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糜漢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
  在來到孫權身前后,司馬懿率先對著孫權一拜,“魏臣司馬懿拜見驃騎將軍。”

  司馬懿之前擔任的官職是魏太子的中庶子,這是專門輔弼曹丕的官職。

  而在今年,他被曹操轉任為魏王軍司馬,專門為他籌劃軍機。

  所以如今司馬懿乃是魏國官僚,并不是漢臣。

  看著一身黑衣的司馬懿,孫權回想起了當初呂蒙曾向其請求的一件事。

  當時呂蒙出征在即,卻向其請求帶司馬懿一起出征。

  呂蒙的理由是司馬懿既然是為了兩家共同出兵一事,替曹操出使江東,那么理應帶其一起前往公安審觀己方大軍進展。

  呂蒙的第二個理由是將司馬懿帶在軍中,也可令其詳觀江東大軍戰力。

  這樣將來等司馬懿回到北方,曹操從司馬懿口中了解到江東現今的戰力后,亦不會輕易對江東進行征伐。

  雖然現在看來,當時呂蒙的第二點理由,在糜旸屢次大勝江東大軍后,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但在當時,呂蒙的這兩個建議,是說服了孫權的。

  特別是呂蒙的第二點理由。

  孫權深知他與曹操聯盟,乃是為了共同的敵人劉備。

  一旦劉備被擊敗,那么得到荊州實力大增后的他,勢必又會成為曹操的頭號打擊對象。

  所以為了宣揚己方武威,震懾北方之敵,孫權當時也就同意了呂蒙所請。

  至于將來曹操會不會以貿然扣押使者為口實出兵伐他,這一點孫權倒是一點都不擔憂。

  等他拿下荊州之后,就算沒有司馬懿這事,曹操也會將攻伐的主要目標轉向他。

  至于留在曹操那里的口實話柄,他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不差阻止司馬懿北返這一件事。

  而為了完成呂蒙所請,孫權還特地遣使去往北方告知曹操,他將司馬懿暫時留在江東這事。

  孫權命使者告知曹操將司馬懿留下的理由是:

  “帶使者隨軍,以觀臣進軍之急,不負魏王之望。”

  曹操可不是他的兒子曹丕,會被孫權的外交詭術欺騙的團團轉。

  他一眼就看穿了孫權此舉的意圖。

  只是當時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關羽的大軍身上。

  他沒有其余精力去關心,他早就忌憚的司馬懿的生死。

  況且他現在還需要孫權出兵,與其共同夾擊關羽。

  所以在孫權的使者跟他稟報了這件事后,他對這件事不置可否。

  一切等先擊敗關羽再說。

  在孫權的支持及曹操刻意的忽略之下,司馬懿就這么被呂蒙帶在身邊一個多月。

  若不是今日他請求孫權接見,恐怕孫權都忘記了,現今在大軍中還有司馬懿這樣一個魏臣在。

  孫權用疑惑的目光打量著司馬懿。

  雖然他對司馬懿的突然求見表示不解,但看司馬懿對其執禮甚恭,一點都不像糜旸那樣對其毫無半分敬畏之情,這讓孫權的內心中感到十分滿意。

  因此他語氣溫和的對司馬懿問道,“魏使臣求見孤,是有何要事嗎?”

  隨后孫權好似察覺到了司馬懿為何而來,因此他對司馬懿繼續問道:“使者可是想回中原了?”

  在孫權看來,若是司馬懿今日來求他這件事,他大可應允。

  隨著呂蒙病重,己方大軍連番慘敗之下,將司馬懿留在江東大軍中,已經沒有意義了。

  面對著孫權的詢問,司馬懿拱手道,“外臣心中有此求,但今日外臣求見君侯,并不單單是為此,外臣是來為君侯獻計也。”

  聽司馬懿如此說,孫權來了興致,一個魏臣竟然會向他獻計,真是有趣。

  他輕輕的咦了一聲,示意司馬懿繼續說下去。

  得到孫權允許后,司馬懿接著言道:“君侯至公安,可是要退兵?”

  司馬懿的第一句話一出,孫權的臉上立馬浮現了凝重之色。

  他來公安的目的,他并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呂蒙都猜錯了,這魏臣又是如何猜到的。

  “外臣何出此言?”

  見孫權發問,司馬懿接著言道,“君侯親至公安,一或為攻,二或為退。”

  “而自從君侯來后,對黃將軍三將封賞之后,便無其余舉動。”

  “軍情緊急,一刻不容耽誤。”

  “君侯既不召集諸將商議軍情,又不命軍中士卒繼續打造攻城器械。”

  “若君侯此來為攻,不該如此。”

  “故而懿猜測,君侯今來,不為攻。”

  “而君侯若是不為攻,則必是心存退兵之念。”

  見司馬懿有理有據的推斷出了自己的真正意圖,孫權不禁對往日他有所忽略的司馬懿,高看了一眼。

  司馬懿接著說道,“然懿以為,君侯如今不應退兵,放棄拿下公安的大好時機。”

  聽到司馬懿竟然說,如今是拿下公安的大好時機,孫權臉上流露了輕笑。

  江東大軍連敗,軍心士氣已經不振,反觀這時的公安上下一心,現在怎么會是攻取公安的大好時機呢?

  司馬仲達不過如此。

  看著孫權臉上流露出的不以為然之意,司馬懿并不意外,他只是繼續說道,

  “如今公安人心堅固,非常力所能扭轉。”

  “但若是公安城中糧草即將不濟了呢?”

  司馬懿的語氣很是和緩,但他的最后一句話落在孫權耳中,卻如一聲驚雷般炸響,引得孫權臉色大動。

  “仲達言公安城糧草不濟一事,何解?”

  孫權的臉上這時滿是焦急詢問之色。

  “荊州今歲本就缺糧,公安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其城中儲糧定然不多。”

  “糜旸為了守備公安,求取數千蠻兵以為援助。

  加上他之前所率領的三千大軍,合先前公安城中的三千士卒,再加上城中先后兩戰受降的眾多江東士卒,現今公安內外當有約萬五戰兵。”

  “萬五戰兵一日所耗之糧,就算不是戰時,也絕不是一城所能支撐的。”

  司馬懿因為之前日夜待在呂蒙身邊,而呂蒙在討論一些不重要的軍情時,也不曾讓司馬懿避諱離開。

  所以他從呂蒙那里,知曉了不少關于荊州及公安的情報。

  “現今乃是冬季,公安又為大軍所圍,糜旸無法從外獲得糧食補給。”

  “在如此種種之下,公安一戰已持續近兩個月,公安城中還會有多少軍糧呢?”

  “依懿所料,最多不出二月,公安城中糧食必盡。”

  “若城中軍糧喪盡,縱使公安城中軍心如何穩固,又有何用呢?”

  “君侯難道不想虎吞公安,生擒糜旸乎?”

  司馬懿俯身向孫權訴說著他的判斷,在孫權沒看到的地方,他的眼中散發著異樣的光彩。

  若論察明時勢,出奇應變,在曹魏一眾謀臣中,他都是佼佼者。

  而當司馬懿說完后,孫權的臉上已經浮現了狂喜之色。

  孫權想拿下公安嗎?

  想,他做夢都想。

  公安一旦被其拿下,武陵與零陵二郡他可不戰而降,荊州中最重要的南郡,也會暴露他的兵鋒之下。

  只要能拿下荊州,孫權都敢冒天下之大不為,偷襲盟友,還有什么是他不能舍棄的呢?

  而且公安一旦被拿下,糜旸就會落入他的手中,那時他在糜旸那里所受的所有屈辱,都可以有了宣泄之處。

  之前孫權之所以愿意聽從張昭所言,來公安后只守不攻,只是因為他知道公安在軍心大振下,已經不是可以拿下的了。

  但其實只要有機會能夠拿下公安,基于以上兩點原因,孫權是絕對不會放棄的。

  現在在司馬懿的分析之下,孫權得知了公安即將面臨缺糧的危機,而公安一旦缺糧,那就是他奪取公安最大的機會。

  見有機會奪下公安,孫權心情激動的起身來回踱步。

  但隨之,孫權很快反應過來了一件事。

  他用試探的語氣問司馬懿道,“你乃魏臣,現今又為何為孤畫計?”

  面對著孫權的這個試探,司馬懿坦然答道:

  “因為如今君侯與魏王乃是盟友。

  公安若被君侯拿下,關羽后路將斷,士氣必崩,到那時魏王必能擊潰關羽所部。”

  “吾既是在幫君侯,亦是在助我王。”

  司馬懿說的這個理由,并無半分虛假。

  雖然他心中惱恨曹操多次懷疑忌憚他,但如今他司馬家一家的利益,已經與魏國徹底捆綁在一起。

  若是一旦魏國的死敵劉備得勢,那對司馬懿而言也是大大不利的。

  現今雖然曹操率兵十萬兵臨樊城,但司馬懿知道那已經是曹操傾魏國之力,從各地抽調出來的最后十萬機動兵力。

  若是那十萬大軍再戰敗,魏國社稷就會面臨大難。

  為了避免這場災難的發生,見曹操在樊城無絲毫寸進的他,只能為孫權謀劃。

  他希望孫權可以從公安撕開荊州的一道口子,從而讓關羽的大軍崩盤。

  這也是當初他為曹操謀劃的,針對關羽的絕路之計!

  而司馬懿的這個理由,孫權在思考后,并沒有懷抱多大的懷疑。

  只是他也不可能,因此就完全信了司馬懿所言。

  司馬懿也知道因為他的身份敏感,孫權不可能完全相信他的話,所以司馬懿最后再對孫權言道:

  “依懿所料,君侯在公安城下,再守兩月,定然會有好消息傳來。”

  “君侯無須著急退兵,反正兩月之期轉瞬即逝,君侯何不等上一等呢?”

  “而且吾王正在樊城外與關羽對峙,若是這兩月內吾王能擊敗關羽,公安也將是君侯囊中之物。”

  “君侯莫要因為一時戰敗而輕易起退兵之念,以免后來后悔莫及。”

  “君侯莫忘今荊州一戰,乃是君侯與吾王兩家共同發兵,只要一家得力,則荊州必敗!”

  “這便是以守代攻之策。”

  當司馬懿說完這番話后,一向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孫權,徹底心動了。

  他只要乖乖守在公安城外兩個月,只要不著急退兵,就可能拿下公安,這如何讓孫權不心動呢?

  孫權用贊許的目光看向司馬懿,他贊嘆道:“魏王能得卿相助,大幸也。”

  司馬懿面對孫權的贊嘆,臉上卻流露出慚愧之色。

  “北方才俊數量不可斗量。”

  “如懿這般才能平庸之輩,實在如過江之鯽數不可數,非如此,懿又豈能為使乎!

  君侯謬贊了。”

  司馬懿的自謙,在孫權聽來并沒有什么問題。

  當今已經統一北方的曹操,無論是論地盤的富庶程度,還是人才的儲備量,都是冠絕當世的。

  哪怕是劉備與孫權聯和,也只能堪堪能與曹操對抗而已。

  最后司馬懿提出了他想要回歸北方的心思,孫權高興之余,也就同意了司馬懿所請。

  ...

  在遙遠的公安城外,有一支萬余部隊正在快速行進著。

  在看見數里外的江東大軍營帳后,率領這萬余大軍前進的,主將陸遜的心情終于放松了下來。

  陸遜年近四十,但因為其保養得當,所以歲月在他的身上,并沒有留下太深的痕跡。

  他從外貌看去,就猶如年紀不足三十的年輕將領一般。

  相貌儒雅,若不是他如今身穿鎧甲,旁人見到他,第一眼都會將其當成一位文臣。

  自從收到呂蒙給他的書信后,陸遜在安排好陸口防務后,第二日就率軍出發朝著公安城而來。

  在呂蒙給陸遜的信中,詳細言明了如今江東大軍所面臨的危局。

  呂蒙還隱約在信中透露出,雖然他此番讓陸遜率軍前來,名義上是為了讓陸遜領兵斷后。

  但實則是有提拔陸遜之意,令陸遜為其代掌這數萬江東大軍。

  知道呂蒙這層心意的陸遜,為了江東,為了自身,他都沒有絲毫拖延行軍的理由。

  而其實在知道了江東大軍經歷的慘敗之后,陸遜卻不如其他江東將領那般悲觀。

  在他看來,他有一計可使江東軍勢復振,進而規取荊州。

  陸遜領著萬余兵馬,很快就到達了江東大軍的營帳外。

  而在他到達后,陸遜立馬就被大營外的斥候所阻。

  在被阻攔之后,陸遜命令身后的萬余部眾停下了繼續前進的腳步。

  他從懷中取出呂蒙命令他來此的調兵文書,令斥候回江東大營轉呈給呂蒙。

  陸遜這時候還不知道孫權已經到了大營之中。

  這名斥候在取得調兵文書之后,回了江東大營中,將此事稟報給了韓當。

  韓當在收到這個消息后,臉上流露出欣喜之色。

  救兵來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