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糜漢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
  盡管是在盛怒之下,但是曹丕并沒有直接下令張遼率軍出擊。

  因為現在張遼手中雖然有著三萬戰力彪悍的曹魏中軍,但是相比于樊城外的六萬漢軍,數量上還是有些懸殊的。

  曹丕想讓張遼主動出擊,是想讓張遼為他擊潰漢軍雪恥,不是想平白送給敵軍一場大勝。

  而曹丕縱算再如何不通兵略,他也知道要想在野戰中正面擊敗敵手,那么己方的兵力至少不能弱于敵方。

  于是乎為了完成心中的那個目的,曹丕發出的第一道詔令便是召集各地的曹魏虎將前來。

  而曹丕的第二道詔令便是讓中領軍朱鑠,率領著三萬從各地集結而來的外軍火速南下。

  在之前曹丕親征之時,他便從洛陽帶來了八萬大軍,號稱二十萬。

  雖然那八萬大軍不全都是曹魏的中軍,其中只有五萬左右才是。

  但是后來在曹丕天子詔令的不斷催促之下,集合在宛城內外的魏軍,早已經超過十數萬之眾。

  而這十數萬大軍中,單單正卒就有接近十萬之眾。

  這便是曹魏傲世天下的實力。

  這也是曹丕可以任性打這場仗的最大資本。

  本來宛城內的中軍有五萬之眾,那五萬曹魏中軍之前在曹丕的命令下,被張遼帶走三萬南下,所以目前宛城中只有兩萬曹魏中軍。

  論戰力,曹魏中軍的戰斗力是北方諸軍之冠。

  所以按照常理來說,曹丕應該讓朱鑠率領另外的兩萬曹魏中軍南下才是。

  只是曹魏中軍是曹操留給曹丕震懾地方,保護曹家的最大底氣。

  曹丕再如何昏聵氣憤,也不可能將身邊的中軍都派出去,從而讓自己身處在一群地方軍之中。

  而朱鑠所帶領南下的三萬的外軍,他們的前身本就是曹操生前留在地方的中軍,所以這三萬外軍的戰斗力亦是不差。

  正面對抗的話,用他們與樊城外的漢軍對陣已然足夠。

  更何況就算出戰不利,宛城還有數萬魏軍可以作為后盾。

  而在朱鑠率軍離開宛城的時候,時間已經悄然邁入了漢章武二年元月。

  本來元旦一日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節日,特別是身為天子的曹丕,這一日他是要大宴群臣開展朝會的。

  而這種禮儀以往是曹丕很重視的方面。

  只是出了那一檔子事后,曹丕很顯然沒有了慶祝的情緒。

  曹丕不想慶祝,他底下的大臣更是一嘴都不敢提過元旦的事。

  這段時間以來,宛城中的大臣哪怕是心中不想魏軍出戰的,這時也只能絞盡腦汁的為曹丕思考如何擊敗漢軍的策略。

  鮑勛的血現在可還在議事的大殿中,未被洗去呢。

  本來應該因為元月而充滿歡聲笑語的宛城,這段時間的氣氛卻壓抑的很。

  甚至這段時間以來,宛城上空的天氣都是陰云密布的,那黑壓壓的烏云壓得城內的人快要透不過氣來似的。

  現在宛城中的曹魏諸臣都很羨慕領軍南下的朱鑠,至少他不用在擔驚受怕的環境中提心吊膽。

  在曹丕的高壓催促之下,許多條詔令從宛城發出快速的送往四方,那些詔令是發給各地曹魏的成名多年的統兵大將的。

  關羽與張飛皆是萬人敵如何,質量不夠,數量來湊,這便是曹丕現今心目中的想法。

  而就在整個宛城內外都因為曹丕的怒火開始忙碌起來時,一位身穿錦服的老者緩緩登上了宛城的城頭。

  這位老者便是時任大魏侍中的劉曄,劉子揚。

  劉曄看著下方不斷從城門口奔出的各路信使,他一雙似乎可以看穿世事的目光中,隱隱閃耀著擔憂之色。

  最后劉曄無奈的嘆息一聲,他看向了天上似乎要壓向腳下這片城池的烏云。

  天空陰沉,不見絲毫陽光。

  這時一陣微風從城墻上吹過,帶起了劉曄背后的發絲,感覺到自身發絲在風中飛舞的劉曄,伸出手去感受著這在天地間突然而起的寒風。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宛城這方天地間的寒風正變得越來越迅疾。

  “這天下,風已起。”

  “那天上的烏云,又可以遮蔽日光多久呢?”

  察覺到這一幕的劉曄,如自語般說出他心中的推斷。

  曹魏良才最多,在許多賢才陸續去世后,如今世人公認的曹魏第一智者乃是賈詡。

  但是世人不知道的是,被公認為曹魏第一智者的賈詡,心中卻頗為佩服著一個人,這人便是劉曄。

  “帷幄設計,坐照千里,淮南子揚也。”

  劉曄在說完那番推斷后,又自嘲般地笑了一聲。

  這天下間的風,自桓靈以來,又何時停止過呢?

  本來劉曄以為隨著許多英雄賢才的相繼離世,這天下會安定一段時間。

  但是現在想來,只要世上一日有人,那么那帶著血腥的寒風就一日不會停息。

  想通這點的劉曄重重地發出一聲嘆息。

  因怒興師,豎子之為!

  ...

  朱鑠身為曹丕的好友又是心腹大臣,他當然知道曹丕現在心中的惱怒有多甚。

  所以在曹丕的詔令發出后,他率領著集結好的三萬魏軍快速的朝著偃城而去。

  在之前張遼率領三萬曹魏中軍南下之時,花了快二十天的時間。

  但是在朱鑠的帶領之下,三萬魏軍倍道兼程,不出十日就已經到達偃城之外。

  因為朱鑠是突然帶領著大軍南下,所以張遼是朱鑠到達離偃城外不遠處時,方才從斥候口中得知了這個消息。

  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張遼與杜襲眼帶擔憂地互相看了對方一眼。

  已經在南陽郡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他們二人就在樊城的不遠處,又豈會不知道呢?

  他們之前在知道糜旸的詭計后,就十分擔心曹丕會因此怒而興師。

  不過他們心中還是有著一些希望,他們希望宛城中的眾公卿大臣能夠勸阻住曹丕。

  但可惜隨著朱鑠領著三萬魏軍到來,他們心中的那一絲希望亦已經悄然破散。

  朱鑠在領軍到達偃城外后,便命令麾下的大軍在張遼大軍的大營旁安營扎寨,隨后他便徑直來張遼的大營中宣讀了曹丕的圣旨。

  在朱鑠所帶來的圣旨中,曹丕仍然任命張遼為這六萬魏軍的主將,只是他將張遼的作戰任務從守衛樊城,變成了擊潰樊城外的漢軍。

  嗯,是擊潰不是擊退。

  在朱鑠念完圣旨中的內容之后,朱鑠讓張遼接旨領命,但是張遼的臉上卻浮現一些猶疑之色。

  他并沒有馬上起身接旨。

  但就在張遼有些遲疑的時候,在張遼背后的杜襲推了張遼一把,示意他趕緊接旨。

  在被杜襲推背之后,張遼方才從猶疑中恢復,最后他暗自咬咬牙,上前從朱鑠手中接過了曹丕的圣旨。

  雖然曹丕的圣旨是用上好的帛書所寫就,但是當這封圣旨落入張遼的手中時,他只覺得手中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何為亂命?

  這就是。

  剛剛在接圣旨之前,張遼有想過給曹丕上書進行勸諫。

  但當他想到宛城中那么多公卿大臣都無法勸阻曹丕,而他自己一個身份敏感的大將,雖然表面上很受寵,但實際上又怎么能勸動曹丕呢?

  曹丕畢竟不是曹操。

  曹操是不會對他太過寵信,但是他見識卓遠,能清晰的分辨出自己的諫言是好是壞。

  至于今上,從今日的表現足可以看出,并不具備這種特質。

  在這種情況下,或許當他進行勸諫后,很可能會引得曹丕進一步盛怒,從而臨陣換將吧。

  既然曹丕已然決意出兵與漢軍決戰,那么身為臣子的他們縱算心中有多不愿,最后也只能照做。

  在諸將林立的大帳中,張遼一臉復雜神色的將曹丕的圣旨緊緊攥在手中。

  而見張遼已然接過曹丕的圣旨,朱鑠便來到張遼的下首站立,自張遼接過曹丕新的命令的那一刻,他也成為張遼的一位下屬。

  “傳令下去,全軍加緊操練,不日出征。”

  曹丕給張遼下達的新的命令,雖然是要擊潰樊城外的漢軍。

  但是曹丕亦在圣旨中說明,他已經在加急調來一眾武將助陣。

  所以短時間內張遼要做的便是加緊操練麾下的六萬大軍,讓他們盡快恢復到戰時的狀態中。

  當張遼的這個命令傳遍大帳中后,大帳中的諸將紛紛對著張遼一拜:

  “唯!”

  ...

  此刻在遙遠的洛陽宮城中,剛剛被曹丕封為齊公的曹叡,正在他的寢殿中聆聽著對面一位老者的教誨。

  這位老者正是剛剛被曹丕任命為齊公傅的賈詡。

  賈詡看著坐在對面認真聽講的曹叡,他眼神中的贊賞之意絲毫不加掩蓋。

  這種贊賞的目光,以往賈詡從未給過曹丕。

  在目前曹丕在世的諸子中,只有曹叡邁過十歲這個關卡。

  再加上曹叡是曹丕的長子,所以曹丕封曹叡為齊公的意味已經路人皆知。

  名為齊公,實為太子。

  在之前教導曹叡之前,賈詡就通過日常的觀察得知曹叡是個不同凡響之人。

  若要類比的話,論遠見曹叡可與曹操相比較。

  而在真正開始教導曹叡之后,賈詡才發現曹叡給他的驚喜遠遠不止如此。

  可能是因為天賦的原因,或可能是從小被曹操教導的原因,所以曹叡無論是在見識上,還是作風上都很像武帝曹操。

  即使因為年紀與經驗的原因,現在的曹叡還不能達到武帝在世時的高度,但由此可見曹叡的可堪造就性。

  賈詡自認為自己是一位名師,作為名師的他能教導一位高徒,亦是他頗為高興的事。

  賈詡看向曹叡問道:“近來南陽多事,有議者認為樊城臨近漢水,守之不易而敵軍攻之甚便。

  所以他們建議陛下放棄樊城,收縮防線固守,齊公如何看待此事?”

  賈詡知道曹丕讓他擔任曹叡的師傅,不是讓他教導曹叡經學典籍的,這樣的師傅曹叡太多了,曹丕是讓他教導曹叡智術之道的。

  所以賈詡的教學就一直是以時事問詢考教曹叡,通過此來教導他。

  而曹叡在聽完賈詡的話后,對著賈詡一拜后恭謹地答道:“不可。”

  “昔漢光武遣兵縣據略陽,終以破隗囂,先帝東置合肥,南守樊城,西固祁山,賊來必先爭這三城者,地有所必爭也。

  縱今羽率大軍攻樊城,亦不足慮。若敕諸將堅守,時日一久,賊眾自退也。”

  曹叡與曹操很像的一點是,他從不以名聲論斷一個人。

  甚至他對徒有其名之輩頗為厭惡,相反對賈詡這般名聲不好卻智計無窮的大臣頗為喜歡。

  這一點得益于曹操在世時對他的教導,亦因為他的生母甄氏的來歷問題。

  再加上這時甄氏還未慘死,曹叡的性情還未到達偏激的地步,所以他對賈詡的尊重是真誠的。

  而賈詡在聽完曹叡的回答后,他點點頭隨后加大難度問道:“今樊城外賊寇云集,議者多有意欲發大軍而剿滅之,齊公以為如何?”

  曹叡在聽完賈詡新的問題后,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就答道:

  “昔武皇帝圣于用兵,察劉賊棲於山巖,視吳虜竄於江湖,皆撓而避之,不責將士之力,不爭一朝之忿,誠所謂見勝而戰,知難而退也。

  今若大發兵馬進軍就樊城討關,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又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

  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此誠所宜深慮。

  夫守戰之力,力役參倍。故以上佳之計,應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威足以震攝強寇,鎮靜疆埸,將士虎睡,百姓無事。

  數年之間,中國日盛,南方二虜必自罷弊。自那時,天下何人是我大魏敵手?”

  聽完曹叡的這個回答后,賈詡不禁撫須微笑起來。

  若將來此子繼位,大魏至少還可昌盛數十年,而他賈氏一族依附在大魏的羽翼下,亦至少可繁榮數十年。

  而就在賈詡對曹叡的表現十分滿意的時候,突然有宦官進來對賈詡與曹叡稟報了一件事。

  這件事說的便是方才有圣旨來,將武衛將軍許褚急召前去宛城。

  并且從這名宦官的口中,賈詡與曹叡二人得知了曹丕為何如此做的原因。

  聽到這個消息后,曹叡的臉上浮現羞怒與擔憂之色,他立馬就要起身前去阻止。

  曹叡再如何聰慧,畢竟還是一位少年,性情不夠沉穩。

  而他急躁的舉動卻被賈詡所阻攔。

  在聽到這個消息時,賈詡不禁氣的揪下了幾根胡須。

  他臨走前千叮嚀萬囑咐,為何曹丕就是不肯聽他的。

  但是事已至此,深知曹丕為人的賈詡知道,現在的曹丕沒人勸得動的。

  所以賈詡急忙攔住了曹叡,并且對他耳語道:“齊公應好好修學,不可太早插手陛下的決策。”

  “齊公要將目光放在將來,這時不可觸怒陛下,母以子貴!”

  賈詡雖然沒有把話說的很清楚,但是聰慧的曹叡明白了賈詡話語中的含義。

  想到甄宓的他,當即放棄了心中想要勸阻的想法。

  見成功勸阻住曹叡,賈詡最后無奈的閉上了雙眼。

  大魏的希望,只能放在曹叡身上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