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文學網 > 揚明 > 第1135章 突生波瀾
  深夜,紫禁城。

  已是丑時三刻,偌大的皇城鴉雀無聲,操勞了一天的宮娥內侍們也是早早的進入了夢鄉,唯有乾清宮此時還是燈火通明,大明天子朱由校仍是沒有安寢。

  "可是將代世子送出宮了?"

  望著眼前去而復返的司禮監秉筆,一直沉默不語的朱由校將目光從手中的信件抬起,不平不淡的問了一句。

  "皇爺放心,趙大人會將代世子妥善安置。"

  聞言,老太監王安連忙躬身稱是,本以為天子應當是歇著了,卻沒想到還沉浸在剛剛與代王世子的奏對中,不能自拔。

  "嗯.."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朱由校便是將目光收回,將手中的信件輕輕擱置在案牘之上,身體一軟,疲憊的靠在身后的龍椅上。

  代王世子雖然來的突然,但京中尚有"十王府",倒是不怕沒有地方安置這位未來的"代王爺",由錦衣衛指揮使趙吏親自安排,也算給足了代王府面子。

  但讓朱由校遲遲沒有就寢的原因,還是因為手中的這封"代王家書"。

  "爺,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老王爺如今年近八旬,已是高壽了。"

  看著眉頭緊鎖,一臉凝重的朱由校,司禮監秉筆不由得輕嘆了口氣,主動出聲安慰這位年輕的天子。

  他自幼進宮,因為伶俐好學得到了當時司禮監秉筆太監陳炬的賞識,任命為皇長子朱常洛的伴讀,自此陪伴在朱常洛身邊二十余年。

  彼時的萬歷皇帝因為寵愛鄭貴妃,對其誕下的福王朱常洵也是"愛屋及烏",反觀皇長子朱常洛自幼便是不得萬歷皇帝寵愛,深宮生活也是一直如履薄冰。

  一直到了萬歷二十九年,迫于群臣的壓力,萬歷皇帝才不得不將長子常洛封為太子,但"國本之爭"并未就此落下帷幕,福王朱常洵并未前往封地就藩,而是依舊居住在京師。

  皇太子朱常洛的處境尚且如此,皇長孫朱由校的處境更是"無人問津",遑論其年幼喪母,幼年經歷比之其父還要凄苦。

  在王安看來,正是因為這樣的幼年經歷,朱由校方才格外重視"親情",例如剛剛繼位便是將劉太妃迎至慈寧宮,位同太后;對于異母弟信王朱由檢的些許"逾越"也是放任不理。

  "大伴多慮了,朕還沒有這般脆弱。"

  "朕只是擔心老王逝去,會令得大同這潭死水,再起波瀾.."

  不多時,天子清冷的聲音在暖閣之中悠悠響起,令得老太監的臉上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

  難怪如此,天子雖然"重情",可卻不是優柔寡斷之輩,原來是擔心代王故去以后,會造成時局不穩,繼而讓關外的蒙古人抓住這個可乘之機。

  畢竟近些天,無論是宣大總督楊肇基亦或者新任的三邊總督孫傳庭都不止一次的上書,言說關外蒙古蠢蠢欲動,尤其是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及其麾下的察哈爾部更是虎視眈眈。

  昔年遼鎮局勢尚未崩盤的時候,彼時還有些青澀的林丹巴圖爾便曾領著麾下部眾兵臨廣寧一帶,伺機進犯。

  建州女真這頭餓虎雖然斃命,但蒙古大汗這頭雄獅卻又開始"虎視眈眈"。

  "給太原晉王府那邊去個信,讓晉王進京面圣。"

  沉吟了少許,面色在燭火映襯下顯得隱晦不明的朱由校突然話鋒一轉,將矛頭對準了另一位就藩在山西境內的藩王。

  太原晉王府,初代晉王乃是太祖嫡三子朱棡,于洪武十一年就任太原府,統率塞北諸王,彼時的燕王朱棣,代王朱桂,周王朱橚皆在其麾下聽令。

  太原府,府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誠古今必爭之地也。

  后由于"靖難之役"等一系列政治原因,逐漸成為眾多閑散宗室中的一支,因為其太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任晉王便開始"醉心商賈",甚至葷素不忌,將生意做到了關外。

  而朝廷因為昔年的種種原因,對于晉王府的"商賈之事"也是采取了默許的態度,聽之任之。

  也正是有了晉王府的"前車之鑒",這才從側面滋生出了諸如范永斗這樣私通建奴,與蒙古韃子互通有無的晉商。

  "陛下,可是晉王那邊?"

  聞聲,司禮監秉筆便是心里一沉,聲音有些顫抖的問道,難道晉王府不知收斂,依舊在與關外蒙古"互通有無"?

  若是確有此事,天子怕是又要再次舉起屠刀了,難不成又有一家從明初傳承至今的宗藩要消失了嗎?

  心中惆悵的同時,王安也是不免有些嘀咕,他除了司禮監秉筆的位置,身上還兼著提督東廠的差事。

  可是他卻沒有收到半點關于晉王府"不臣"的奏報,如此說來,想必天子是從錦衣衛那里得來的消息。

  一想到自己"辦事不利",執掌的東廠被趙吏的錦衣衛給比下去,王安心中便是滋生出些許不滿。

  待到此間事了,定然要好好教訓一下那些番子們,莫不是覺得遼鎮事了,天下太平便忘了自己的差事,高枕無憂了?

  "沒有,朕只是有感而發。"

  "剛才代世子的樣子你也瞧見了,朕覺得這位代世子的身體怕是也出了問題,這山西還是得有個主事的。"

  一見王安那猛然變色的樣子,朱由校便是猜出了自己這位心腹大伴心中所想,不由得微微一笑擺了擺手。

  當代晉王朱求桂還算老實,起碼在他著手收拾"晉商"之后便是主動切斷了與關外蒙古的一切生意,并在葉向高等東林黨人拉攏藩王,圖謀不軌的時候主動告發,給了朱由校充足的反應時間。

  既然代王即將不久于人世,代世子也不像是長壽的樣子,一向老實的晉王朱求桂便是涌現于朱由校的腦海之間。

  "皇爺放心,奴婢這就下去安排。"

  聽到朱由校的言語,臉色凝重的王安方才放下心來,如釋重負的松了一口氣,他打心眼里不希望天子"苛待宗室",畢竟這影響的都是朱由校的聲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