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農女種田忙 > 第154章 府城之行前
大家都是聰明人,武先生能在這醫館做工那么多年,而且時不常的給他們贈藥、熬湯的,這些她可不認為武先生能自掏腰包,一次、兩次是可以,但是時間長了,誰家的老板會同意。
而武先生每一次都能做到,就足以說明他這個人的人際交往,十分的圓滑,頭腦也是很聰明的。如果說趙翠娥的肚子真的有問題,那在自己開口問了之后,這武先生就會有所警覺的。
而剛剛他在回答自己問題時,又故作平常的提到了女人生孩子兇險一說,這意味著什么不用明言。看起來這個武先生,雖然不恥那對母女的做法,但還是向著他們的。
畢竟在這個年代,女人不貞,那可就是要浸豬籠的下場,而那個趙翠娥的肚子里有了孩子,不管怎么說,那都是一尸兩命。武先生是個郎中,生命在他的意識里,那絕對是至高無上的。
徐苗拿過藥包,跟武先生打了個招呼,便離開了醫館。回到龐老板那里,老板娘已經給她準備了一個食盒,里面放了不少的點心,徐苗感激的接過來、道謝之后,趕著騾子回了小八家子村。
至于她在鎮上聽的那些話,還有武先生在醫館說的那些,她一個字也沒有跟老宅那邊說。原本她也就是打算自己知曉便是,沒想跟老宅那邊有啥瓜葛。
再說了,如今徐漢楊是童生,趙翠娥的身份也是水漲船高,老宅那邊就算再趙翠娥的肚子有錯懷疑,可那王道婆的解釋,也不是沒有道理,更重要的是,徐漢楊對趙翠娥可是一門心思,都到了這會兒,誰還能說點旁的了。
徐苗如果真的把聽到的、推測到的說出去,人家不僅不會感激她,還得說她居心叵測什么的,那到時候可就真的沒吃魚反而惹了一身腥……
……
廠房自打建成之后,徐苗就等著歐陽旻睿那邊的消息,原本說是中秋節他們要過來一趟的,可這都拖到了九月中旬,還沒有任何的消息。
不過她倒也是能沉得住氣,竟然真的沒有去追問,更加沒有焦慮。每天還是照看著豆腐坊,清算著自己手上的銀錢,還有未來家里的開銷。
眼瞧著就要入冬,菜園子里的黃瓜、豆角等都已經罷園,這日徐苗忙完了豆腐坊,正巧趕上了三郎、小五休沐,姐弟四人把菜園子里剩下的黃瓜、豆角、各種的青菜,都收了回來。
架黃瓜、豆角的架條都要碼齊、收好,來年還得再用。徐芽在院子里支了一個菜墩子,然后坐在小板凳上,把姐姐他們收回來的菜,切片、切絲。
小八家子的冬天,基本都是靠腌菜、凍白菜、土豆、蘿卜度日,徐苗去年冬天穿越到了這里之后,就覺得各種的苦日子,還以為是老宅那邊舍不得做干菜絲吃,鬧了半天,是這個朝代的人,沒有想過把菜切成絲、曬干,留著冬天好吃的習慣。
徐苗是個現代人,以前農村的爺爺、奶奶,一到入秋的時候,就會曬各種的菜絲、土豆干,然后等去城里他們家的時候拿過去,那會兒還真的當好東西吃呢。
徐苗就簡單的說了一下,徐芽便心領神會的明白怎么弄了,豆角切得特別細,徐苗抽空看了一眼,都贊賞的直點頭,這個小丫頭不是她自己夸口,日后絕對不愁嫁人的事兒,小妮子乖巧、懂事、心細能干活,誰家不爭搶的要啊。
一直忙到傍晚,除了白菜之外,所有的菜都收了回來,白菜還需要再等上一段時間,還能再讓它壯點兒心,這個壯點兒心意思就是再長長,農村管白菜長得好不好,都習慣說成心壯的實誠不實誠。
豆角切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些還得在切上幾日,徐苗接手徐芽手里的活兒,讓小五跟著她一起去做晚飯,留三郎坐在院子里,姐弟倆一邊干活一邊聊天。
三郎刀功雖然不咋地,不過幫著晾曬個菜絲還是可以的,放在蓋簾上,然后端在風干的地方,其他也就沒什么活兒了。
徐苗一邊切著菜絲,一邊開口問道說:“你跟小五最近在書院,有沒有看見漢楊哥?”
“沒有。”三郎老實的回答著,手里把玩著豆角又說,“漢楊哥自從考中童生之后,便沒有再去書院,咱嫂子不是有身子了嘛,估計得陪嫂子吧。”
徐苗聽到這話,用沒有拿刀的那只手,輕捏他的鼻梁,說:“你咋知道漢楊哥是陪媳婦兒,他跟你說的?”
“那倒不是,就那天他跟夫子說話的時候,我聽了點兒,好像提到了這個。”三郎說完,把手里的豆角遞給徐苗之后又說,
“不過后來,我無意間聽別人跟夫子說,好像漢楊哥要去府城的書院念書呢,具體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反正跟咱也沒啥關系,我也就沒當回事兒。”
徐苗聽到這話,不禁驚訝的挑了下眉頭,去府城念書?那可要不少銀子呢,就算這自己的妹夫家有錢,可人家也不可能,那么義無反顧填補你這個大舅子就是了。
理兒雖然是這么個理兒,但是老宅那邊,若是鄭氏跟那對父子提個什么主意,估計還真有可能就……
算了,想那玩意也沒用,誰家的日子誰過就是了,徐苗搖了搖頭,繼續切著豆角絲。晚飯吃的豆角燉土豆,都是小土豆紐子,根本都不需要切,就那么直接吃就好。徐苗看著土豆,想了想說:
“芽兒,明兒把那些小土豆紐子都烀熟了,然后咱們把它切成片曬干,留著冬天吃。”
“嗯,明兒做完早飯我就弄。”徐芽點頭應著,只要能省錢,冬天有菜吃,徐芽都是雙手贊同的。姐弟幾人吃過晚飯,坐在油燈下,徐苗繼續教三個孩子記賬。
家里以后的形式,多半是以生意為主,不過這有了銀子,自然還是得買地,士農工商,當然不能入了那商籍,雖然有錢人多半都是商籍出身,終究排在最末,被人有點點的看不起。
要不咋說這個時代的人可笑呢,一方面羨慕人家有銀子,可另一方面又嫌棄人家是商籍,滿身的銅臭味,自相矛盾的無法形容,可偏偏這些人還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一開始徐苗是真的沒想那么多,可三郎跟小五是男孩兒,以后要頂門立戶成為一家之主,真要是弄了個商籍,以后孩子出生都得那個戶籍,那還真是挺悲催的事情。
不管怎么說,先讓他們抱住“農”這個戶籍,至于那個“仕”,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徐苗教的很細致,三個孩子學的也很認真。
尤其是三郎跟小五,他們兩個學的更是起勁兒,平日里在書院也多少都學上一些,可怎么聽大姐教的,就是比書院講的要簡單、清晰、明了,沒那么多繁瑣、復雜。
直至戌時初,徐苗才停了聲音,然后伸了個懶腰,說:
“行了,今兒就到這了,趕緊回去歇息,明兒還要去念書呢。”
三郎、小五聞言,都不約而同的點頭,然后紛紛下地穿鞋之后,沖著坐在炕上的徐苗,抱拳行禮一下,說:
“大姐,我們歇息了,您也早點兒。”
“乖,去吧。”徐苗擺擺手,讓他們哥倆趕緊回去休息。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哥倆自從去了書院之后,規矩、言談都改變了不少。
雖然三郎的性子還是急躁了一些,不過還照以前來說的話,還是有進步的,至少走路不那么風風火火了,別看那小子身子骨不好,可那不服輸的勁兒相當強了。
自從里正二伯不送他們去上學之后,這三郎走路那是匆忙的,小五經常跟徐苗匯報,說哥哥到了書院如何如何的不舒服,如何如何的喘粗氣、不舒服,徐苗是聽在耳里,急在心里。
可第二個月之后,就不一樣了,很少能聽到小五“打小報告”,也基本上看不到三郎咳嗽了,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這倆孩子每天晚上回去睡覺時,都會行禮、問安之后,方才回屋自行休息。
徐苗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是覺得這古代傳統的禮節不錯。在現代,哪還有什么晨昏請安,就算是過年敲鐘拜年的時候,怕是也沒有誰給長輩磕頭拜年的了啊……
……
一連幾日,徐苗跟徐芽都是忙碌,各種的菜絲、菜干,全部切好、晾曬,姐妹倆的肩膀,都是酸疼的不行,就那么一個姿勢的拿刀切菜,換做是誰,都會不舒服的。
里正家的單氏,還有李郎中那邊的李嬸子,也過來幫了兩次,不過聽聞徐苗說曬干了冬天吃,也回家忙著自己家的切菜,根本也顧不上這邊。
當然,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人家不顧自己,就那么幫著他們,估計徐苗也會寢食難安,亞歷山大的。這剛剛弄好干菜沒幾天,就又到了收白菜的時候。
徐苗每每想到這兒的時候,都覺得好生無語,這要忙的時候就忙的你腳打后腦勺,要是清閑,那就是貓冬那會兒了,每天除了做飯、喂雞、喂豬,基本上就沒啥大事兒了,也不說勻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