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607章 一片降幡出石頭
  銅陵縣縣衙被臨時安置成太上皇的行宮,很快又成了南征軍的大本營。

  縣衙內外,車馬川流不息,燈火徹夜通明。

  一群群身穿淄色軍服,背插各式令旗的傳令兵,如同一只只忙碌的工蜂,在銅陵大街上震動著小翅膀,將一封封情報遼東、山東、江西各地傳遞回大本營。

  堆積成山的塘報、奏疏、賀表(六月為慈圣太后壽辰),在經過東方祝和佛朗西斯科、裴大虎三人整理匯總后,呈遞太上皇御覽。

  行宮大營亮若白晝,四面墻壁上插滿了明亮的鯨油燈。

  御案上公文奏疏堆砌起來足有三尺高,身材魁梧的劉招孫像是來自地底下的土地神,完全被淹沒在這片浩若煙海的紙堆中。

  偶爾抬頭抓住案幾上的茶杯,一飲而盡。

  饒是太上皇半人半神,也扛不住這樣高強度的批閱奏章工作。

  帝國疆域遼闊,所以國事繁重,單單是各地呈報上來的水旱蝗災的奏疏,每天匯總都有幾百件,更要命的是,每一件都需朝廷盡快作出批示。

  倘若晚幾天賑濟這些受災府縣,保不齊,災民中就會多出一位李獻忠張自成式的人物。

  從這一點上講,劉招孫很佩服萬歷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大明還沒完蛋,也是不易。

  相對文官們發回來的堆積如山的奏疏,各兵團武將的奏報,可謂寥寥無幾。

  太上皇賦予前線主官相當大的自主決定權,在實際戰爭中,各兵團主官可以根據戰場需要,選擇便宜行事。

  尤其當遇到重大戰機時,主官甚至可以先行決斷是否開戰何時開戰,然后再把決定上報朝廷,享有先斬后奏之權。

  當然,所有主官的決策,都需要在訓導官和戰兵代表的建議下才算合乎流程。

  雖是馬上得天下,劉招孫現在的工作,卻更像是個文治皇帝在做的事。

  很長時間以來,劉招孫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處理帝國民政事務上。

  賑災、任命官吏、嘉獎官員,對各兵團的戰斗戰術,他幾乎從不干涉,更不會像后世某領袖那樣微操到連一個連的機槍點的位置都要干預。

  劉招孫對各兵團主官的詔令,出現最多的便是這句:

  “凡此數者,朕所見大概耳,萬里之外,豈能周知?若軍中便宜,則在將軍等自處置也。”

  ~~~~~

  劉招孫揉了揉猩紅眼睛,長長出了口氣,閉上眼睛小憩片刻,東方祝捧著熱茶,侍立旁邊。

  他很快醒來,抓來茶水一飲而盡,順手從小山似的公文中抽出一本,翻看一眼,奏章開頭這樣寫著:

  “臣蒙古土默特省忽而海府知府吉勒德勒格日,恭賀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慈圣太后壽辰······”

  又是一封賀壽奏疏,連蒙古官員都開始沾染虛文陋習,太上皇不禁哂笑。

  “這邊堆著的都是給慈圣太后的賀表吧?”

  東方祝飛快的朝案幾一角看了看,回道:

  “是的,回陛下,臣等已將州縣以下的官員賀表都篩選出去,剩下的,都是各省巡撫、知府呈遞,還有幾位親王和琉球王朝鮮王幕府將軍的賀表,總共有一千五百三十七份····”

  一千五百三十七份,簡直喪心病狂。

  又抽出一份,封面燙金,很是精致,翻開看時發現是朝鮮王李倧發來的賀表。

  字寫的很漂亮,開口尊稱金虞姬為朝鮮國母的國母,無形中給劉招孫也拔高了輩分,全篇賀表字里行間無不充滿諂媚,幾乎把大齊太上皇比作是三代以下最勇武的君王,齊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不知道的還以為大齊太馬上就要沖出地球統一太陽系。

  劉招孫自然知道李倧現在心理,這顆墻頭草現在擔心,擔心劉招孫在占領江南后,就要全面進攻朝鮮,吞并朝鮮剩余的四道。

  所以,在賀表里,李倧表現的格外恭順,根本不像是外甥,而是親孫子。

  “客氣了,客氣了,大齊與朝鮮,乃是舅甥之國。朕是李倧的舅舅,這世上哪有舅舅欺負外甥兒的道理?讓大學士回書一封,告訴李倧,朕正率百萬大軍,在金陵狩獵,不能與他共飲青梅酒。等今冬返回遼東,給鄭成功收尸時,再和外甥相聚漢陽,吃泡菜,烤鹿肉,喝葡萄酒。”

  太上皇將李倧從朝鮮萬里迢迢發來的賀表從一堆奏疏中取出來,小心翼翼的單獨放好,他準備將這份信發回遼東,給金虞姬過目,以博美人一笑。

  大內總管站在案幾旁遲遲未動。

  “怎么?沒聽清嗎?”

  東方祝連忙道:“陛下您忘了,大學士還在南京議和,這會兒應該回不來。”

  “哦。朕忙忘了,就讓張溥寫,立即寫,不要讓朕的外甥在漢城為大齊擔憂。”

  東方祝領命而去,他當然知道“不讓李倧擔憂”是什么意思。

  大齊與朝鮮彼此試探,遼東戰事未平,萬一朝鮮突然吃錯藥,也派兵去沈陽乘火打劫,遼東戰事就麻煩了。

  劉招孫起身來到一張兩丈多寬的大齊疆域圖前,久久佇立。

  大祭司佛朗斯西斯科和裴大虎湊上來,跟著太上皇一起盯著那副巨型地圖看。

  章東領著傳令兵進來了。

  這個風塵仆仆的傳令兵,劉招孫覺得有些熟悉。

  章東低聲道:“陛下,是第三兵團的····”

  “哦,”

  劉招孫點頭:

  “遼東怎樣了?遼南金州、蓋州被鄭森攻下來沒?”

  傳令兵一臉疲憊,黑淄軍服下,身子瘦成了皮包骨,他掙扎著張開嘴,剛要說話,便昏死過去。

  “這····”

  太上皇連忙讓裴大虎扶傳令兵下去休息。

  “陛下恕罪,此人兩個月前坐船到登州,剛上岸,遇上一大股白蓮教,他一個同伴讓白蓮教殺了,一個人從登州到這里報信,一路沒怎么歇息······”

  章東望著傳令兵被攙扶出去,連忙解釋道。

  “從山東走過來?”劉招孫咬了咬牙,“不容易,好好歇著,不容易。”

  太上皇連連嘆息,周圍眾人也是嘖嘖稱奇。

  章東連忙將剛聽到的遼東軍情,轉述給太上皇。

  匯報軍情的時候,這個平日沉穩冷漠的情報頭子,聲音竟有些顫抖:

  “陛下,鄭賊三月底便被戚將軍他們打敗了,鄭森圍困蓋州一個半月,遲遲不戰,天天派人去沈陽招降,最后連根毛都得到,蓋州一支孤軍拖住了他們,三百騎兵,五百火銃兵全部戰死,為援軍贏取了寶貴時間,戚將軍、王將軍、和忠義王(布木布泰)及時趕到,一舉擊敗海賊,殺了他們兩萬多人,剩余海賊一哄而散,從遼南退往海上,又被吳阿衡截殺,鄭森不知死活,遼東大捷啊陛下!”

  “遼東大捷,大捷。”

  劉招孫喃喃自語,接連重復了幾遍才停下來。

  太上皇早料到鄭成功這次必敗無疑,只是沒想到敗的這么快,而且和原本歷史上敗的如出一轍,太上皇想了很久,最后只能用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來解釋這次遼南之戰。

  鄭軍孤軍深入,補給線過長,而且從一開始起,就沒想過穩扎穩打,想的只是投機取巧,讓左良玉火中取栗,給他們自己做嫁衣·····

  可以說,鄭氏幾乎犯了所有兵家大忌,然而沒辦法,誰讓國姓爺這樣自信,這樣輕敵。

  可能在他看來,齊國不過是座紙糊的房子,上前踹一腳就倒了。

  說到底,以海盜的知識視野,根本不可能看到大齊真正的實力,更不要說看清極圈主義體制下可以迸發的恐怖戰力···

  后來,根據章東和那位傳令兵的描述,太上皇大致了解了蓋州之戰的全部過程。

  廣德元年三月十八日,在對沈陽留守大臣(盧象升、慈圣太后)勸降失敗后,鄭軍的攻城大炮終于運送到位。

  十九日,鄭軍開始在各營前線安置大炮,預定二十一日開始總攻。

  二十日,鄭森得到關內、遼西齊軍兵團增援遼東的情報(王增斌、布木布泰),蓋州齊軍準備反攻。

  此時箭在弦上,鄭森不顧眾將反對,堅持先行防御,仍按照原先計劃于二十一日總攻。

  二十一日,雙方在承恩門(蓋州西門)互相炮擊,結果鄭軍炮兵陣地被齊軍神火飛鴉摧毀。

  蓋州騎兵沖出承恩門進行反沖擊,鄭軍前鋒鎮受到重創,中沖鎮折損過半。

  鄭軍圍攻戰線被撕開一條口子,出城取得勝利的齊軍騎兵索性在承恩門外駐扎,與數十倍于己的鄭軍對峙。

  鄭森無奈,只得再次改變攻城戰略,將作戰目標由攻城改為驅趕齊軍馬兵回城。

  可能認為出城騎兵太少(約三百騎兵,五百火銃兵),國姓爺竟然沒有立即下令驅趕這支騎兵。

  等到二十三日清晨,布木布泰率遼西蒙古兵、王增斌率騎兵團主力,陸續趕到遼南戰場。

  蓋州守軍跟隨兩支大軍發起全線反攻,鄭軍意識到大限將至,倉皇逃走,卻被城外齊軍擋住去路。

  在付出慘重代價(六千鐵人兵損失兩千人),終于將這支齊軍全滅。

  不過這時,齊軍援軍已完成合圍,鄭軍陷入騎兵團和蒙古兵團兩大主力兵團夾擊,折損嚴重,十萬大軍,傷亡兩萬,其余皆潰散,逃入海上,被齊國水師殲滅者不計其數,鄭森不知所蹤。

  ········

  太上皇將目光轉回到墻上那副地圖上,盯著九州島所在的方向,喃喃自語道:

  “鄭森啊鄭森,你逃到哪里去了。”

  這時東方祝已經回來。

  “有南京消息沒?”

  大內總管上前給墻壁上的鯨油燈添了點燈油:“回陛下,剛收到的塘報,大學士正在籌備明帝退位歸降的典禮,據說他們已經彩排兩次了。”

  “彩排?還要兩次?”

  太上皇啞然失笑,想了一會兒,覺得錢謙益做的有些過分了。

  “朕還不知,大學士竟有如此大才,真是朕的蕭何啊,都會這些虛文了!”

  不過轉念一想,按照內閣幾位閣臣的意思,此次受降儀式必須格外隆重,否則便不能彰顯大齊國威,不能震懾遠人。

  ~~~~

  大明弘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大明末代皇帝朱常灜于南京紫禁城頒布退位詔書,宣布取消國號及年號,親率大明九省六十三府(州)三百五十八縣,并入大齊。

  明帝退位詔書節選如下:

  予聞皇天之命不于常,惟歸于德。故漢代秦,明替元,時其宜也。

  自隆慶萬歷以來,天厭我明,廟堂奸佞叢生,南北草莽遍地,東虜西賊,水旱蝗疫,地裂彗星,干戈擾攘,至于天怒,垂變以聞,惟爾罔弗知。

  予雖不明,敢弗天命、格有德哉!

  況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蒼生,不忍以上位者害人!朕欽奉皇考遺命,意與天下更新,前因徐州之盟,期保永安。而左賊三入,鄭逆七起,江河沸騰,兆民困苦,南北交兵,彼此相指。

  徒以江南一日不附,天下蒼生一日不寧,今天下服膺新朝。煌煌大齊,天命所歸!

  若拂逆多數民心,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全體臣工,歸順大齊······

  朱常灜被靈璧侯秘密送往鎮江,在那里,弘光皇帝將換成另一個身份,乘坐齊國戰艦秘密北上,前往朝鮮江華島,和他的朱家親戚們在島上團聚。

  靈璧侯是太上皇冊封趙之龍的爵位,劉招孫有意樹立這樣一個典型,激勵南明群臣效忠新朝。

  六月二十九日,齊軍各兵團代表八千余人,在南明降官的引領下,披堅執銳,進入南京城。

  廣德元年七月一日辰時初刻,大齊南直隸總兵、靈璧侯趙之龍率八百降官,于南京玄武門前,向太上皇奉表納降。

  在盛大空前的受降典禮中,太上皇顫巍巍接過了大明傳國玉璽,當眾宣布赦免除鄭森、左良玉外,所有南明降官。

  石頭城內外,百萬軍民歡呼萬歲。

  明朝滅亡。

  南明所屬江淮、江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區。

  包括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及浙江、福建部分地區,共九省六十三府(州)三百五十八縣,八百六十五萬五千零六十五戶,超過三千六百萬新附人口,悉數歸于大齊。

  盡管弘光皇帝已經宣布退位,并且取消大明國號,號召全國臣民效忠大齊。

  然而,在南方各地,還有許多矢志效忠朱明的官員堅決不降,他們發誓要和齊虜決戰到底。

  這些殘余力量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一部分是鄭森舊部(關于鄭森,現在仍是下落不明),還有先前擁護其他藩王的南方官員。

  兩年后福建鄭氏舉族降齊,同年,大西皇帝張自成歸附。

  自此,劉招孫一手締造的大齊帝國,實控疆域包括以下:

  漢地一十八省、遼東三省、外東北(包括庫頁島)、蒙古全境(大致相當于蒙古帝國鼎盛時北部控制區)、朝鮮北部兩道、澳洲東南部、臺灣列島、琉球群島·······

  如果加上李定國和孫可望在殷州(北美洲)收復的故土(西海岸幾個零星據點),

  以及幾十年后廣德皇帝劉堪和他的繼承者宣宗一系列開疆拓土(征服倭國、橫掃中南半島、飲馬多瑙河,席卷歐羅巴····帝國疆域最終將擴張至恐怖的530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29%。

  大齊帝國疆域的上限,早已遠超漢唐,甚至比忽必烈時代的蒙元帝國版圖還要大出一倍。

  當然,這都是后話。

  那些關于大齊帝國的榮譽輝煌,這里就先不作劇透。

  至少在廣德元年的夏秋之交,帝國的主要精力,還在消化江南各省,平定明國殘余勢力的叛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