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青云登仙錄 > 第54章 故國何在
  中年文士皺眉道:“這些話要是早個十幾年聽到,無論如何也不會贊同,還會覺得你是個狂悖之徒。這些年寄居在村落之中,親眼目睹周圍鄉鄰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才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徐漠點頭附和道:“若是先生受過顛沛流離之苦,這種感觸只會更深。”

  中年文士面色柔和,似乎在追憶某些舊事,有些疑惑的詢問道:“以公子這個年歲,難道也有些過往不可追思?”

  程南音白了一眼徐漠,嗤笑道:“先生可別被他忽悠了,這家伙小小年紀,能吃多少苦頭,無非就是在您面前裝個樣子罷了。”

  中年文士有些意外的瞥了一眼徐漠,輕嘆道:“要是這些道理都是公子憑空悟出,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徐漠搖頭道:“先生謬贊了,學生家境還算優渥,可自小便離了家中長輩,這才漲了些見識。”

  中年文士笑道:“聽公子口音,不像是西疆大戶,想必是從南境過來的吧。”

  徐漠點頭道:“先生見多識廣,才幾句話便猜出了學生的來歷,莫非先生也去過南境。”

  中年文士沒有回話,只是眉眼間多了些別樣的情愫。

  王三才插話道:“公子,先生的家在南境嗎?我可沒聽他說過。”

  徐某搖頭道:“先生的家就在西疆,院中一切布局與南境完全不同,極有可能是南召遺民。”

  中年文士頷首道:“公子果然心細如發,三言兩語就道出了吳某的來歷。”

  徐漠笑道:“只要多留意細微之處的差別,能猜出來不算難。何況以先生的學識,隱于鄉野,自然會有些難言的苦衷。西疆這五年,對有識之士的招徠力度不小,但凡有幾分真才實學,皆可入洛陽一試。先生甘心埋沒滿腹才學,多半是心系故國,不愿為我青云所用。”

  中年文士嘆息道:“吳某這些底細,公子稍加揣摩便無一錯漏,看來也不是尋常之輩。”

  程南音呵呵一笑,打趣道:“你們這些讀書人,腹中的彎彎繞繞可真多!南召滅國,罪在己身,先生何必糾結于前朝往事。”

  徐漠搖頭道:“忠于故國,不算迂腐,讀書人的有些堅持,不能簡單的以對錯論之。”

  中年文士又是一聲輕嘆,搖頭道:“身為南召臣子,不能勸諫君王的過失,已致于國破家亡,千萬黎民流離失所,這是吳某的心結所在。滿腹經綸又有何用,還不及尋常刀兵之利。”

  徐漠轉過身去,拾起一片枯葉,握起拳頭將它揉成粉末,在中年文士的面前張開手掌,任由粉末散落。

  肅然道:“南召就像這片枯敗的落葉一觸即碎,即便心懷報國之志,注定也無法施展,與此時的西疆相比差之甚遠。西越百部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他們的胃口遠遠不止小小的一個西疆。而南召八成的遺民,能依靠的只有離陽王,回到故土也只會被西越當做戰場上的替死鬼。先生若真的心系故國,不該只把眼界放在君王或者朝堂之上,這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才是南召的根本。”

  中年文士面色一再變幻,身前這位少年方才所說,就如同利刃般擊破了他的信念,他以為的為故國守節,只是一個拿來逃避的借口罷了。

  中年文士本名吳襄,乃南召有名的賢士。與尋常的清流不同,他自二十二歲踏入仕途,幾乎是從最底層的小吏做起,因其獨到的理財能力,十幾年間青云直上,而立之年便身居戶部尚書的高位。后來因為死諫南召后主,被革職流放離開了中樞。直至南召國滅,后主也不愿再度起用他。

  他心中沒有半分對君王的怨念,只恨自己沒有死在定西城,眼睜睜的看著國破家亡,卻什么也做不了。

  南召一朝覆滅,他的心也死在了那日。每月十五他都會去祭奠,后主還有戰死的同僚。只想做個教書先生了此殘生,做這南召最后一個守靈人。

  可徐漠的話,一字一句都在點醒他。南召從來不曾滅亡,千萬南召子民猶在,故土山河依舊壯美。他要做的更該是守好南召的黎民百姓,而不是為一個執念茍活世間。

  吳襄枯坐良久,也許他真的錯了,一錯便是幾十年。生于微末之間,卻忘了黎民之苦,心比天高,卻不肯低頭看清現實。

  徐漠肅然道:“先生若是愿意幫西疆一把,了卻今生的遺憾,一切都還來得及,若是還要做復國的美夢,就當學生什么也沒說。”

  王三才很迷茫,公子與先生怎地聊出了火氣,有些著急卻又不知該從何說起。他懂的道理雖然不多,可他真的很在意先生,也很感激這位愿意幫他的公子。抓耳撓腮的樣子,比中年文士還要愁上幾分。

  中年文士捶胸嘶吼道:“吳襄有負君王,有負社稷,有負黎民百姓,乃南召罪人!”

  王三才跪倒在地,勸慰道:“先生的學問雖然比山還要高,可即便如此,您也只是一個人,只有一雙手腳,一個腦袋,這天下那么多人,怎么怪也怪不到您身上才對。”

  徐漠朝著王三才投去贊許的目光,他很喜歡這個少年身上的赤子之心。

  南召姓吳的名士不多,李青衣補充的南召史書中,提到過吳襄,評價他乃后主一朝的擎天之柱。可惜后主識人不明,竟然自毀長城。放著如此大才不愿任用,反倒任人唯親,派了只知貪墨的宗親接了戶部的差事。如此緊要關頭沒了吳襄的調度,前線將士的軍資糧餉極其匱乏。個別將領為了穩住軍心,只能縱容下屬搶掠沿途百姓家中錢糧。

  留下了至今讓后人津津樂道的千古奇聞,兩國交戰之際,南召百姓避南召軍如避蛇蝎,幾乎到了望風而逃的地步,但凡有一絲南召軍過境的消息傳來,沿途居民便會舉家遷徙涌向青云邊關。

  起初離陽王見此情形,還懷疑這是南召國主狗急跳墻,使的陰謀詭計。勒令將士封閉關門,拒收南召流民。直到聚集在邊鎮的流民數目,到了極為驚人的數萬之眾,才從流民口中得知了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奇聞。

  南召后主的這幾步昏招,并非無人勸阻。可惜在他眼中,帝王的權威勝過一切,寧可一錯到底,也不愿在臣子面前失了體面。

  離陽王曾評價南召后主,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與狂士無異,卻做了一國君王。,。

  西越百部從前政權結構松散,各個部族互不約束,如同一盤散沙。往年最大的手筆,也不過是三五個部族聚在一處,聯起手來劫掠一番南召邊城。

  南召后主在大戰焦灼之時,曾在朝堂上放言西越不足為慮。不顧邊將盡言,兵行險著抽調邊軍要與離陽王決戰定西城。西越的阮無恤瞅準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勝局逐漸向青云傾斜之際,趁火打劫強占了南召半壁江山,以至于后主腹背受敵再無退路,就此亡了國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