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糜漢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吳可征否 世子棄子
  張溫能夠在江東享有偌大名聲,并且能得到張昭的青睞,那自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他對劉備的回答,除去體現他的機智善辯之外,還暗暗闡述著一個道理。

  那便是既然孫權是聰明、仁智、忠誠之臣,那么他的太尉自然是不能隨便撤換的。

  而若是不撤換孫權的太尉之職,那么劉備話語中的機鋒亦在無形之間被張溫所化解。

  只是劉備乃是白手起家的帝王,他是不可能會被張溫這番話所擾亂節奏的。

  在大笑完后,劉備看向張溫的眼神已然不那么溫和。

  劉備將自己的身體仰靠在御座上,然后他看著張溫一字一句問道:

  “吳可征否?”

  當劉備的這四個字說出來后,在座的一眾漢臣臉上都流出自豪感。

  反觀張溫等一眾江東使者,乃至于在座的孫登、諸葛恪等人臉上的神色齊齊一變。

  既然張溫擅長暗中化解機鋒,那劉備就直接圖窮匕見。

  孫權現在名義上乃是漢臣,而劉備則是漢帝。

  以帝征臣,那一定是臣不對,還需要再找什么理由嗎?

  自然是不需要的。

  張溫用惶恐的眼神看向劉備。

  他本來以為在他暗中化解劉備的意圖,讓劉備名義上找不到出兵的理由之后,劉備就會打消出兵江東的念頭。

  這也是東漢兩百年來,肉食者們玩的并且遵守的一種政治潛規則。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備根本不像東漢的任何一位遵守游戲規則的帝王。

  相反現在看著劉備的張溫,從心中緩緩浮現起四個字:

  高祖之風。

  何謂高祖之風?

  尋找名義只是客套,我隨時可以掀桌子A你。

  這樣的做法不止在漢高祖身上出現過,幾乎西漢時的每位明君身上都有著這種作風。

  西漢的帝王,是制定游戲規則的人,他們從不喜歡遵守游戲規則。

  當心中的這種想法浮現后,張溫在劉備帶著玩味的眼神下,漸漸低下了頭。

  與蔣濟一般,他現在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亦正在慢慢加深。

  只是被孫權委以重任的張溫,哪怕是心中對劉備的敬畏不斷在慢慢加深,但他知道他現在絕對不能退縮。

  因為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孫權的一言一行。

  要是他對劉備的回答處置不當,那他很可能就會成為江東孫氏的千古罪人。

  在這種心態之下,張溫強撐起心中僅剩不多的那些勇氣。

  他對著劉備拱手答道:

  “皇漢,上國也。江東,小國耳。”

  “上國有征伐之兵,小國則有備御之固。”

  既然劉備都明顯流露出要征伐江東的意圖了,那么張溫自然也不會再講一些官場上的話。

  張溫做此番回答的時候底氣雖然不太足,但他還是強撐著將這句話講完。

  只是他的這番話落到在座的一眾漢臣耳中時,卻莫名有的有些可笑。

  當年國力與大漢并駕齊驅,乃至于在某些方面猶有過之的江東,沒想到今日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了。

  而劉備在聽完張溫的回答后,他的臉上卻流露出一些審視之色。

  劉備在思索一番后對著張溫最后問道:“江東如張卿者有多少?”

  見劉備突然問起自己這個問題,張溫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剛才不還是要想著攻打江東嗎?現在劉備怎么關心起這點來了。

  只是身為使臣的張溫,還是硬著頭皮回答道:“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當張溫的這句話傳遍高臺之上時,莫說一眾漢臣臉上浮現嗤笑之色。

  就是孫登與陳表等來自江東的人質,臉上也流露出一些尷尬之色。

  張溫的話語中還是自然的帶上一些吹噓之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劉備有意要攻打江東的情況下,身為使臣的他,也只能如此回答。

  張溫知道他的這番話瞞不住歷經世事的劉備。

  可是讓張溫再次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劉備在聽完張溫的話語后,臉上并不如其他漢臣一般浮現嗤笑之色。

  相反的是,劉備的眼神中有些許沉重之色顯現。

  只不過這些沉重之色,被劉備很好的掩飾下來。

  聽完張溫的這句回答后,劉備似乎是有些乏了。

  他在沒有對張溫有著明確回應的情況下,下令讓懷抱著忐忑之心的來自江東的那些人先行退下。

  包括孫登等人。

  等那些人都走后,高臺上就只剩下一眾劉備的心腹漢臣。

  這時一眾漢臣中的鄧芝似乎察覺到劉備有些心事,因此他便主動出來對劉備一拜后問道:

  “陛下可是真有征伐江東之意。”

  劉備見是被他信重的鄧芝出來問這個問題,他不由得點頭答道:

  “天下三家中,現在江東最弱,方才朕是有意先一統南方。”

  而在劉備點頭之后,高臺上的一眾漢臣中有許多人臉上都流露出驚訝之色。

  劉備自稱帝之日起,便將“北伐逆魏”定為今漢的最大國策,可以說這條國策是今漢的立國之本。

  在這種觀念下,方才劉備問張溫“吳可征否”在諸臣看來,可能只是劉備嚇唬張溫的話語。

  可是沒想到的是,方才劉備的心中是真的動了征伐江東之意。

  劉備有這番想法,倒不是說他是朝令夕改的君主。

  他只是想著趁自己還能征戰的時候,能為后世之君解決一個敵人是一個。

  見劉備肯定了自己的判斷,鄧芝并沒有繼續發問。

  因為若劉備真的決定打算改變國策為先南后北,那么這種事在劉備沒有明顯征詢臣下的意見時,以他現在的身份還是不貿然出言為好。

  在目前整個大漢中,能主動與劉備商談國策之事的不過三五人而已。

  不過就算鄧芝這時未再進言,但是在劉備確認鄧芝的猜測后,在場的一眾漢臣還是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劉備。

  在場的漢臣很多都不具備戰略目光,他們能做的就只是聽從劉備的詔令行事。

  似乎察覺到一眾漢臣向他投來的疑問目光,劉備亦看向了一眾漢臣。

  劉備知道他的臣子,在等著他內心中的決斷。

  面對著一眾漢臣的等待,劉備最后只是搖頭言道:“惜哉,江東多才士也。”

  劉備的話語中充滿著可惜。

  而他話語中的這層意味,亦代表著他放棄了改變國策的想法。

  在得到這個政治信號后,諸位漢臣心中的想法不一而足。

  有如劉備一樣惋惜的,有松了一口氣的,亦有失望的。

  至于劉備為何會放棄攻打江東的想法,諸位漢臣從劉備的話語中亦得知了答案。

  從表面上看劉備是因為張溫方才的表現,覺得江東還是有雋才的,所以放棄了攻打的想法。

  這一點不可否認是一部分原因,只不過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

  才士者,雋才與名士也。

  而當今名士,大多出身于世家。

  張溫便是出身于江東諸大世家之一。

  甚至以他當今在江東的名望,他對江東孫氏的態度可以理解為,目前江東各大世家對孫氏的態度。

  在方才的時候,劉備已然圖窮匕見。

  并且目前大漢的兵威是正盛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的方才的話語給張溫帶來的威懾力應該是很強的。

  但是盡管在這種情況下,從張溫的言語中不難看出,他還是擁護孫權在江東的統治的。

  劉備是帝王,見人見事,決不能只見一人一事。

  張溫的態度如此,足以代表著大部分江東世家的態度皆是如此。

  以大漢目前的國力,想一口吃掉曹魏是癡心妄想,倒是若想攻滅江東,是有可能的。

  可關鍵在于,滅國之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速戰速決,一種是持久戰。

  而決定這兩種情況的,除去大漢現在的國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看江東世家的態度。

  若江東世家大多還是支持孫權的,那么攻滅江東之戰很可能演變為一場持久戰。

  而以現在的天下情勢來說,一旦攻滅江東變成一場持久戰,從戰略上來說大漢就已經失敗了。

  目前天下間的情勢,是三足鼎立,而不是二分天下。

  正是因為這點原因,劉備才最終放棄了改變國策的想法。

  他不是孫權,絕不會只注重于眼前的利益。

  “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并魏之后,孫權還未深識天命者也,朕再將提枹鼓,順流而下耳。”

  最后坐在御座上的劉備,只能無奈的發出這聲低語。

  ...

  張溫不知道在他離開之后,高臺上的劉備在心中做了一番怎樣的思量。

  可是盡管不知道,但張溫從劉備方才的反應中,也已經察覺出一些異常。

  在心中隱隱有著擔憂之下,張溫想著要不要將此事通報給孫權。

  就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溫心中的憂慮越發深重的時候,鄧芝奉劉備之令,將孫登帶來了張溫的住處。

  正在惶恐間的張溫見到孫登到來,他臉上立馬浮現了驚喜以及如釋重負之色。

  在張溫出使之前,孫權就曾經親筆修書一封給劉備過。

  信中的內容很簡單,那便是孫權希望能讓今次他派出的使者與孫登相見。

  之前劉備對孫權的這個請求,還未拿定主意是否應允。

  現在劉備愿意答應孫權的這個請求,很明顯這是劉備對孫權此番遣使的示好,亦是他寬慰張溫內心的一種舉動。

  而鄧芝在將孫登帶來后,他便主動退出房屋之外,給了張溫與孫登獨處的時間。

  鄧芝是不擔心孫登會透露一些機密的。

  在整個荊州都防備孫登的情況下,若還能被孫登一個少年探得機密,那荊州的防御措施是得多垃圾。

  要是真如此的話,孫權早就打過來了。

  在房內好久沒見到孫登的張溫臉上浮現出激動之色,他主動對著孫登一拜:

  “臣拜見世子。”

  孫權現在的爵位是九江侯,身為孫權長子的孫登,在去年就被劉備封為九江侯世子。

  當張溫的這聲世子落入孫登耳中的時候,思念江東已久的孫登,立馬就主動將張溫扶起。

  等孫登扶起張溫之后,他臉上的激動之色比張溫還深重。

  身為質子遠在他鄉的孫登最怕的是什么,怕的不就是他父親忘記了他嗎?

  孫登可是一直心心念念想著有朝一日回歸江東的。

  現在孫權會主動派出張溫與他相見,這足以讓他忐忑不安的內心,受到極大的安慰。

  在扶起張溫之后,生性至孝的孫登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孫權近來的身體如何。

  雖然說剛才在高臺之上的時候,劉備已經向張溫問過這個問題。

  但是孫登也知道面對劉備的詢問,如果孫權真的身體不適的話,張溫是不會說實話的。

  百善孝為先,張溫見江東的世子是個生性孝順的人,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極大的欣慰之色。

  看來在荊州的兩年,孫登并未被劉備麾下的人帶壞了。

  面對孫登的詢問,張溫將孫權的身體狀況一五一十的告知給孫登。

  與回答劉備不同的是,在張溫對孫登的講述中,近來孫權的身體并不算很好。

  或許歷史上孫權是個很長壽的人,但是今世的局勢與歷史上有著很大的不同。

  這幾年來孫權一直處在心情郁悶的狀態中,而心情在古代是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的。

  只不過孫權目前也只是有所小恙而已。

  在得知孫權身體偶有小恙后,孫登的臉上流露出深重的關懷之色。

  看到孫登的這副神態,張溫心中的滿意之色愈發濃厚。

  張溫想起近來在江東中張昭一直在鼓噪著擁立孫紹為下任吳侯,他心中不免就難免充滿著擔憂。

  在注視儒家傳統的張溫眼中,吳侯這個代表著不同含義的爵位,豈能輕易賜予孫紹?

  在懷抱著這種想法的情況下,張溫知道他與孫登會面的時間不能太久,所以他對著孫登言道:

  “在溫從永安出發之前,至尊讓我轉告世子一句話:

  志存經略,博覽經書,恢崇德業,射御之術,當兼而有之。”

  見孫權只是讓張溫轉告這句話,孫登的臉上不免浮現些失望之色。

  在見四下無人之后,孫登小心翼翼的靠近張溫,他附耳問道:

  “張君,我什么時候能回到江東呢?”

  面對孫登的這句詢問,張溫面色一凝,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但為了不讓孫登心情積郁,他最后只能充滿安慰般答道:

  “江東的元氣,就快恢復了,世子莫急。”

  當張溫說完這句話后,孫登的臉上流露出一些喜色。

  漸漸長大的他,自然是懂得張溫話語中的含義的。

  只是孫登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句話張溫并沒有說出來。

  仲公子,亦快年滿十歲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