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旅行從攝影開始 > 第102章 打阿嘎
  沿著聲音走去,上面果然是一個寺廟,看起來還在維修中。

  走到大門,門口有兩個藏族人很客氣的對幾人說道:“古如寺正在維修當中,是禁止游客參觀的,你們回去吧。”

  曾云高上去就說:“我是國土局的,正在為國土資源進行調查,能讓我們進去看一看嗎,主要是看室外。”

  “室外?”

  這個人確定了一下,見曾云高點頭了這才打電話和廟里的人通話。

  藏族人,特別是寺廟當地的藏族人,對廟里法師們都是很尊敬的,在外面拍一拍建筑什么的可以,但絕對不可能放別人到佛殿的內部進行拍攝的。

  寺廟里面的人還會考慮一下影響,有可能同意,但這些當地居民才不會管你是那個單位的,趕走就完事兒了。

  過了一會兒那人才回來說道:“你們可以進去。”

  三人這才進了這所正在維護的大型藏寺。

  由于不接待客人了,寺廟里顯得比較空曠,但空曠只是指進門之后,大殿之前的那個廣場比較空曠,沒幾個人走,大殿的樓頂是絕對不空的,甚至十分擁擠。

  之前他們聽到有人在合唱,那群人現在就在大殿上面呢。

  之前只以為唱,但現在看來別人一邊唱還一邊跳,拿著個東西不停的打在房子上面,也不怕被壓塌了。

  幾人現在正往前面走啊,陳星就問曾云高。

  “曾哥,他們這是在干嘛呢?”

  他也搖搖頭,道:“不知道,我這也是第一次看見,誒,徐狄,別看了,你去拍后面個點去。”

  “好。”

  徐狄一個人往后面去了。

  他那邊比較簡單,就是路有點遠,看地圖上顯示的,他得先沿著寺廟后面的坡一直往上,到寺里面僧人們日常睡覺休息的地方,拍一拍那邊以前是宗教用地的地塊,現在為什么好像變成了田地。

  曾云高這邊就簡單一點,對現存的一個殿堂進行拍照取證就好了。

  之前大家還不知道怎么回事,但現在都到地方了,一看就知道需要取證的那個大殿肯定荒廢掉了,如今多半也在維修當中。

  徐狄走了之后,他們還在原地看了會兒上面跳舞唱歌,這才興致勃勃的往需要取證的地方走去。

  陳星說道:“也不知道他們唱的什么,不過還挺好聽的。”

  “音樂的旋律是沒有國界的,如果只聽旋律的話,能流傳到現在的曲子都很不錯,我以前在西疆也聽到過很多當地人民歌,和現在們聽到的就有點相似,不過調子沒這么宏大。”

  “像是宗教音樂。”

  “對。”

  兩人走到了一個側殿來拍照。

  這個側殿的頂已經塌掉了,不過里面看著也是那種很久沒住人的樣子,應該不會有人受傷。

  曾云高一邊用平板電腦拍照取證,一邊說:“我聽說上個月這邊下了大冰雹,不知道是不是冰雹惹的禍,不然這種有人氣的寺廟建筑不至于會自然倒塌。”

  ….照片一共要拍三張,兩張近景一張遠景,這樣能最大程度的還原地塊的樣式。

  他們拍照也是用陳星在辦公室里看到的那種軟件,不過沒有在電腦里那么清晰,點擊拍照后平板電腦上會有個箭頭的標識,比如你只能在十多米外對著建筑拍攝,地圖上就會顯示在該方向的十多米外有一個箭頭指向這個建筑。

  陳星很喜歡這個地圖,羨慕道:“果然最好的東西都不是民用的啊。”

  “民用哪里需要這么多功能,現在的地圖軟件不也挺好的嗎?”

  “就是有些不準。”

  “別往深山老林走就沒事。”

  曾云高說著,已經拍完了這個建筑的三張照片,正在標注建筑編號,這時候一個穿著紅色僧衣的僧人走了過來,說道:“你們是國土資源局的?”

  曾云高恩了一聲,道:“你好。”

  “那就太好了,我們正想問問我們土地的問題,我們換個地方坐著聊吧。”

  陳星一下就有些傻了,他知道曾哥也就借用一個名頭,并不是真正的國土資源員工,而且就算是,他們也不是本地的啊,哪里能和別人聊這么高深的土地問題。

  不過曾云高的反應也快,說道:“這得你們去縣里自己問了,我們是市里的,只負責檢查地塊的用途。”

  僧人還有些失望。

  “我叫傲日其郎,師傅讓我來招待你們。”

  曾云高想著今天還有人跟拍自己呢,可不能被拍工作時間還在劃水的畫面,就搖頭說:“我們就在寺里拍攝兩個地方,拍完就要走了,巴河這邊我們還有很多任務要完成,謝謝你了。”

  陳星到是很感興趣,但他得跟著曾云高。

  傲日其郎好像也沒什么事情,跟著走想要送送他們,路上順口介紹道:

  “我們東古寺是按照密宗的壇城設計的,前面是正在維修的大殿,一共有三層,底層是藏式,中層是漢式,頂層則是尼泊爾風格,不過整體設計的根基是我們藏族人的民族藝術文化。”

  陳星問道:“他們在上面是在做什么?”

  他很好奇為什么會有一大群人在房頂上唱歌跳舞,還那么整齊的前后移動,就不怕房子被共振壓得塌下來么?

  “打阿嘎,這是我們藏族修地面和屋頂的一種傳統方式。”

  傲日其郎指著空地上的建筑材料說道:

  “這是我們高原上特有的一種黏土,通過反復的擊打壓實在鋪好的石子上,從而形成堅實的地面,用這種方式修建的屋頂能像大理石一樣平滑,并且堅固耐用,千年不壞。”

  “要這樣擊打和踩踏多久?”陳星問道。

  “從最大塊的石頭,到小塊石頭再到黏土,這幾層一共要像這樣反復捶打一個月的時間吧。”

  陳星點點頭。

  這種傳統的建筑方式除了有點麻煩之外,安全性完全不亞于鋼筋混凝土地面。

  好幾層的建筑材料,以及上百人歷經一個月的反復捶打,陳星實在想不出除了天災和長久的時間以外,還有什么方式可以擊倒這樣的房子。

  更難得可貴的是,如果未來房子倒塌,這些建筑材料也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

  他們原本也就是石子,黏土而已,沒有任何現代材料。

   .

  采茶紀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