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522章 仁川登陸
  二代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被活活嚇死的時候,他口中的鍋島家的蠢兒子,九州佐賀藩的鍋島勝茂,已戰死朝鮮中部京畿道仁川港。

  那是發生在一個多月前的一場慘烈戰事。

  佐賀藩的第三代藩主,鍋島勝茂大人,在得到幕府將軍允許后,率一千家兵渡過對馬海峽,登陸釜山,進入朝鮮境內,與朝軍一起對抗從西邊殺來的齊國大軍。

  朝鮮人對這支援軍的態度是復雜和曖昧的,朝鮮和日本本是世仇之國,壬辰倭亂結束不過三十多年,倭寇殘暴不仁燒殺搶掠的形象,還殘留在很多朝鮮人的記憶深處。

  轉眼之間,曾經的世仇成為并肩作戰的盟友,這種突兀變化,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理智上,都是君子之國的仕民們一時難以接受。

  朝鮮畢竟自詡為“小中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知道君子從權的道理,和他的母國中華一樣,政治適應能力極強。

  面對比倭寇還要兇殘百倍的暴齊(劉賊揚言廢除私產,物資充公,鏟除兩班制),和以前的敵人聯合起來,也不是什么令人羞恥的事情。

  由于倭軍的介入,朝鮮半島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史稱這場齊日朝三國之間的大亂斗為“太初倭亂”。

  短短三十年間,原先援助朝鮮的漢人成了朝鮮的敵人,而原先朝鮮的敵人,變成了朝鮮的盟友。

  歷史總是令人捉摸不透。

  援朝日軍進入朝鮮國土后,藩主鍋島勝茂嚴格按照秀忠命令,嚴格約束軍隊,對朝鮮秋毫無犯,他們從釜山一路向北,抵達仁川附近,準備在此乘船,浮海向北進軍。

  奈何佐賀勇士還沒抵達北部戰場,還沒和齊軍交手,便在仁川港遭受帝國海軍迎頭痛擊。

  十一月十二日,大齊第六艦隊途經舒川海域,海軍主官吳阿衡讓一位隨行的朝鮮通事,上岸向舒川府主官投遞《大齊太上皇致朝鮮王書》,敦促仁川朝軍立即投降。

  倔強的朝鮮人不但派人來接收最后通牒,而且海岸炮臺上的朝軍,見到齊國海軍陸戰隊上岸,更二話不說,當場彎弓搭箭,嗖嗖的箭射過來。

  舒川駐軍的這個動作,讓大齊艦隊水兵感覺莫名其妙,大家都知道舒川防御空虛,軍紀松弛,只是沒想到朝軍竟然使用弓箭和長槍和艦炮對抗,連像樣的弗朗機炮都沒有。

  平遠號指揮官孟進寶勃然大怒,一眾水兵從東海到渤海,現在又到朝鮮,早已摩拳擦掌,見朝鮮人如此挑釁,當場炮火轟鳴,岸上的炮臺和附近的守軍登時成了驚弓之鳥,一下子逃得半個人影也不剩。

  雖說仗打贏了,可讓孟進寶感到無奈的是,人都跑光了,投書還是送不出去啊!他只好把公函裝在一個漂流瓶里,扔到海灘上,匆匆起錨離開了舒川。

  朝軍傷亡慘重,沿海炮臺悉數被毀,三百名士兵死亡,一千二百多人受傷,齊軍無一傷亡。

  舒川府文官金廷楨將此戰描述成“舒川大捷”,奏報給兩百里外的國王李倧,說自己將來犯齊軍悉數擊退。

  齊軍在占領舒川炮臺后,發現有大炮上刻著的制造年代和鑄造者的姓名,不禁瞠目結舌。

  上面刻著“托雷斯提1301”,也就是說,舒川港口使用的火炮炮齡已有三百三十年,還是蒙古統治朝鮮期間,留下的老古董,鑄炮工匠名叫拖累死呀。

  套用某部電影名言:這是用元朝的炮轟大明朝(朝鮮認為自己仍屬于大明)的敵人,好大的膽!

  十一月十六日辰時,舒川戰役結束后第三天,載炮74門的平遠號、載炮44門的威遠號和4艘輕型戰艦一路北上抵達仁川,開始攻打仁川西水道。

  仁川海域為全世界海域最高潮的地區之一。

  該水域流向為東向,經過千百年沖刷,形成一片廣闊的爛泥灘;當退潮時,這片泥灘自海岸向外延伸約6000碼。

  另外,進出仁川港口的航道彎曲狹窄,假如缺乏航道登標輔助,又在敵火下航行,進出港將極端危險。

  再者,在仁川港西側外800碼處有座月尾島,與港區有一堤道相連,堤道將整個港區包覆起來,于是月尾島成為鉗制仁川港內外活動的良好火力點。

  盡管齊國海軍火力強大,然而想在這座城市中央實施兩棲突擊登陸,對吳阿衡他們來說,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威遠號、平遠號在西水道的正中下錨,用兩側弦炮對仁川炮臺開火,轟擊該處朝軍炮臺和軍營。由于朝軍火炮射程太短,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遭受連續幾小時的轟擊后,終于崩潰。

  至當日申時(下午三點),仁川港永固、鞏安兩炮臺悉數被齊軍摧毀。

  由于兩座炮臺朝軍陷入四面炮擊,無處可逃,共有380人戰死,1000余人受傷,另有2000余人成了齊軍的俘虜。

  朝軍之前的戰法,本是層層阻截敵艦的闌入,特別是從東水道強沖硬過。

  然而在擁有絕對優勢火力的齊軍面前,朝鮮人的任何戰術,都是蒼白無力的。

  11月24日,第六兵團海軍主官吳阿衡向仁川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將港口一線朝軍陣地全部交由齊軍“據守”,截止天黑,齊軍沒收到朝鮮人答復。

  25日,齊軍再次進攻,海軍陸戰隊首先攻打仁川外圍島嶼,月尾島,在該島的制高點設立了共有八門重炮的野戰炮兵陣地,居高臨下,對仁川城中覆蓋射擊。

  此時,月尾島戰役已經瀕臨結束,即便再增援也毫無意義。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仁川城中守軍仍沒有投降,因為日本人來了。

  26日上午,北風起,帝國艦隊主力開動。

  載炮74門的定遠(旗艦)、鎮遠號、和武裝輪船靖安號攻打仁川南麓文山,佐賀藩援兵駐守文山,擋住了齊軍東進的腳步。

  定遠、鎮遠號分別在文山炮臺西南半里、一里米處下錨,以猛烈炮火轟擊文山三炮臺。

  齊軍主力選擇在文山防御相對薄弱的東水道實施突破,而盤踞在西水道的齊國軍艦,又轉攻防衛力更弱的文山西北部。

  文山兩處炮臺,因射擊夾角限制,在面臨齊軍艦炮轟擊時,毫無招架之力,很快被摧毀。

  午后,孟進寶親率海軍陸戰隊八百人,搭乘小船登陸,突擊文山各炮臺。

  五時,各炮臺失陷,守將佐賀藩藩主,鍋島勝茂最終切腹自殺。

  五百倭兵戰死,另有一半在齊軍登陸前便已潰逃。

  自此,仁川戰斗全部結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