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數風流人物 > 己字卷 第三十一節 說服,幫手(第五更求票!)
    馮紫英盡可能用簡單易懂的話語來讓練國事明白,即便如此,馮紫英也知道練國事估計被自己這一個多時辰的灌輸都是迷迷瞪瞪的,沒有三五日慢慢消化,根本別想弄明白。

    這個時代樸素的生產價值觀遇上了超越時代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其結果就是如此。

    “紫英,按照你的說法,如果要化繁為簡,去除有些可以暫時不管的枝節,關鍵問題其實就是兩點,嗯,人和銀子的問題都要匯聚在一起,一是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人口糊口謀生問題,要么尋找更多適合種糧的土地,比如你推出的東番拓墾戰略?要么就是要大力推動工商業發展,大建各類工坊,吸引那些無地缺地的農戶去干活兒,靠在工坊干活掙銀錢來維系一家人生計,……”

    不得不說練國事還是有些本事的,雖然被馮紫英一陣科普填塞和忽悠,但是還是能從中梳理出有些門道來。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馮紫英點頭。

    “但現在你提到的這些絲綢、瓷器、茶葉、棉布、藥材、鐵器就算是海外需求還有很大的缺口,但如果一直這么不斷地建造工坊,海外那些南洋也好,西夷也好,日本朝鮮也好,甚至蒙古諸部和烏斯藏也好,他們人口有多少,能買得起這些東西的人又有多少,有這么大的需求么?這種增長恐怕是有一個盡頭的吧?”

    練國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馮紫英所說的許多他都認可,但是卻也有自己的堅持和懷疑。

    馮紫英都差一點兒被練國事給問住了,所以千萬不要小瞧古人智慧。

    或許他們沒有自己那么前瞻的眼光和開闊的眼界,或許他們沒有自己帶來的數百年的經濟發展理論觀念,但是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他們卻勝過自己不少。

    就像練國事所說的那樣,南洋、西夷和日本朝鮮,有那么富裕能無休止的購買絲綢、瓷器和茶葉么?便是大周朝的尋常百姓? 這些東西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得起的吧?

    “君豫兄的擔心的確有一定道理,但是小弟也可以負責任的說,就目前來說? 我們大周的這方面還遠不能滿足西夷、南洋這些地方的需求? 可能君豫兄未必知曉我們大周之外還有多大? 西夷和南洋的人口加起來可能并不比我們大周人口少,土地更是比我們廣大得多,所以一定時期內? 我們并不需要擔心這一點? 當然君豫兄擔心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可能是一個問題,但是正如君豫兄所言,如果我們大周強盛起來? 尋常百姓如果都能買得起用得起絲綢、茶葉和瓷器時? 我們又何須擔心這些工坊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呢?”

    馮紫英用未來的內需把這個大餅圓滿的畫了回來。

    練國事被勉強被馮紫英說服了? 他不能說普通百姓幾十年后都還是無法買得起用得起這些東西? 哪怕不可能隨隨便便買和用? 但是遇到節日或者婚喪嫁娶辦大事時? 是不是可以買和用呢?

    “另外君豫兄的擔心我還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來寬解。”馮紫英繼續道:“將來隨著人口的增長,整個大周人口基數還會有一個很大的膨脹,同樣隨著朝廷面臨外來的威脅增大,對外防御和運輸都會提升,像造船、火銃火炮制造? 對鐵料這一塊的需求也會有一個我們可能想象不出來的巨大增長? ……”

    這一點練國事倒是很能理解? 現在貧苦人家全家上下的除了菜刀和犁頭外? 甚至連柴刀可能都是幾家人共用一把,鐵鍋也是破了又補反復使用,原因無他就是鐵料太貴? 如果能夠解決鐵料太貴的問題,那么這種需求也會有一個巨大增長。

    而馮紫英所提到的無法想象的巨大,練國事估計應該是指在軍事上的需求,比如火銃火炮和板甲,乃至于在水師艦隊的鑄炮需求,以大周現在的鐵料生產能力,的確還遠遠不足。

    “紫英,這一點我大略理解了,但是我還是覺得單靠這種工坊來吸納無地或者缺地丁口,恐怕未必能行,關鍵還是得有足夠的地和米麥,……”練國事的分析判斷還是很謹慎。

    “這一點君豫兄也說得沒錯,但是田土從何而來,除了墾荒,可現在好田好地基本上都已經有主了,要么安南,要么南洋,可能還有一些,但這并不意味這就沒有其他辦法了,米麥都只能栽種在平地,對天時要求也高,但還有些新的從西夷引入回來的東西一樣可 一樣可以供人飽腹,……”

    一聽馮紫英所言,練國事就明白了,“你說的是番薯和土豆?徐光啟一直在嘗試的?”

    “對,相比之下土豆更為重要,雖然不耐儲存,但是其產量很高,番薯產量也高,但其不能長期當成主糧來實用,如果可以和米麥以及土豆混合來搭配,倒是很好用,……”

    對于馮紫英的這些話,練國事到沒有多少懷疑,無數例證已經證明了馮紫英一直都是言不輕發,發必言中。

    “看樣子你是打算去了永平之后準備試一試?”練國事很好奇,“你這個同知不會就是專門沖著這個去的吧?”

    同知作為知府副手,基本上什么都可以管,但是勸農絕對不是主要職責,但練國事總覺得馮紫如此熱衷于去地方上,并不完 全是他所提及的那些理由,因為這家伙表現出來的熱情實在不像是被逼出京的感覺。

    “嘿嘿,君豫兄,日后你就知道了,這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其實挺有意思的,像這土豆、番薯,其實徐大人在天津衛那邊就已經試驗成功了,但是卻始終難以為人所接受,難以推開,這讓徐大人也很失望,除了老百姓不理解不相信外,更重要的還是地方官府的不支持或者不信任,小弟既然去了永平府,好歹也是一個同知,組織一幫人來嘗試一下還是沒問題的,而且你應該知道永平府北邊就是薊鎮的山海衛、撫寧衛和興州右屯衛,軍屯面積不小,正好可以用來試一試嘛。”

    練國事這才意識到人家還有一個薊遼總督的老爹啊,這薊鎮就在薊遼總督府管轄下,以往永平府和北邊的薊鎮諸衛所一直關系不睦,現在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根本不叫事兒了。

    “山海衛和撫寧衛情況小弟不清楚,但是興州右屯衛小弟知道屯兵數量不少,基本上都淪為了民戶,只說土地瘠薄天時又差,而且屯兵基本上沒有列入平素操練,純粹就是一幫浪費軍資的貨色,不如廢物利用,看看能不能用起來。”

    練國事深深地看了馮紫英一眼,“紫英,你是不是早就策劃好了這一切?難怪你連寧波府、南陽府和黃州府這些比永平好得多的地方都不愿意去,這是有為而去啊。”

    “嗯,君豫兄這么說也差不多,自打打定主意要下地方之后,我就在一直在琢磨,我只能選北地,那么北地選哪里,自然就公私兼顧了,拙荊有了身孕,我也不希望離得太遠,也好有個照應,所以也就提前有一些準備和考慮,……”

    馮紫英沒有否認,在練國事這里也不需要遮掩什么,他感覺得到,今日自己給練國事的一番洗腦,應該還是起到了不小的效果,至少練國事已經按照自己介紹的許多東西開始去思考,去提出問題并自己主動去尋找答案了。

    能夠有這樣一個結果,就意味著練國事接受了這些觀點,并開始想辦法去找出問題和不足,并來完 善和彌補,如果不認可,他是絕對不可能去這些的。

    談話告一段落,練國事也需要一些時間去慢慢消化吸收,雖然他也覺得馮紫英今日所講的許多道理如開天辟地,前所未聞,但是他卻并不認為馮紫英所言就是不切實際的,馮紫英這兩三年里已經用無數事實證明了他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紫英,今日你和我所說的這些,其實完 全可以在《內參》上分批次刊載出來,我相信既然我能聽得進去,那么肯定也會有不少人會認識到某些東西,……”

    從吏部公廨出來繞過宗人府就是東長安街,練國事住在南熏坊的甜水井,要往東走,而馮紫英住在豐城胡同,則要往西,兩人就在這里告別。

    “我也有此打算,但是我更希望君豫兄你能和小弟切磋之后拿出你自己的看法在刊載在《內參》上。”馮紫英看著練國事,“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有更多的人認同并加以探討和完 善,這些想法才能更好的運用于實踐中。”

    “那紫英你該和大章、夢章、方叔、非熊、克繇他們都好好談一談。”練國事正色道:“或許他們有的人不太理解認可,或許有人對其中部分不認同,但這不重要,理不辨不明,愚兄相信完 全可以有一個更圓滿得解決方案,求同存異嘛。”

    馮紫英大笑,“小弟會和他們探討的,但小弟更希望君豫兄日后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