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明末:太子十萬火槍兵崛起 > 第67章 進南京
  鳳陽是大明王朝的皇陵,朱元璋的祖宗就在這里,所以鳳陽總兵就是守陵的。

  現如今朱慈烺這么說,那就是讓這個家伙繼續回去干這個活兒。

  雖然說的冠冕堂皇,但所有的人都明白,這就是坐冷板凳了,而且是冷的不能再冷的板凳。

  當朱慈烺說出這個話之后,周圍的這些人也都松了一口氣。

  他們都是駐守在南京城的大臣,如果要論罪責的話,馬士英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現如今馬士英也沒有遭到多大的懲罰,只是回到鳳陽總兵的職務上,其他人也不可能過多的追究,所以這些人才松了一口氣。

  當然了,馬士英畢竟獻城有功,如果要是在城門口斬首的話,那也顯得朱慈烺太過于苛刻。

  不過馬士英的罪行能夠免了,但他手下這些爪牙就不行了。

  這些人全部都是欺負老百姓的能手,在朱慈烺的授意之下,很快就被抓到了城門口,總共有三十多個人。

  這些人誰的手上也有人命,朱慈烺也懶得審了,全部就地問斬,。

  把腦袋掛在城門樓子上,讓所有的老百姓都看看,以后的南京絕對是一個新氣象。

  至于福王朱由崧,朱慈烺也懶得見了,找個地方圈禁起來,以后在高墻大院里過一輩子就行了。

  怎么說也都是皇族子弟,殺了的話有些太過分,而且就算是殺的話,也不能夠在這個節骨眼上,馬士英都沒有殺掉,更何況朱由崧了。

  周圍的人也都是出了一頭的汗,太子殿下處置問題真是相當的利落,這才半個鐘頭的工夫,弘光政權就沒了……

  隨后朱慈烺宣布軍隊進城,跟當初馬士英來的時候不一樣。

  馬士英帶著軍隊來的時候,南京城內大大小小的都被敲了竹杠,買賣大的敲個大的,買賣小的敲個小的。

  朱慈烺這邊可就完全不一樣了,人家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大軍進城之后是為了維持治安的,絕不是為了發財的。

  所以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光是在這一點上,太子殿下就已經是贏了,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也比較高。

  除此之外,朱慈烺看到南京城的周圍有很多難民,這基本上都是從北方來的,所以朱慈烺在南京城的四個城門設置了粥棚,讓這些難民多少能夠填飽肚子。

  當然了,朱慈烺這么做也是有其他的想法的,進入南京城之后,軍隊肯定會快速的擴編,到時候該如何的尋找兵源呢?

  江南的老百姓都比較富足,至少家里都能吃上飯,但凡家里能夠吃上飯,都不會跑去當兵的。

  這些難民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周圍的難民聽說南京開始施粥,還不拼了命的跑來嗎?

  對于太子殿下的人證,東林黨的大臣們極盡夸贊,又是作詩又是寫賦的,對他們的這個嘴臉,朱慈烺可是看的非常清楚的。

  都說是明朝的太監誤國,但朱慈烺看得非常清楚,崇禎皇帝就是被這些東林黨給忽悠了。

  要不然的話也不至于亡國的那么快,所以朱慈烺對這些人一點好感都沒有,只不過剛進南京城,該給的面子還得給。

  南京城的皇宮還算是不錯,畢竟是六朝古都。

  況且朱由崧登基的時候,把南京的皇宮里里外外修繕了一下,花費了巨額的銀子,可惜這家伙的命不好,這皇宮變成給朱慈烺修的了。

  進城的時候朱慈烺就已經說了,就算是要登基的話,那也得回到京城再談這個話。

  現如今朱慈烺以太子身份監國,等到什么時候恢復大明的領土,什么時候再談登基的事…

  先別說其他的,光說太子殿下的這個志氣,從大臣到普通的老百姓,那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再看看那個朱由崧,跑到南京之后,不管不問的,直接就要登基稱帝,從這里也能夠高下立判。

  幸虧被太子殿下趕走了,要不然以后跟著那樣的人,能有什么出息。

  不過也有一些人唱反調,這就是這些東林黨人了,他們認為南京是龍興之地,當年明太祖都能夠在這里登基稱帝,太子殿下又有何不可呢?

  表面上看這些人非常忠心,其實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慈烺看的非常清楚。

  這些人現在居于廟堂,就想著能夠混個一官半職,如果要是太子殿下回京城登基,那個時候還能有他們的位置嗎?

  對于他們的這個提議,不管是奏折還是當朝提出來,朱慈烺都是顧左右而言他。

  幾天之后,這些人也就明白了,太子殿下看著和氣,但是太子殿下決定的事情,那可是一點都不漏風的,還是別去觸那個霉頭了。

  而且這些人也感覺出來了,崇禎皇帝依靠東林黨人治國,但太子殿下好像沒有那個想法……

  這些人認為他們是讀書人,動不動的就想對當皇上的教育一番,而且經常把圣人言掛在嘴上,說的時間長了,還真以為他們是圣人在塵世間的代言人。

  只是現如今這個情況不一樣了,太子殿下雖未表現出來,但大部分人也看得清楚,太子殿下比較重視軍備。

  這也難怪了,天下安定的時候,以讀書人的圣人言論來治國,那是沒什么問題的。

  可現在天下未定,到處都有不穩定的因素,要是把圣人那一套搬出來,恐怕大明就要亡國了。

  經過了幾天的私下接見之后,朱慈烺也基本上把這些大臣認的差不多了,所以在進城的第七天,在南京城的皇宮里,舉行了一次大朝會。

  按照大明的規定,大朝會一個月舉行四次,每次都要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員參加。

  如果是外官前來京城辦差的,達到品級之后也要參加,每次都有幾百人之巨。

  “太子殿下駕到。”

  雖說不是京城的大殿,但南京的皇宮也算是頗具威嚴。

  曹仁禮非常高興的喊出這一聲,內心當中別提多高興了,跟著太子殿下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這也是所有太監的最高峰了,咱這輩子當真是值得了……

  新朝的第一個大朝會就這么開始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