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 第400章 意想不到的人
  “不是,爸,你不著急,我著急啊,我這也是幸虧回來看看了,要不然要等到猴年馬月去啊。”謝老大那副悠閑的模樣明顯是刺激到謝仁了。

  “吵吵啥呀,吵吵巴火兒的,做事能不能沉住氣。”謝老大端起自己的茶缸子,喝了一口,這才看向自家老三。“老三啊,你這信上寫的花里胡哨的,咱這畢竟沒有看到東西,怎么決定啊。”

  “爸,您沒看到,我看到了啊,我可是跑到靠山村去實地考察過的,當初,就立鐘他們村里兩個暖棚,產量就不錯,斷斷續續地能供我一冬。”

  “兒子,你那也就是小打小鬧,咱們要是真要做這門生意的話,你應該知道這需求量。”謝老大雖然看著憨厚,但是有自己來錢的門道,不然,就靠著那點工資,別說收藏這些食材了,就連給兒子買院子都不夠。

  謝老大這邊是三個兒,而且老大老二是挨肩兒長大的,老三比兩個哥哥小四歲,最小的老閨女那是比老大老二小十二三歲。

  要養大這么多孩子,可是不易的,謝老大和自家媳婦,都是有工作的人,但日子一開始也是過的緊巴巴的,直到謝老大慢慢地積攢起人脈來,隔三差五地干些私活兒,這家里的條件才好起來。

  等到老大和老二上初中了,謝老大省吃儉用地,也湊夠了買一個小院子的錢,兩口子也不含糊,就找了熟人,悄悄地給辦了。等到老三上初中的時候,第二個院子也置辦下了。

  所以,老大和老二說親的時候,一點也不麻煩,女方家里知道女婿有單獨的院子,婚后能分出去單獨生活之后,那彩禮都不要了,什么三轉一響也不重要了,連訂婚也沒有,雙方都同意之后,就直接結的婚。

  當然了,結婚之后,謝家也確實是像當初承諾的那樣,讓兩個兒子和媳婦都分出去住了,這下子周圍那些嘲笑質疑的聲音都消失了。

  老三高中畢業兩年之后,謝老大也成功攢夠了買第三個院子的錢,但是老三惹了個事兒,花了一部分,而且為了老三能有個工作不下鄉,謝老大把剩下的錢也給花了個精光,結果這小子進了單位不到三個月就吵著要下鄉,房玉琴和謝老大輪流勸也沒有勸動,謝仁直接不聲不響地離開了。

  這一去就是七年,頭三年愣是一點消息也沒有,可把謝老大給氣得,索性也不攢錢給這小子買院子了,直接把攢的錢用來買自己的心頭好了。

  這些東西,用好了,還能幫自己掙更多的私房錢回來,但是給老三攢著,到時候怕是連聲感激都沒有。

  謝老大就這么一點一點攢起了自己的收藏,但是沒想到,兜兜轉轉,這些東西大部分還是進了老三的口袋。

  “爸,我知道,我知道,我就是來打前站的,就是想問一下咱們濱城,您要是放開手干的話,到底需要多少。”

  “老三啊,你的路子靠譜不?”

  “靠譜,絕對靠譜,您放心就是了。”謝仁極力保證道。

  “那行,這樣,你等會兒去喊一趟你二叔,這件事情要做的話,把他也喊上。”謝老大看自家小兒子如此堅定,就決定干了。

  “爸,我二叔?”謝仁很意外,二叔不應該啊,他可是一向不干私活兒的,人家可是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先進標兵。

  “嗯,你二叔去年下半年就退了,為了給謝貴娶媳婦,直接讓謝貴接班了。”

  “啊?那他現在干嘛?在家里閑著?”

  “唉,別瞎打聽了,你二叔怕自己在家閑著不習慣,就想著找點事情做。”要是擱以前,謝老大是不會喊他一起,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要不不拉扯老二一把,他那個死腦筋,能把自己給憋屈死。

  提起謝老二,謝老大難免唏噓。兄弟倆都是三個兒子,也都一身的好廚藝,只不過,謝老二不像謝老大這么靈活,人有些一根筋,平時就勤勤懇懇地干工作,沒有那么些心思。

  當初謝老大開始接私活的時候,就想帶著老二一起的,畢竟兄弟幾個就他們倆是干廚子的,剩下的弟弟妹妹都上了學,進了公家的單位,跟他們老兄弟倆吃的不是一碗飯。

  但是,謝老二怎么也不愿意參與,只是守著自己那份兒工作,兢兢業業的,雖然沒有額外收入,但是穩定,也安安穩穩地養大了幾個孩子。

  本來一切也都還好,自從老大娶了媳婦,這弊端就看出來了,家里就這么一間大院子,還是當初謝老大讓給他的,三個兒子,都是要娶媳婦的,到時候房子就不夠住了,好在老三還小,家里的房子也夠大兒子和二兒子結婚用了。

  謝老二本來是想著,孩子們都大了,也開始工作了,不管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好歹是能養活自己了,他跟謝二嬸就開始盤算著攢錢,再買一個院子,小一點,到時候老三結婚,他就讓老三出去住。

  結果,老二的婚事打亂了他們兩口子的盤算。老二謝貴的媳婦,不是謝二嬸托人介紹的,他們兩個是自由戀愛,謝二嬸一開始就不看好,但是架不住兒子喜歡。

  小年輕不注意,婚前就懷上了,這下子可惹禍了。

  女方的父母發現了,要求謝家必須給個說法。

  這種事情,能給啥說法,謝老二帶著謝二嬸直接上門跟女方父母商量婚事去了。

  女方各種刁難,最終在謝老二答應讓謝老二接班之后,終于是勉強同意了。

  這個媳婦,讓謝二嬸覺得很憋屈,但是又沒有辦法,謝貴非她不娶,那段時間,鬧的家里上上下下不得安寧。

  終于等媳婦娶回來了,謝老二也閑下來了,不等他好好規劃以后的日子,謝家老太太房余瑤病重了,這可打了謝老二一個措手不及。

  家里剛娶了兒媳婦,手里的錢本來就嚯嚯的差不多了,但是老娘生病住院,這醫藥費總是要拿的啊,本來以為手里的錢是能夠的,但是沒想到老太太的病來勢洶洶,昏迷了半個多月沒醒,雖然是兄弟姊妹六個平攤,那也不是小數目了。

  謝老二沒辦法,只能硬著頭喊了兩個兒子來商量,謝富沒有異議,把自己手頭上的錢都拿了出來,到了謝貴,就不一樣了。

  支支吾吾的,說了一大堆,就一個意思,他手里沒錢,錢都在媳婦手里,拿不出來。

  謝老二就讓謝二嬸跟老二媳婦去說,結果,這老二媳婦,直接躲了,人家回娘家去了。

  這可給謝老二氣得,要不是謝富在一旁勸著,怕是要到醫院里跟謝家老太太作伴了。

  那次之后,謝老二變了,要不說呢,人總得經歷點事情,不然成長不了,雖然謝老二都快六十的人了,這成長來的晚了些。

  老太太出院之后,他們兄妹幾個商量好了,老太太一家一個月輪流住著,好方便大家照顧。

  以前老太太是跟著老大住的,倒不是老太太封建傳統啥的,主要是跟著老大家的處的來,兩人都姓房,是一個村里的,算是出了五服的親戚吧,關鍵是這性子,讓老太太很喜歡,不然當初也不會聘她為長媳了。

  娘倆平時就跟母女似的,這么多年了,從來沒有紅過臉,所以,老太太誰家也不去,就在老大家里住著了。

  年前那會兒,要不老大家的護著,老太太說不得當場就得沒了。

  扯遠了,還得說回謝老二,老太太出院之后,他就找了自家大哥,想著掙點外快,手里攢點錢。

  謝老大記在心里了,但是不趕巧,這年都過了,他自己手里現在也沒啥活兒,只能先等著。

  正好這個時候,謝仁來信了,兒子說的那件事兒呢,不是不能操作,只是這里面風險太大了,當然了,高風險意味著收入肯定也高。

  謝老大一直不回信,就是想讓謝仁回來,當面說,當然了,他的這些考慮是不打算跟兒子說明的,老二畢竟是長輩,得維護他在小輩面前的形象。

  “行,這個聽爸您的,您只要給我一個大概的數量就行,我回去好有底。”

  “嗯,行了,你去跟你二叔說一聲吧,我也出門一趟。”

  爺倆把門一關,都出門去了。

  靠山村那邊,今天也熱鬧了起來。

  一大早,村長就在大喇叭上開始喊了,“各家各戶都注意了,把自家的院子都收拾利索,小隊長也要把自己的責任區都收拾好,明天有領導要來,我跟你們說,別給我偷懶,老錢家,秦老五家,還有二賴子家,你們三家我等會兒會親自去看的,還有一些我就不點名了,自己注意,都給我支棱起來,好了,開干吧!”

  村長的喇叭喊完,大家就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

  “六大爺,譚老師還沒來啊?立鐘也沒來?”

  “嗯,時間還沒到呢,昨天都通知到了,今天應該不會晚的。”老支書也精神了起來。

  主要是他們這半個來月的努力,終于是有點成效了。

  林立鐘的提議當初得到了包括譚嘉平在內的所有人一致同意,當然了,雖然通過了,但是面臨的困難同樣是巨大的。

  老支書帶著村長和老會計就住在村委了,幾個人絞盡腦汁地計算各項開支,一一羅列。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僅僅靠著村里的那兩個養雞場和其他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一開始的計劃,只能修改一開始的計劃。

  村長除了在村里幫忙算賬之外,還得不斷地往縣里跑,找戰友,找領導,總算是沒白費,縣里跟供銷社決定一起到靠山村來看看,其他的結論需要等看到實際的情況之后再說。

  譚嘉平也沒閑著,要是規模化地建暖棚,所需的材料和投入先不說,這技術人員也是問題,所以,他跟學校聯系了,畢竟他還借著學校的名頭。

  而且,小麥的育種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了,也需要跟學校報備了。

  大家各忙各的,也有各自的問題,反倒是始作俑者,一身的輕松。

  林立鐘最近正忙著處理她空間里的存貨,面粉,大米,玉米面,這次又是大豐收,加上一季兒剩下的,已經堆了一個半倉庫了。她只能零碎地出手一些,不過,縣城就這么大,需求量是有限的,跟濱城黑市完全沒法比。

  期間,她也跟著參加了幾次村里的會議,都是圍繞著村里建暖棚的事情討論來討論去的。

  當然了,這事情也是越來越明了了。

  暖棚的數量從一開始的一戶一個,縮減成了五十戶,這個優先選擇經驗豐富的種菜能手家里。至于人選,這個完全不用操心,在鄉下,誰家勤快,誰家埋汰,誰家有些啥本事,大家都是門兒清的,根本藏不住。

  技術人員,譚嘉平也給解決了,直接從學校那邊調一批過來,需要村里配合安排住宿。

  至于最重要的銷路問題,村長這邊也有了進展,縣里和鄉里的領導,還有供銷社的領導,會來考察,盡力爭取。

  林立鐘每次都是默默聽著,她這邊,謝仁還沒回來,一切還不好說。

  就在大家都為著這些努力準備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確切地說是兩個人,一大一小,到了靠山村。

  方敏回來了,懷里抱著一個才六個月大的孩子,風塵仆仆地回到了靠山村。

  “老支書,我這手續是沒問題的,您放心,回來之后,我一定踏踏實實的,不會給村里惹麻煩的。”方敏原本稚嫩的臉上,布滿了滄桑,整個人看著完全不像是二十歲的人。

  她懷里的孩子此時正安穩地睡著,根本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么。

  “唉,方同志啊,手續你先放這兒吧,我找人先送你去知青點住下,別的不說,孩子得照顧好,你的事情,不是我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的,我得跟村長和其他村干部商量一下。”

  “哎,應該的,應該的,那老支書您先忙,我自己去知青點就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