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賽博英雄傳 > 第二十章 米德拉什
    此時此刻,已經過去了三百年。三百年前的死人的演講,早就不被需要了。

    六龍教需要的,是這些人對“人類”這一身份的認同,是對“進步”的自豪。

    是對“未來會更好”的絕對信仰。

    “未來本應更好,如果它沒有變得更好,就一定是有問題的”。

    這是一種“信仰”。

    有一個叫做哈耶克曾經說:“歷史就是一部通脹史。只有在現代工業體系興起后,在金本位制下,才有過兩百年尺度上物價不變的歷史(1714-1914年的英國,1749-1939年的美國)。”金本位下政府放棄了貨幣發行的決定權。在哈耶克看來,除非政府放棄了這個權力,否則就天然有濫發貨幣的傾向。現代人把溫和的通脹歸功于獨立的銀行和背后的體制,而把專制王朝看做靠通脹搜刮民財的慣犯。

    但向山在了解到這一段話的時候,告訴他這個觀點的人同時也告訴他,這個觀點僅僅適用于極為狹窄的歷史時間段。

    實際上,縱觀整個歷史,封建時代的通貨膨脹率低得另現代人發指。

    除非是國家糜爛到一定程度,或者皇帝有智力、認知層面的巨大缺陷,不然的話,封建王朝不會輕啟濫鑄。濫鑄一旦開啟,天下都會陷入動亂。

    而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之外,大部分正常的時代,封建社會的穩定性都高于資本主義時代。

    對于現代社會來說,百分之五的通貨膨脹率依舊屬于“正常”的范疇,甚至稍低一些的通脹率都可以算作“溫和”。但若是通脹率低于百分之一,反而會叫人擔心社會的發展速度。

    百分之五的通脹率是個什么概念?這意味著一個人的個人繼續,在存儲十年之后,購買力要幾乎下跌一半了。

    可對于現代人來說,這依舊是“正常的”,“合理的”。

    而封建時代,則完全不是一個樣子。對于真正穩定的封建王朝來說,通貨膨脹率超過百分之一都算恐怖。古羅馬雖以三世紀的通脹臭名昭著,但在更長的歷史尺度上,這只是極為偶然的插曲。從公元前150年左右到公元50年,古羅馬的小麥價格只增長了區區50%。論物價的穩定性,英國在實施金本位前的幾個世紀也毫不遜于金本位后的兩百年。從1200年到1700年五百年間,除了16世紀小麥價格年均增長1.5%以外,其它世紀里價格的變化幾乎為零。在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上,作為流通主體的一文和兩文銅錢,重量和成色都極為穩定。后金盡管以王朝末期兩次濫鑄聞名,其開國至19世紀中期兩百年間谷物價格也只增長了3.5倍,折合年均通脹0.6%。

    有人認為,這正是因為“認知”的根本差異。

    對于封建時代的人而言,“明天”是“今天”的重復,“未來”是“現在”的復制,世界從未變化,巨大的變化早在神話中就已經完成。所謂“日光之下,并無新事”,便是由此而來。

    封建時代的人類,也很少會心甘情愿地去貸款。貧困者在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借一筆錢延續生命,所謂“救急”便是如此。甚少聽說有錢人貸款。他們只有放貸的傳統。而“投資”一類的行為更是稀罕。

    這對于現代人來說,卻是司空見慣的。

    因為,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后,飛速的科技發展,與生產力提升,讓所有人都具有了一個共識——“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因為“明天會比今天更好”,所以一部分人類會為了明日更大的收益,而在今日背負上巨大的債務。

    資本主義時代與封建時代的人類,有著根本性的認知差距。

    而更妙的是,人類對未來的想象,又反過來引導了社會的發展。

    正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未來會比現在更好”,所以才會有人愿意投放資源進行科技研發。因為他們相信,投入進 ,投入進研發的錢,會切實推動世界向前,同時讓自身過得更好。

    嗯,所以“未來會更好”的信仰,也不完全是假象。

    沿著“未來的想象”的指引,提前借用“未來可能擁有的資源”,來影響“現在”……

    嗯,在古人看來,這一定是可怕的魔法吧。

    只是,“借用未來的力量”終歸還是有極限了。而借到透支了,進步的速度卻不幸沒有跟上……

    或者說,如果“進步”的速度沒有“透支之人”預料中那么快的話……

    代價的償還與清算就會及時出現。

    這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

    如果“未來會更好”的共同想象因此而破滅,整個因此而成立的現代社會秩序,便會轟然崩塌。

    如果不是為了“會更好”的念想,人們又何必忍受百分之五的通脹率呢?

    而六龍教教主現在最需要的,是強化這一信仰。

    人類的未來終歸是人類自己構建的東西。而人類的想象,便是構建未來的藍圖。

    若是藍圖的支撐不足,那就忽略掉細節吧。

    讓它真正離開塵世,成為教條。

    用最為野蠻的方式補全邏輯的漏洞。

    ——未來會更好,那么為什么我們感受不到呢?

    ——因為你們不夠虔誠……

    ——因為世上還有罪人,還有妨礙你們感受到它的罪人……

    ——因為這些罪人,我們已經永遠喪失了前往前一個“未來樂土”的資格……

    ——而現在……

    “我們前往星海吧。”六龍教主如此對著天空呼喚。

    “我們,前往星海!”所有的教眾都呼應著教主的動作,做出了統一的呼喊。

    這是意識的最后一步。大廳之內,一個個身影先后消失,只有幾人走向了教主。他們自發的按照站位排成隊列,等待教主的輪流接見。

    這便是整個科儀的后半部分了。

    總有一些人會對教義產生動搖的。

    畢竟,世界并不總是在變好,而一個組織、一方勢力的事業,也并不總是一帆風順——這是實實在在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直觀感受到。

    在舊社會也是如此。資本主義是依靠“未來會更好”的共同想象而獲得了“透支未來”的超凡力量,資本逐利的本性會讓社會將這一能力運用起來。可發展一旦受挫,幻夢便會如同泡沫一般消散,危機也會因此而誕生。

    歷史已經一再證明,資本主義具有強烈的自毀傾向。

    但是,只需要扭曲、改變一下邏輯……

    在個人的眼中,世界就會立馬不一樣了。

    沒錯,向山并不需要從理性層面嚴密的說服每一個心中產生了動搖的人。他只需要在現在這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場合,充分調動對面的情緒,就可以讓他們更加信仰。

    教主自己將這種行為戲謔地稱作“講經”。而為了避免重復勞動,他還將這一段記憶,模湖了參與者之后,支撐了獨立的區塊鏈——對外代號為“Midrash”(這個詞本意為猶太人對舊約的注釋、格言、諺言、比喻、民間掌故、傳說、講道。)

    由于有這一部分外接記憶的存在,這個工作是越來越輕松。

    只不過,這一次,向山看到了意料之外的對象。

    “提護法啊?”教主有些驚異,“你也來詢問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