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庶子無敵 > 1200【千里快哉風】(十四)
  大梁文明元年,二月十九。

  歷經整整十二天的強攻,西吳中路軍攻破盧龍寨,成功完成對虎城的戰略包圍。

  二月二十一日,吳軍攻占刀口寨,至此中線戰場只剩下一個憑借地形優勢堅守的雞鳴寨。

  接連的兩場勝利穩住了軍心,最大程度抵消北線戰場失利帶來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張青柏統領的南路軍終于拿下勇毅寨,大梁定西軍退守軍城,雙方展開更加慘烈的攻城戰。

  北線謝林部六萬大軍退回貝苕江以西,在溪山寨附近駐守等待下一步命令。

  大體而言,吳軍在三線戰場上依然占據優勢,若非谷梁親自領兵殲滅北路軍的主力騎兵,局勢將會更加艱難。對于吳軍而言,現在只是勝勢稍有下降,主動權仍舊掌握在自己手中。

  圣駕行營之內,一眾文臣武勛正在激烈地爭論之中。

  “……梁軍可以等,但是我軍不能等,因為對方面對的后勤壓力較小,而且梁國京軍正在趕來的途中,反觀我朝面臨的后勤壓力極大,三線大軍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草。目前后方還能支撐,那是因為陛下早在一年前便開始準備這一仗,可是又能堅持多久?”

  說話的人是平章政事呂定林,一位年過五旬的老臣。

  西吳的官制與梁周兩國不同,并非承襲前魏的體制,可以從中看出歷朝歷代的影子,因而顯得雜亂臃腫。文官這邊以中書省為首,設中書令、右丞相、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參議中書省事等職務,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

  又有類似于梁國翰林院的儲政院,乃是文官們進入中書省的必經之路。

  呂定林資歷很老,也是隨駕而來的重臣之一,此刻一番擲地有聲的論述,讓堂內武將們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卻又不好隨意駁斥。

  這樣的爭論已經持續數日,根源在于梁國左軍機谷梁在取得北線之戰的勝利后,并未立刻渡江進逼謝林統率的北路軍。原本按照宣武帝和鎮北大將軍周德威的分析,谷梁極有可能調動虎城守軍北上,繼而合圍己方的北路軍。

  為了維持住北線戰局,宣武帝已經派遣安陽龍騎繞道秘密北上,倘若谷梁真敢動手,這支聞名天下的重裝騎兵可以輕易碾壓長弓步卒的陣型,說不定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勝果,那便是生擒或者殺死谷梁,這足以徹底擊潰梁國邊軍的士氣。

  從戰場態勢來看,谷梁下一步選擇在北線發起反攻極有可能,故而宣武帝在派出安陽龍騎之后,下令加強中線攻勢接連攻占盧龍寨和刀口寨,做好了主力東進強攻古平軍鎮的準備。

  問題出在北線戰場一片靜默,梁國長弓軍依然待在軍城之內,谷梁則不知去向。

  北線沒有動靜,這意味著谷梁有可能已經率領援兵返回中線,古平軍鎮的防御進一步加強。

  如此規模的國戰之中,雙方都在猜測彼此的戰略意圖,定力的比拼變得尤其重要,因此絕大多數武勛都不贊同輕易冒進,中線采取步步緊逼的方略更加穩妥。

  然而梁軍的堅守讓戰線的推進變得非常困難,光是拿下兩座軍寨就花了將近二十天的時間,擋在前方的雞鳴寨更是一塊足以崩掉己方牙齒的硬骨頭,又要花多少時間拿下?更不必說虎城始終矗立在北方,東面還有梁國的金水大營和古平軍鎮互為犄角。

  面對呂定林的質問,最終還是大都統寧王高程開口應道:“呂大人,我軍在中線戰場處于絕對的優勢,這個時候穩健勝于一切。在本王看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攻下雞鳴寨,徹底肅清梁軍在高陽平原上的釘子。”

  呂定林問道:“攻下雞鳴寨之后呢?”高程斟酌道:“中路軍兵分三路,一者震懾虎城守軍,二者進逼金水大營,主力則進攻古平軍鎮。其實只要拿下古平軍鎮,中線戰場便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因為梁國靈州的西面門戶洞開,對方根本擋不住我軍進入靈州境內。”

  他稍稍停頓,看了一眼面色平靜的宣武帝,小心翼翼地道:“屆時虎城守軍不得不出來,我軍便可以集結重兵應對,勝之便可奠定大局。”

  雖說他這個大都統并非真如普通人認為的手握大權,但他浸淫軍事多年,這番分析倒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呂定林卻皺眉道:“王爺此論自然穩妥,然而下官擔憂的是糧草跟不上。如今后方承擔的壓力極大,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取得勝果安撫民心,國內恐怕會生出大亂子!”

  高程面色微微一窒。

  戰爭從來不是兒戲,更何況是這般舉國之力的大戰。對于吳國朝廷而言,三個月內拿下梁國靈州的廣袤地域,才能給國內官民一個交代,百姓們也能接受勒緊褲腰帶支援前線的現實。如若不然,呂定林的擔憂肯定會成為現實。

  其實開戰至今,后方已經出現不少質疑的聲音。

  大部分人看不到梁國蒸蒸日上的態勢,也弄不清楚梁吳之間越來越大的差距,他們并不明白皇帝陛下為何要發動這場戰爭。雖然眼下還沒有釀成大規模的聲浪,可是諸如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之類的論調已然漸次出現。

  堂內諸公面色肅穆,鎮北大將軍周德威緩緩道:“其實戰局已經逐漸明朗。”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眼神一亮,連宣武帝都轉頭望了過去。

  如今張青柏在南線進展緩慢,北線的謝林更是損兵折將,曾經如戰神一般的四方大將軍光芒漸漸褪去,唯獨周德威還維持著當年的威望。

  他鎮定地說道:“谷梁在取得北線之戰的勝利后,顯然已經預料到我軍會在北路軍身上做文章。謝將軍領兵退守溪山寨,對于谷梁來說既是機遇也是風險,他這段時間按兵不動,顯然是在觀望我軍的動靜。”

  說到這兒,周德威面上微露愧色,因為之前他對谷梁的意圖做出的判斷不夠精準,導致己方陷入兩難的境地。

  宣武帝終于開口道:“愛卿不必愧疚,如果谷梁真那么簡單,他也無法成為梁國軍機之首。”

  周德威躬身謝過,然后繼續說道:“另一個角度來看,方才呂大人所言也有道理,谷梁等得起,因為他只需要守御,并無必須主動進攻的理由,同時梁國援軍還在路上。我軍卻不能遲疑拖延,需要盡早做出決斷。”

  宣武帝道:“如何決斷?”

  周德威應道:“臣反復思慮過后,認為谷梁是以古平軍鎮為誘餌,利用我軍想要急切取得勝果的心理,調動我軍主力東進。在達成這個目標之后,谷梁便會集合手頭上可以動用的軍力以及虎城守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威脅陛下的安全。”

  眾人皆驚。

  周德威凜然道:“故此,臣愿親領大軍進逼古平軍鎮。這一仗臣不帶任何主力,只需要湊夠六萬兵力即可。谷梁既然以古平軍鎮為誘餌,那么臣便以自身為誘餌,表面上陛下身邊既沒有安陽龍騎,又沒有臣麾下的北軍主力,他必然會冒險嘗試。”

  宣武帝微微動容,望著這位沙場老將視死如歸的神情,半晌方道:“朕準奏。”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