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太子英明 > 第1345章 貝利四點,拉齊法三點
  貝利開始侃侃而談了:“啟稟父王,兒臣建議我北洲國暫時不參戰,有三個原因。”

  “第一,便是父王剛才所說,一旦我軍參戰,五十萬新兵的訓練勢必會受到影響。”

  “這五十萬新軍若無充足的訓練,無法成軍,不但會白白消耗糧食,更會成為我北洲國大軍的不穩定因素。”

  “甚至于,一旦外戰爆發,這五十萬新軍負責各地治安,亦有可能會惹下禍事。”

  “第二,此戰,乃是因為大遼國的失誤所致,須得讓大遼國付出一定的代價。”

  “大遼國值此生死存亡關頭,其全國上下必然會全力抗擊燕軍。”

  “所謂哀兵必勝,一旦大遼國舉國拼死一戰,燕國想要那些大遼國豈能短時可成?”

  “而我北洲國,則可趁此機會,加快新軍的訓練,爭取在短時間內成軍。”

  “第三,大遼國身處東洲的腹地,與大夏國唇齒相依。”

  “一旦燕國進攻大遼國,則不管我北洲國是否出兵,大夏國都毫無選擇,只能是出兵抗擊燕國。”

  “大夏國雖然失去了江南之地,但實力仍是不可小覷。”

  “若大夏國和大遼國聯手,再由我北洲國對其源源不絕的熱兵器供應,則此戰必然會長久。”

  “第四,東洲有句老話,叫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一旦燕國與大遼國和大夏國之戰持續長久,則三國必然皆疲憊。”

  “到那時,我北洲國再趁機出兵,合我三國之力,必能如摧枯拉朽一般,將燕國滅掉。”

  “而此戰之后,大遼國和大夏國也必然已經虛弱之極,則我北洲國可以一鼓作氣,將其亦滅掉。”

  “如此一來,父王就不再是北洲王,而是世界之王了。”

  “此乃兒臣的一點拙見,若有不對之處,還請父王和兒子,小妹指正。”

  浩浩蕩蕩說完之后,貝利突然風向一轉,變得極為謙虛,坐了下來。

  不得不說,貝利的這四點建議,絕對是頗有道理的。

  不但可以讓北洲國暫時置身事外,還能讓五十萬新軍有時間訓練,最后還能趁機出兵,掃除燕國、大夏國和大遼國,一統天下。

  饒是威爾遜王年齡不小,定力不凡,在聽了貝利的這番言論之后,也是忍不住心跳加速,心動之極。

  世界之王啊。

  恐怕天下的男人,沒有一個不想的。

  當然,白日做夢的不算,傻子也不算。

  至少,昔日四洲各國的皇帝,沒有一個不想的,尤其是實力強大的國家。

  而威爾遜以前確實沒想過,也不敢去想,因為他只是大鷹國派到北洲的總督而已,不是國王,也不是皇帝。

  但現在威爾遜王已經是國王了,而且是眼下世界上唯一一個能跟強大的燕國對抗的國家的國王,這野心自然也就有了。

  心動歸心動,但威爾遜王還不至于失態。

  勉強壓抑住內心的激動和沖動,威爾遜王的目光從拉齊法和碧娜詩二人的臉上掃過,然后盯住了拉齊法,問道:“老二,你有何見解?”

  對于拉齊法,威爾遜王從小對他就十分喜愛和欣賞,因為拉齊法從小就表現出極有智慧的樣子。

  拉齊法正在思考剛才貝利的話,猛一聽威爾遜王問話,便開始飛快地總結起來,拱手道:“啟稟父王,兒臣也略有薄見。”

  威爾遜王微微一笑,說道:“老二,你也一樣,暢所欲言,說錯沒關系。”

  “多謝父王。”拉齊法微微欠身,拱手道,“兒臣的意見,與大哥正好相反,兒臣認為,我北洲國應該立即出兵。”

  正好相反?

  應該立即出兵?

  貝利聽了,瞇了瞇眼睛,不動聲色,他倒想聽聽,拉齊法能說出什么樣的高談闊論。

  威爾遜王也是頗為驚訝,仔細看了拉齊法一眼,淡淡說道:“說說你的理由。”

  碧娜詩則是有些擔心。

  碧娜詩知道,拉齊法是一心為公,為了威爾遜王,為了北洲國。

  但是,貝利心胸狹窄,或許會認為拉齊法是故意跟他作對,是為了爭位,然后就會更加痛恨拉齊法。

  所以,碧娜詩雖然心里恨討厭貝利了,在聽了拉齊法這番話之后,還是忍不住向貝利看了兩眼。

  巧的是,貝利正好向她看過來,立即微微一笑,趁著威爾遜王的注意力在拉齊法身上,再次伸出舌頭,舔了一圈嘴唇。

  碧娜詩又羞又怒,急忙將目光轉開,一臉的羞怒,氣得胸脯不住地起伏著。

  貝利的目光立即就轉向碧娜詩的胸脯,眼中光芒大盛,鼻息也略有粗重,身體瞬間就起了相當的反應。

  那衣服之下的胸脯,將會是如何美麗啊,貝利的腦海中不由煥發出無盡的想象力。

  威爾遜王和拉齊法都沒有注意到貝利的小動作,以及碧娜詩的反應,正一個聽,一個講,全神貫注著呢。

  拉齊法說道:“第一,燕國已經滅掉了西洲,雖然將西洲各國的男子全部殺死,對其兵源并無任何的補充,反而有損燕軍數量。”

  “但是,燕軍從西洲獲得了大量的財富,至少足以能夠武裝出來百萬大軍。”

  “第二,燕軍,先吞并東洲各國,再南滅南洲,西吞西洲,連戰連勝,所向披靡。”

  “燕軍的戰斗經驗,遠不是咱們三國可比。”

  “燕軍的士氣之旺盛,也不是咱們三國可比。”

  “第三,兒臣還想說一下仁政的問題。”

  “且不說父王準備何時在北洲國推行仁政,就說蕭逸的仁政之策,對大遼國和大夏國的殺傷力之大,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素聞,燕王蕭逸善于攻心之戰。”

  “故而,若兒臣是燕王蕭逸,必然會先在大遼國散播消息,發動大遼國百姓跟大遼國朝廷對抗。”

  “然后,燕軍再行入侵,定能快速滅掉大遼國。”

  “而且,仁政最可怕之處,在于占領一國或者一地之后,不用安撫民心,能夠立即將該國或者該地轉化為自己之用。”

  “大遼國若滅,這燕軍只需用江南之兵,就可以徹底牽制住大夏國的兵力。”

  “到那時,燕軍封鎖北線和海岸線,大夏國就會失去熱兵器支援,豈有勝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