也就會變成“你”。

    而往往這些人都是我們最親的人,因為熟悉,因為認為感情很深厚,所以理所當然的將自己最壞的部分都毫無保留的展現了出來。

    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

    就因為此,人總是將溫柔跟耐心留給了外人,而把糟糕跟負面情緒都給了家人。

    過后然后又會懊惱自責,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跟媽媽道歉了嗎?”秦錚柔聲問到陸詩詩。

    陸詩詩點點頭:“道歉了,認錯了,也保證以后不會再這樣,可我心里卻依然很難受。”

    “這些事我們有時候真的無法避免。”秦錚勸到陸詩詩:“因為是最親的人,我們會放松下來,有些話不再過腦子,壞情緒也不再隱藏。”

    “其實是可以避免的,為什么要說那些話,為什么要去傷害最親的人。”

    這是陸詩詩心中無法過去的坎。

    “媽媽不會放在心上的。”

    陸詩詩搖搖頭:“可我還是傷害了媽媽,就因為她是媽媽,就理應承擔這些傷害嗎?”

    不管是外界的聲音還是內心的聲音,只要是當了媽媽的人,就總會聽到“媽媽應該這樣,媽媽應該那樣”的話,比如“媽媽就應該把好吃的讓給孩子”,“媽媽就應該去愛孩子”......

    無形中,媽媽就成了枷鎖。

    而多少子女就是因為看到媽媽累,才不想再要孩子。

    不想自己跟父母一樣那么勞累,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要跟自己一樣痛苦。

    “錚哥,你說我們會不會太自私了,自私的孕育,自私的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很好,但同時長大的過程也很痛苦啊。

    如果他們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他們也就不會經歷這份痛苦了。”

    陸詩詩不知道自己今天怎么這么的多愁善感,可她的心里就是莫名的特別不好受。

    秦錚在陸詩詩第一次懷孕的時候就看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書,還咨詢了醫生很多的問題,因此他知道陸詩詩這樣很大原因是由于孕期各種激素變化引起的。

    他無論說什么,都不能幫到她,他能做的就是陪在她的身邊。

    在她心情不好的時候,他的陪伴對于她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媽媽。”

    三小只也很擔心陸詩詩,敲了敲門在秦錚應答后,他們推開門走了進來,圍在了陸詩詩身邊。

    陸詩詩看著他們仨已經有少年初模樣的臉龐,輕柔的一一撫摸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