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挽明:從在野侯爵開始 > 第94章 袁應泰收編蒙古難民
  大量吸納蒙古難民,顯然不利于后勤和安全。

  周敦吉深知熊廷弼在的時候,多次強調建奴不擅于攻城。

  總結開原、鐵嶺的失守,發現要么是明軍出城浪戰,被建奴追殺入城,要么是被內奸縱火破壞導致守軍大亂。

  不浪戰、防奸細、先守城、后反擊,讓建奴一年沒有取得戰果。

  如果考慮收編難民,也是讓他們到遠離前線的地方。

  “是因為袁經略他們早有計劃,想要收蒙古人為軍,任誰勸阻也不太可能阻止他吧……”

  周敦吉對王宏宇有什么說什么。

  這下王宏宇把歷史上的情況全都對上了。

  蒙古大量難民涌入,袁應泰一改熊廷弼謹慎的策略,直接收編數萬蒙古人為軍,看起來大規模壯大了軍力。

  張銓、童仲揆等力勸,袁應泰無動于衷,與賀世賢一起把他們編入最緊要的沈陽、遼陽守軍之中。

  此時還沒發生,但周敦吉卻已猜到袁應泰會這樣了,熊廷弼跟袁應泰在這方面的分歧他很清楚。

  他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這是熊廷弼經略走之前給我留下札記的一部分。里面寫著對蒙古的策略,處處提及不可倚靠只能為有限援助。

  其原因就是在于,我大明之強軍乃是根本,蒙古援軍最多作為補充。”

  隨著大哥眼神遞向自己,王宏宇接道:“正是如此,團結他人其實不是所謂團結,而是以我方的勢力和發展方向,讓被團結一方無法拒絕。否則,這個團結就是虛的。”

  “不錯,熊經略正是此意。”

  周敦吉看著手中的札記,又看了看王宏宇,意味深長地笑了一下。

  “這幾日我翻讀札記,學得已經差不多了,后面時機合適會交給你的。你且繼續訓練方陣,說服袁經略的事,我會和童仲揆、張銓大人等一起努力。”

  “前番打仗可以,這次勸說阻攔難民卻不宜如此。”

  “雖然很難,但我是參將,還有其他文武一起,說什么也要說服他。”

  周敦吉心知袁應泰與熊廷弼在這方面分歧巨大,大伙很難勸說阻止他,但職責所在必須去勸說。

  王宏宇卻為他倒了一杯熱茶,遞給大哥說道:“此事大哥萬萬不可獨自承擔壓力,也絕非僅由咱們南軍將領和張銓巡按去勸說。”

  “哦?還是去說服薊遼軍,或者拉上更多三邊的將領嗎?”

  “非也!上一次我們這么做,這回袁經略必然先跟主要將領安排好擴軍的好處,所以是拉不過來的。”

  “嘖~”

  周敦吉很是驚訝,自己三弟早已想到這步了,可一想三弟是誰啊,也就不覺得多奇怪了。

  “三弟有什么計劃?”

  “此事暫不急,先做些準備即可。大禹治水變阻擋為疏導,這次有袁經略,應對蒙古難民擋是擋不住的,卻可以搞事情~”

  周敦吉聽了眼中一亮,表情也好似忽然變得很期待的樣子,對著王宏宇道:“暫時不急?那很好,那我可要給你最嚴格最艱難的特訓了~”

  “等一下?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做什么準備,以及后續如何搞事嗎?”王宏宇對大哥的反應真有些意外。

  “既然三弟有準備和搞事情的想法,大哥就不用擔心了。可是大哥也要盡快給三弟特訓,讓你變得更強了!”

  ……

  “這是一件好事,說明蒙古人痛恨建奴,而對我大明抱有感情。”

  袁應泰聽聞十幾萬蒙古難民南下,一點也不擔心。

  他胸有成竹地對面前幾位武將道:“本經略最擅于后勤,十幾萬難民可分布于沈陽、遼陽、廣寧、錦州和寧遠這五地,耕戰一體還能運輸物資,完全可以安排好他們。

  十幾萬人可以編練四萬夷丁,沈陽賀總兵處增兵一萬五,各位麾下增加一萬五,其余一萬分守各地,如此前線達到十三萬人,遼陽、沈陽就有九萬,優勢在我~”

  “經略英明!”職責是攜守沈陽的幾名將領興高采烈地答道。

  其中一人略微遲疑,好像想說什么又不好說出口。

  “孫游擊,在本經略面前不得遮遮掩掩。”

  這名游擊叫孫慶,是遼東本地將領,之前跟隨賀世賢駐守沈陽。

  孫慶鼓足勇氣問道:“張銓巡按與前任熊經略曾嚴明我等不得私自擴軍,而且他們專門往沈陽增加來自三邊與京營的客兵,不得填補遼東本地兵。如今這蒙古兵更是犯了他們的忌諱。”

  “荒謬!”

  袁應泰氣得直搖頭,駁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熊廷弼不信任遼人,這是把遼人推向建奴。只要本經略在此,就絕不會把遼人、蒙古人拒之門外,甚至推給建奴!”

  “可是張巡按……”

  袁應泰打斷道:

  “本經略早寫好了給兵部與皇上的奏章:如今草原被建奴禍害,難民都因為建奴而且流離失所,這些義勇兵馬正好配合我軍殺建奴奪回家園……朝廷眾正盈朝,必有群賢支持,張巡按那邊無須擔心。”

  “經略英明!”

  袁應泰看了看面前的三位武將,他們是祖大壽、柯汝棟和孫慶,三人都是遼東本地人,官職都不算高。

  這回收編大量蒙古兵,正好補充到賀世賢與他們三人軍中,如此遼東、蒙古本地軍必能崛起,讓遼人、蒙古人看到朝廷是非常重視他們的。

  安排三人回到沈陽,與賀世賢通告此事,袁應泰就著手準備接納十幾萬蒙古難民,將其中精銳編練成軍。

  巡按張銓聽說后,當然全力勸阻。

  軍中也有姜弼、童仲揆等勸阻,認為此舉不利于軍中安穩,會走漏重要軍情。

  袁應泰起初說考慮一下,等到朝中趙南星、楊漣等全力支持,正式回復他的奏章,同意這個計劃以后,袁應泰立刻腰桿硬了起來,誰勸阻都無濟于事。

  新任遼東巡撫薛國用,也抵達遼東,他剛從朝中調來,當然支持朝廷的方針。遼東三大文官,經略和巡撫都同意,官職最小的巡按根本拗不過。

  袁應泰直接做成了此事。

  蒙古難民大量入城,明軍吸納其中精銳,數量暴增4萬。

  一切都看似朝著袁應泰,以及努爾哈赤的意料中發展。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