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598章 防御
  錢謙益一行抵達九江港口時,左良玉的所有兵馬,都已經逃往東南,并非因為昆山公對舊友袁繼咸手下留情,只因齊軍在身后追迫過甚,左部兵馬連喘息之機都沒用,清君側也就成了左良玉最好的理由。

  在原本歷史上,湖廣總督袁繼咸在力阻左良玉“清君側”失敗后,連夜回到九江,閉城自守。

  奈何部將張世勛同左部將領私下勾結,夜間縱火焚燒全城。九江遂陷,左良玉麾下兵馬乘勢入城殺擄淫掠。

  袁繼咸于絕望當中準備一死了之,左良玉派部將張應元把他擄入舟中,袁繼咸一再投水自盡,皆被救起。

  而此時,左良玉已然病重,他竭力向袁繼咸表明,自己絕無反意,希望袁繼咸能一道東下“調護兵將”;監軍李猶龍亦再三勸說徒死無益,不如見機行事。袁繼咸無奈,只得隨左良玉及其麾下五大將,約法三章,嚴禁殺掠。不想左良玉病重之身,已無力約束麾下這群驕兵悍將,不久之后,左部繼續燒殺搶掠,左良玉臨終長嘆:“我負袁臨侯。”嘔血數升,遂死。

  左良玉死后,部下諸將推其子左夢庚為留后,把袁繼咸拘禁在船中,繼續引兵東下,先后占領彭澤、東流、建德、安慶,兵鋒直通太平府。不久后,清軍多鐸部占領南京、蕪湖等地,阿濟格部擊敗大順軍,一直追到江西九江和江北的湖北州縣。左夢庚部下有總兵十員、兵卒數萬,既不敢迎擊西來的阿濟格軍,又不敢東下與多鐸部交鋒,甚至不愿南下江西暫時避開清軍主力,竟于五月十三日在九江至東流的長江中率領部下兵馬向清軍阿濟格部投降。袁繼咸被送至京師,誓死不降,最后被殺。

  拜劉招孫所賜,這個位面左良玉和袁繼咸的命運,都發生了巨大轉折。

  首先,在各種蝴蝶作用,左良玉的壽命不會像原本歷史那樣那么短,至少他現在還沒任何重病跡象。

  原本歷史上半途而廢的清君側行動,這回,要被昆山公堅決貫徹到底。

  至于左良玉到底何時會死,目前還不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和他的死對頭,坐守南京的內閣首輔阮大鋮之間,即將爆發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斗,既分高下,也見生死。

  當然,袁繼咸也不用去北京死了。

  齊軍已將九江城團團圍住,只派少量部隊追擊左良玉軍,大部分人馬仍集結于九江一帶,消化這段時間的累累戰果。

  九江江面上,停滿了運送齊軍糧草補給的船只,袁繼咸下令府城城門緊閉,城中明軍很多人都親眼目睹了左良玉軍在長江江面上的慘敗,他們早已喪膽,既不敢出擊,也無路可逃。

  說起來,袁繼咸能活到現在,能繼續做他的大明忠臣,也多虧了齊國太上皇帝。

  劉招孫遲遲不下令全力攻打九江,是另有其他打算。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吳國公朱元璋率大軍破陳漢都城江州,遂將江州改名為九江府。

  “其山川明凈,風澤清曠,氣爽節和,土沃民逸,嘉遁之士,繼響窟巖,龍潛鳳采之賢,往者忘歸矣。”——《尋陽記》

  馬可波羅在游記中這樣描述九江:“這座城市雖然不大,卻是一個商業發達的地方。由于九江瀕臨江邊,所以它的船舶非常之多,不下15000艘。”

  實際上,九江府并非江西最富庶之地,府城規模較小,明萬歷年間,人口僅2萬有余,可謂彈丸小城。

  不過,對于守城一方來說,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往往城池越小,便更容易守住。

  毫無疑問,九江,就是這樣一座小小堅城。

  作為一座長江要塞城市,九江地處交通要沖,得舟楫之利,上控蜀楚,下扼吳越,南連粵桂,北承燕秦,素有江湖鎖匙,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把江西北部的地形當做是一個瓶子,把兩面的大山當做瓶壁,那么瓶口是九江和湖口。

  由于兩側皆是大山,大規模用兵不方便。

  無論是從兩湖還是蘇皖,要攻略江西,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從長江進入鄱陽湖。

  而九江臨江依山,易守難攻。

  當然,目前九江府已成南明在江北的一塊飛地,如果不是太上皇用兵謹慎,齊軍完全可以跳過這塊硬骨頭,直接東進,接著攻打湖口彭澤等港。

  太上皇思慮再三,決定把九江作為下階段進占江西,威脅福建的前沿基地,所以,如何順利占領這個要塞,成為劉招孫考慮很久的一個問題。

  直到那日太上皇登黃鶴樓,吟詩作賦,忽然才有派人勸降的主意。

  這也是錢謙益等人成行的背景和原因。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