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文藝時代 > 第三百六十八章 電影大史記(2)
    縱然一把手發話,叫大家暢所欲言,可等了半響誰也沒吭聲。

    明擺著呢!你肚子里早有路數了,還裝出一副納諫如流的態度,這么調*戲我們有意思么?

    不過,領導作態,必須得有人捧,絕不能砸地上。吳科就特及時的咳了兩聲,開口道:“那我就先說說。”

    只見他身子前傾,讓富余的肚子肉避開桌面,道:“我覺得呢,發展電影產業,提升國內需求和國際影響力,簡單說就是兩手抓,一手抓票房,一手抓獎項。”

    “在市場化方面,我們的準備工作已經很到位了,包括推行標準院線,放寬拍攝與發行資質,降低審查準入條件等等。這些都是大家的功勞,即便我們現在看不到成績,但大方向肯定是對的,只要我們努力朝前走,一定會等到開花結果。”

    “那再往具體講,這個票房要靠誰呢?《英雄》我們都看到了,2億多的記錄。還有馮曉剛的《手機》,陳楷歌正在籌備的那部《無極》,很有可能超過《英雄》的票房。所以我認為,目前占據主流電影地位的,這里指藝術與商業兩方面,仍然是第五代以及馮曉剛這個層段的導演。而且這種情況在幾年內都不會改變,直到市場形成了一個較成熟的模式,觀眾的消費習慣也被培養起來之后,才會踴躍出大量的新人導演,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吳科喝了口水,緩緩氣。繼續道:“那么第二點。如何保證?我覺得要以第六代為主,因為第五代在藝術上已經過了他們的巔峰期。第六代雖然定位模糊,但不可否認,他們都有獨特的個人才華,豐富的國際制作經驗,以及國際電影節的參與經歷。這些對我們,對整個電影產業也是很寶貴的。確實。有些人的作品太過灰暗,充滿色*情暴力,甚至違背主流價值觀,但凡事能改正嘛。國家有需,人皆可用。”

    他環顧四周,吐出最后一句:“所以我提議,召回第六代!”

    “……”

    話到這份上,大家都門清了,這不僅是吳科的意思。更是佟崗的意思。因此,他們在片刻的沉默后,紛紛表明了態度:

    “贊成!”

    “贊成!”

    “贊成!”

    “老吳講的有道理!”

    幾乎眨眼之間,基調已定,和諧一統。

    除了有位很謹慎的哥們,比較擔憂的提了嘴:“我倒覺得他們太過個性。不好掌控。”

    “哎。這個問題不用擔心。”

    佟崗卻不在意,笑道:“以后我們不會管,市場會管,他們不聽話,市場會讓他們聽話。”

    吳科不禁點點頭,又補充道:“這件事可大可小,我覺得還需要幾個聯絡人,負責居中協調。”

    “那你的意見呢?”佟崗問道。

    “王曉帥?”他提了個人選。

    對方品了品,搖頭道:“份量不夠。”

    “賈璋柯?”

    “結怨太多。”

    “張先民?”

    “嗯,算一個。”對方沒否定。

    “還有。再找一個。”

    …………

    “青仔,你對入圍金馬獎有什么想法?”

    “青仔,有信心拿到第二座影*帝么?”

    “青仔,如果《盲井》失利,你會認為金馬獎的評審水 評審水準不及柏林么?”

    從樓下的便利店到公寓樓口,僅僅二十米遠,褚青居然被堵了七八分鐘。足足十幾位記者把他團團圍住,話筒和錄音筆都快戳到他嘴巴里。

    拜托!我就出來買包煙而已啊!

    天氣本就不涼快,丫被擠得一腦袋汗,心中煩怒,面上又不能顯露,只得邊費勁的挪步,邊擺手道:“不好意思,我還沒收到具體消息。”

    “我先不回答了吧,等我確定之后再說。”

    “哎,麻煩你們讓讓,我到家了,謝謝!”

    好容易閃進了公寓,他趕緊按下電梯鈕,蹭蹭上樓。

    那些記者隔在外面,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也是無奈。誰叫這貨最不愛接受采訪啊?想爆點料就跟便秘似的,得一條條往出摳。

    話說10月30日,第40屆金馬獎公布了入圍名單。

    《無間道》不負眾望,刷下了12項提名,遙遙領先。《ptu》以11項居次,師徒檔蔡明亮和李康生執導的《不散》、《不見》以5項和4項,分列4、5名。

    《盲井》則提名了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新人、最佳改編劇本四個獎項,同列第五。

    除此之外,褚青還憑借傻強提名了最佳男配角。

    今年金馬獎的行情明顯衰落,報名的劇情長片僅有二十部左右,遠低于去年的四十八部。而且多為港片,臺灣電影只有三部,大陸方面由于政策沒放開,之前嚷嚷著來參加的《我和爸爸》、《小城之春》,最后通通歇菜。

    當然,媒體感興趣的可不是這些,他們最想扒的有兩點:

    第一是影*帝之爭,分別是《無間道》的梁朝韋、劉德樺,《妖夜回廊》的吳彥祖,《ptu》的任達樺,《盲井》的褚青。

    如果沒有后邊那貨呢,結果就比較清晰,吳彥祖、任達樺純屬陪跑,保準是華仔和偉仔角逐,而偉仔的幾率還要大一些。

    甚至說,哪怕他的片子不是《盲井》,隨便換成另一部較優秀的電影,眾人都不會如此糾結。

    你想啊,人家靠這片子摘下了柏林首位華人影*帝,現在回到華語圈,卻拿不到任何榮譽,也不怕被噴死!

    更何況,他在片中的表現有目共睹。完完全全的爆種。并非徒有虛名。

    所以呢,這就有太多變數了,無論組委會,媒體,還是影迷,心情都一個字:愁啊!

    至于第二,即是本屆金馬獎的評審團制度。

    目前亮相的有八位:王童(臺灣導演)、鴻鴻(編導)、李烈(演員)、陳博文(剪輯)、梁良(影評人)、盧非易(學者)、駱以軍(作家)、曾江(香港演員)。

    而組委會不知抽什么風。今年非要搞點新花樣,又在決選階段引入了三位海外評審:珍琵琳(英國動畫導演)、莫妮卡?楚特(德國紀錄片導演),以及暉峻創三(日本東京影展選片人)。

    這就奇葩了,因為每個獎項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群眾基礎,金馬獎就是面向所有華語片,金像獎就是香港電影,都很排外。

    組委會如此一搞,自然惹得一票人不滿,但他們更心塞。不改革被罵,改革仍然被罵,那還是變一變的好,不能爛死在鍋里。

    其實呢,別提金馬,就連堅持本土化二十年的金像獎。到2014年的時候也撐不住了。同樣引進了海外評審。

    無非,形勢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