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挽明:從在野侯爵開始 > 第204章 追增犧牲的英烈
  許多文官的立場并不復雜。

  就是你可以搞袁應泰,但你不能搞我們文官整體。

  既然表態對熊、張、王那幾個文官認同和欽佩,不是要搞什么武夫崛起,爬到文官頭上,那我等無關者就犯不著跟你對立。

  這些人的表情漸漸放松下來,從焦慮關注變為吃瓜看戲。

  “哼~這心態,真是真實而又丑陋啊~”

  王宏宇早就看破這些家伙的心思。

  后世的“屠龍”理論經歷過親身體驗后,才能理解的更深刻。

  眾官員中,吏部站在第二排的鄒元標,以及刑部站位比較靠后的洪承疇,對王宏宇投以不一樣的目光。

  他們倒是從沒想過置之事外,一直對王宏宇抱有些許好感。

  現在算是更佩服一些了,明明那么年輕,卻有如此膽略和智慧。

  到這一步他兩個想的一樣,但后面的發散就大不相同了。

  鄒元標此時想著學生艾有芝跟自己說過,他非常關注西南奢家、安家的異動,看來西南的局勢終于有人要出手解決了。我的南皋書院,一定要給他以鼎力支持。

  洪承疇心里卻有一絲絲酸意。都是很年輕的人,但他在宮里有人,自己沒有背景,所以一年時間他崛起了,自己還在刑部混資歷。必須變得圓滑一些,必須要提前準備好能力,必須要對自己更狠一些,這樣才能追上他......

  另一邊,少詹士孫承宗輕輕捋著自己十分威風的胡須,冷靜地分析局勢,內心對王宏宇十分驚嘆。

  他看出這段演講前面吸眼球,后面讓文官們心里大石落地,這是何等的聰明啊。

  恰在此時,王宏宇的目光沒有看向吏部、兵部、都察院等涉及此事的大官們,而是冷不丁向他這里掃了一眼。

  ?!

  他沒過多關注實權的那幾個人,反而看向負責皇上講學、內務的詹事府。

  這是何意?

  難道說......

  王宏宇看到了孫承宗。

  他那魁梧身材,以及那驚人的威武胡須,一下子就發現了。

  天啟元年也就是1621年,其實朝廷方面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即可。

  那就是讓天啟皇帝支持,就能獲得極致的資源。

  天啟這個人其實很重感情,他眼中是這份感情,而非什么黨派,例如魏忠賢、客氏會得到厚愛,東林的孫承宗也會飛速升官。

  至于太監王安,雖然是東宮跟在天啟父親身邊的老人,但在他眼中,是背叛或者架空他的家伙,是趁他年輕勾結外廷左右他的存在。

  那就沒有舊情了。

  所以,王宏宇認為相處方式很簡單,你支持他,他就支持你,別直接做很過分叛賣他的事就能關系良好。

  首輔葉向高略為補充幾句,說了應該犒賞以外,其他話也沒啥多說的。

  因為,接下來天啟要講話了。

  朱由校緩緩起身,深吸一口氣,即使自己不是那種非常好面子的人,但是下罪己詔還是頗有些壓力。

  可是不下罪己詔,就會讓東林黨這些文官還有回旋余地。

  王宏宇密信告訴自己,以雷霆手段嚴懲,反而正中他們的下懷。人們有時就會記得結果而不是過程,只會記得最后是自己嚴懲官員,而不是這些官員做了很過分的事情。

  與其如此,不如以退為進!

  “朕思忖良久,此事下罪己詔,以求天下在報國一事上不分文武、不分南北、不分貴賤。”

  這里用“報國”這個詞,其實是感慨渾河血戰戚金勸童仲揆:“大丈夫報國就在今日!”,而有感而發。

  接著由魏忠賢直接代天啟朗誦《罪己詔》。

  “萬歷先帝、泰昌父皇皆乃胸懷天下之君,朕以十五歲倉促臨危繼承大統,深感天下托付之重……

  朕年少而奴酋老辣,朕文弱而奴酋蠻勇,朕從未踏入過疆場愧對太祖、成祖之武功,而奴酋每戰必在陣前囂張,此朕罪一也。

  意與天下更新,不期倚任非人,遂致建奴猖狂,丟失遼陽沈陽,此朕罪二也。

  遼陽沈陽百姓流離失所,遼西難民云集,遼南處于敵人刀鋒之下,此朕罪三也

  將國庫大規模投入遼東,此百姓之血汗也,卻有許多落入敵手,此朕罪四也。

  聽信讒言,將血戰退敵的忠臣抓入詔獄,違背事實傷了忠義之心,此朕罪五也。”

  罪己詔的五條罪,就此傳遍海內。

  魏忠賢朗讀的時候,心幾乎是在淌血,不停地悄悄打量天啟皇帝。但是見到他面色莊重嚴肅毫無動搖,知道這份決意不可動搖。

  陛下啊,這不是您的過錯,都是那幫闖進大內、朝堂、胡亂抨擊的東林黨搞的啊。日后一定要讓他們好看......

  孫承宗也面色頗為沉重,他熟悉這個學生,一直覺得他比較聰慧,比較喜歡單一專注于一件事情一直做,但對于復雜多變的政務,不太能維持住耐心和熱情。

  現在看到他專注于政務,也能有這樣的作為,實在是讓人欣慰。

  此時天啟說完以后,眾位大臣先后陳述自己也有罪過,請求降下處罰。

  魏忠賢卻代天啟宣布,這次下罪己詔,對于眾人都從輕處罰,但是微表誠意,對犧牲者、立功者不吝嗇獎賞。

  采納首輔葉向高的奏疏,并完善相關應對。

  追贈犧牲的文武英烈。

  張銓,追贈兵部尚書,謚忠烈。他的長女張鳳儀,封石柱營游擊將軍。小兒張道浚補為國子監學生。

  除了子女,張銓還著有的《皇明國史紀聞》十二卷,約40余萬字,納入記載了明洪武至正德150余年的歷史,以大事記形式編寫,言簡意賅,內容豐富,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資料。其余還有許多著作,都是他留下的寶貴財富。

  總兵陳策,贈太子太保,左都督,贈謚‘忠烈’,在家鄉東莞立祠紀念,兒子封為衛指揮僉事。

  副總兵戚金,贈都督同知,蔭子,擬謚‘武烈’。

  童仲揆,贈都督同知,增世蔭三級。秦邦屏,贈都督僉事,子孫世襲。

  其余犧牲將領士卒追為英烈,天啟親自給予國葬,瞻仰周敦吉等將領遺容。

  發下戶部白銀50萬兩,內庫銀50萬兩,英烈遺體命人小心護送返回故里安葬。

  對王宏宇、張名世、尤世祿等一批立功將領士卒獎賞,再發下戶部白銀30萬兩,內庫銀30萬兩獎賞。

  王宏宇升任川兵參將,其余將領各有升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