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我的科學時代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哪個男孩子會拒絕一把12.7毫米的反器材狙擊槍?
  Y型鋼極其優異的抗侵徹性能,足以讓坦克和軍艦變得更加強大,在戰場上,一輛無法擊穿的坦克意味著殺戮和勝利,作為祖國的盟友,日本人很可能會通過上層途徑,得到Y型裝甲鋼技術。

  如此一來,日本人的坦克和軍艦就有可能用上這種頂級防護材料。

  這對于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的中華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

  說實話,從某種意義上講,余華這是一種資敵行為。

  “我知道,但我不在乎。”余華聞言,知曉拉貝這番話的意思,輕輕搖頭,給出了自己的態度。

  Y型裝甲鋼技術落入日本人手中——拉貝這個假設情況大概率出現,畢竟二者屬于盟友,共享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

  關于這個問題,余華早就想過,而他結論是——

  即便日本人得到Y型裝甲鋼,也不會對抗戰產生根本影響。

  為什么?

  首先,由于中華戰場烈度和水平遠不及歐洲戰場,日本人的豆丁坦克就能縱橫四方,完全沒必要耗費昂貴的Y型裝甲鋼。

  其次,從時間維度講,德三不可能第一時間與日本人共享這種尖端材料,日本人獲得Y型裝甲鋼的時間節點,大概在二戰爆發前后,甚至會到1940年。

  1940年,日本人注意力已然放在東南亞,謀劃太平洋。

  最后,從資源角度考慮,礦產資源極其匱乏的日本,注定無法大量生產Y型裝甲鋼這種頂級防護材料,受限于此,決定Y型裝甲鋼的產量不會太多。

  產量不多,那就必須選擇性使用。

  給縱橫中華戰場的坦克嗎?

  還是那句話——可以,但沒必要。

  這種先進的頂級防護材料,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軍艦,因此,產量不多的Y型裝甲鋼必然要向戰列艦和航母傾斜。

  話說回來,就算日本人把Y型裝甲鋼用在坦克上,身為骨灰級軍迷的余華,絲毫不缺反制手段。

  采用聚能戰斗部的40毫米單兵火箭筒,可以輕而易舉擊穿二戰期間所有類型的坦克正面裝甲,這是裝甲車輛的噩夢。

  有了反制手段,還需要擔心Y型裝甲鋼的影響嗎?

  不需要。

  余華不在乎的原因便在于此。

  當然,這些都是余華的分析推測,基于數學計算給出的推測結果,概率僅有80%左右,無法達到100%準確。

  整條邏輯線回歸最后,一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Y型裝甲鋼對防護力的提升,將會令整個太平洋戰場的烈度提升一個等級。

  更加殘酷,更加激烈,也更加持久。

  讓雙方打紅眼,讓雙方的鮮血瘋狂流淌,如此,留給中華的機會才多。

  余華不會改變什么東西,他只會讓有些人的刀略微鋒利一些,或者,直接變成擁有放血槽的三棱軍刺。

  這叫持續性可控放血,隸屬于內心最深處的放血計劃。

  而這些東西,余華可不會對拉貝訴說。

  我知道,但我不在乎?——拉貝怔在原地,這個回答讓他有些……

  手足無措。

  不在乎?

  為什么會不在乎?

  要知道,得到Y型裝甲鋼技術的日本人,將會更加強大,余華為何對日本人的強大無動于衷,甚至不在乎?

  拉貝百思不得其解。

  “拉貝先生,還有問題嗎?如果沒有,學生這就告辭了。”余華沒有在意拉貝心中的疑惑,也沒有解答,作揖行禮,準備離去。

  拉貝深呼吸一口氣,搖了搖頭,示意沒有問題:“路上注意安全,余。”

  余華笑著告別拉貝,起身離去。

  “完全猜不透你……”拉貝雙眼凝望余華離去的背影,輕聲自語著。

  猜不透。

  這名年輕的中華學生,就像是一個無比困難的謎語般,讓人絞盡腦汁都猜不透他的真實想法。

  ……

  驕陽如火,地面熱浪翻滾,街上已然炎熱起來。

  余華出了拉貝居住的房屋,不快不慢行走于街道旁,往清華園而去。

  “技術換設備的計劃初步達成,接下來就等簽訂協議,由于這件事較為敏感,我不能以真實身份把機床設備交給組織,要不然無法解釋機床來源,可以讓拉貝將機床運到天津城,完成交易后,我再用張三的身份贈予組織,這樣我的身份就不會暴露,時間上勉強夠……”

  沐浴于如火般熾熱的陽光之中,余華默默思索接下來的旁枝末節:“有了這批機床,根據地就能有完整工業體系的種子,雖然很遙遠,但比起什么都沒有要好太多,此外,我需要修訂一下原定計劃,以這批德國機床的含金量,完全可以為根據地構建一定水平的軍事工業……”

  為根據地構建一定水平的軍事工業!

  這是余華最新的構思,原本不再原定計劃之中。

  余華最早制定原定計劃,只要在出國之前研發出氧吹爐即可,后來由于得到埋弧焊機觸發電渣重熔技術的構想,便加入電渣重熔技術。

  有氧吹爐和電渣重熔組合,根據地能擁有自主生產鋼鐵的能力,為下一步建立軍事工業奠定扎實基礎。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拉貝的出現和這批德制機床,讓余華不得不第三次修改原定計劃。

  莫得辦法,這批德制機床真的太重要了,就如同玄幻小說主角遇到的奇遇,可遇而不可求,珍貴到過分的程度。

  全品類德國機床,世界上任何一支工業力量都會對其垂涎三尺,有了這批全世界最先進的德制機床,根據地工業發展水平至少提升了三十年以上!

  一夜之間,機械制造業水平超越歐美!

  這就是德制機床的獨有魅力。

  對于根據地軍事工業‘一定水平’的定義,余華要求并不高,具備自主制造后拉栓動連發步槍、60毫米迫擊炮、12.7毫米高射機槍和105毫米榴彈炮等輕重武器的能力就好,研發設計暫時不管。

  后拉栓動連發步槍和60毫米迫擊炮屬于正兒八經的剛需,

  12.7毫米高機主要為防空火力,可以保護根據地工廠,提供反制能力,不會單方面挨打。

  至于105毫米榴彈炮,產量可以很少,一個月可以低到一門,但絕對不能沒有。

  對抗日戰場而言,105毫米榴彈炮有著戰略武器的屬性。

  至于根據地軍事工業能否達到這個水平,答案是,能。

  目前來說,以輕重武器為主的軍事工業前置技術已經點亮,余氏七塔技術,完整火炸藥技術,石油技術,全品類尖端機床設備,電弧爐冶金工藝,只剩氧吹爐和電渣重熔技術沒有點亮。

  七大技術全部點亮,便可自主生產制造輕重武器。

  不過,建立根據地軍事工業的事情暫時不急,步槍型號和各火炮型號留到以后再定,眼下還是先把這批德制機床抓到手里再說。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穩定推進技術換設備計劃的落實,直到二十四臺德制機床加工設備抵達中華那一刻再說。

  ‘技術換設備計劃’的后期工作有兩點要注意——

  一是整件事需要保密,不能讓外人和組織知道余華與德國人身份的拉貝,交易這種頂級防護材料。

  二是借用張三身份,將機床設備贈予組織,最后再由自己接手。

  “德制機床很重要,氧吹爐和電渣重熔這兩項基礎技術也不能放下,電渣重熔技術是生產重炮的核心技術,配合高精度德國機床,完全可以造出105毫米—155毫米區間的大口徑火炮,此外,我還能滿足一下個人的愛好,定制一批基于炮鋼材料的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槍,提前將狙擊手概念和狙擊槍概念引入這個時代。”

  “畢竟,哪個男孩子會拒絕一把12.7毫米的反器材狙擊槍呢?雖然不怎么符合二戰的時代特色,但我樂意。”

  “光明就在眼前,路漫漫其修遠兮,加油,余華。”

  陽光照耀之下,臉上掛著微笑的余華,一步一步邁向前方。

  面朝陽光,背朝北平。

  步伐不快,勝在穩定。

  蒼穹之巔,驕陽似火,灼燒天地。

  火,即是毀滅,亦是新生。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